如何选取课堂教学的切入口

    周忠起

    面对高中阶段纷繁复杂的课文,为了尽量讲深讲透,教师往往不惜花大力气,全面准备:铺天盖地的问题,遍及各点的引导,多多益善的课时,唯恐漏了哪一处,唯恐学生不能掌握到位。然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教师深思。

    一、要具有真正的问题意识

    精彩的问题设计,可以提纲挈领地带动整篇文章,使学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阅读课文,从而轻松顺利地引发思考。

    审视我们的课堂,低效性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低效性的课堂往往在问题设计方面也有很大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大量地抛出问题,尽可能地轰炸学生的大脑,让他们不思考也不行,或者延长课时,一课时延长到两课时甚至更多。而其中的问题很多恰恰就是低效的问题、无价值的问题;其二,对于课文整体把握不够,突出表现在:抓住一端不顾其余,没有整体概念,对于问题缺乏整合意识,大量问题往往孤立存在,相互之间缺少联系与递进性。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整合问题,尽量让问题有联系,假如阅读设问过多、过细,学生就会因此失却充分感知文本、领悟思考文本的时间。

    二、要找到课堂有效的切入口

    如果把有价值的问题比作珍珠,那么这种问题间的联系与层递性就好比是一根最好的金线。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关注全局,巧妙地找到课文的切入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执教《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课时,为了清楚、简洁地讲析课文,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本文中围绕伽西莫多,写了哪些人物?文中描述的这些人物的言行有什么矛盾的地方?这表明了什么?通过分析人物的矛盾行为,可以揭示克洛德·孚罗洛神父、爱斯梅拉达及围观群众的形象,由此整篇文章的解读也就变得顺畅了。

    三、设置切入口时应注意的问题

    好的课文切入口犹如一把利刃,教师带领学生,如同庖丁解牛一般,可以不费力气而自然愉快地完成分析解读。在设置切入口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文的切入口角度要新颖,要切中肯綮,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执教《六国论》一课时,为了讲清楚中心论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切入口:(1)出示秦灭六国时间表。(2)在文中找到六国灭亡的原因。经过一番探究,学生们水到渠成地找到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2.要重视文本解读与切入点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善于解读文本,善于寻求文本的最佳突破口,找到适合学生理解的切入口,使课文的理解尽量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而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在思维的碰撞中完成对课文文本的解读。

    3.对于教材内容的取舍安排。我在讲解《渔父》一课时,考虑到屈原作为一个常识性的角色已經深入人心,没必要再下很大的功夫去条分缕析,所以就把设计的重点放在了渔父身上。由屈原和渔父的比较,引出了儒道两种思想并加以对比,分析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几种不同的渔父形象。

    选准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对于我们教学的深入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也大有裨益,它让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同时,既轻松自如,也能保持一种创新意识,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飞跃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