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食用霉玉米发生中毒的防治
刘威
摘要:玉米属于养猪生产中的主要食物之一,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会有不少的玉米在贮存过程中受到不同霉菌的污染,导致玉米作为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都相应的降低,同时还会产生多种的毒素,猪采食之后中毒轻者会在生产、生长能力方面受到影响,猪的繁殖力和免疫力也都相应的降低,而中毒严重的猪可能发生死亡。所以日常的生产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于玉米的管理措施,一旦发现玉米出现霉变,要禁止给猪投喂,避免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现主要围绕猪食用霉玉米发生中毒后的患病表现和病理变化进行分析,并且总结相应的治疗手段,以期降低饲养者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猪;霉玉米中毒;患病表现;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12-0116-02
霉菌在温度为28℃、湿度为80%的条件下,会大量的生长繁殖,并且在此过程中会释放出有毒物质。目前所知霉变玉米产生的毒素主要是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伏马菌素。通常在气温高且湿度大的环境条件下有利于霉菌的繁殖,所以很容易造成饲料被霉菌污染,猪采食之后会发生中毒反应,属于临床中的常见病。
1 患病表现
中毒的猪在临床生产中的体温没有异常变化,但是采食的能力减弱,而且表现出消化不良症状。排泄的粪便呈现干燥的球状,肺部出现水肿并且表现呼吸困难。母猪中毒后会出现雌性激素综合症的表现,容易出现假性发情、不孕和流产的不良情况。
1.1 性成熟前的母猪
病猪的主要症状是阴部出现充血,而且外阴部呈现肿大的同时向后方呈现突出的状态。病猪的乳腺和子宫都有所增大,同时伴随有水肿的情况发生,卵巢呈现萎缩,还可见其阴门会有少量的卡他性渗出液流出。中毒相对比较严重的患猪会出现阴道脱出。个别中毒母猪出现不断努责而造成直肠脱。
1.2 经产母猪
中毒后在繁殖能力方面降低明显,发情表现消失,产出的胎仔数降低且胎儿大多都比较瘦小,胎盘存在吸收的情况,也有的中毒猪会表现出持续性的发情和假孕现象。妊娠早期如果采食了被霉菌污染的饲料,生产中会发生早期胚胎死亡的不良状况。如果是妊娠的中后期采食了被霉菌污染的饲料,就非常容易引发流产,或者出现产死胎、木乃伊胎和畸形胎的不良后果。
1.3 青年公猪
公猪发生中毒后会表现出睾丸炎、睾丸萎缩,性欲和所产精液的品质都逐渐降低。性成熟之前的公猪或者去势的公猪中毒后,包皮会发生水肿,同时伴随发生乳腺肿大。
1.4 仔猪
中毒的初期可见病仔猪食欲下降,表现明显的消化不良症状,而且随着疾病的发展,机体逐渐消瘦,观察发现其结膜潮红且鼻镜干燥,磨牙,流涎,个别患猪有呕吐和便秘的症状,排泄的粪便干而少。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病猪会彻底丧失食欲,吞咽困难,腹痛且腹泻,排泄的粪便具有腥臭味而且混杂血液。中毒更加严重的患猪呈现卧地不起的姿势,丧失知觉且表现出昏迷的症状,观察其腹下皮肤可见有紫斑存在。部分中毒的仔猪会表现出急性的发病症状,伴随有神经症状,并且在数天之内就发生死亡。而部分中毒的仔猪会在痊愈后变为僵猪。
1.5 育成猪及肉猪
表现出的最明显症状是采食量减少。中毒母猪的阴户呈红肿状态,并且有假发情的情况出现,中毒严重时会出现阴道脱出且发炎的症状。中毒公猪的包皮出现肿大和水肿,还伴随有乳腺增大的情况出现。
2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猪可见其肝脏发生严重的变性,并且呈坏死和肿大的状态,颜色呈黄色,个别病死猪的肝脏上存在豆粒大的黄色颗粒。病死猪的全身黏膜和皮下肌肉都存在出血点和出血斑,肾脏表现出弥漫性的出血和变性,肾脏表面存在点状坏死灶,肺脏明显水肿,并且有霉菌性结节存在,胃肠道黏膜出现出血和坏死。病死母猪的阴唇、阴道以及子宫黏膜都会出现水腫、坏死的情况,子宫壁明显增厚,子宫角增大,还会有卵巢发育不全的情况。后备母猪的卵巢出现萎缩,并且发生卵巢囊肿,同时乳腺也有所增大。中毒死亡的公猪睾丸发生萎缩。
3 防治措施
临床生产中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该病,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应该重视预防。养猪场内贮存的玉米饲料如果被霉菌污染,应禁止给猪投喂饲料。如果需要对发霉的玉米饲料进行处理,应在其中加入相应的脱酶制剂。同时,在猪日常采食的其他日粮中添加免疫增强剂,这样能够有效提高病猪的免疫力。
治疗中毒猪可以采取相应的排毒、强心、补液及对症治疗等措施。临床生产中主要是采用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者是浓度为2%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洗胃处理。还可以使用浓度为25%的葡萄糖溶液300~500 mL,维生素C溶液10~20 mL,40%的乌洛托品溶液50 mL,混合后一次静脉注射,通常每天注射1次,3天为1个疗程。对于心脏衰弱的中毒猪,可以选择浓度为20%的安钠咖注射液10~40 mL,以肌肉注射的方式用药。
生产中还可以利用中草药熏蒸法、氧化剂法等方法对发霉玉米进行去毒、钝化毒性、中和或降低以及净化其毒性,还可以采用脱毒剂对霉玉米进行脱毒处理,或者使用浓度为1.5%的苛性钠溶液进行浸泡处理,一般浸泡12 h后再用清水进行反复多次的漂洗,直至漂洗液呈现澄清的状态为止。但是,因为进行处理过后的玉米中仍然会存留一定的毒素,应限制其饲喂量,并且在其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