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资金保值增值刍议
许丽霞
社保资金跟每个人的利益都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可以讲社保资金是我国大多数老年人未来生活的基本保障。而就其保值增值问题,随着我国老龄化势头的出现,近几年更是被密切关注的问题。按照有关规定要求下,社保资金是能够实行投资活动,实现保值增值目标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各种因素导致社保资金保值增值的运营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应优化措施。
一、引言
社保资金是由国家和地方社保局统筹,用于社会保障事业的一笔专门资金,涉及范围广且基数大,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等。近几年因为我国的老龄化问题,社保资金倍受关注,尤其是其保值增值问题更是热点问题。在老年人人口基数大且不断增长的形势下,在岗人数便会减少,这将导致社保资金总量就会相对减少、收支失衡。货币具有时间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货币贬值,社保资金管理风险加大。现阶段为保障民生,缓解人口老龄化以及货币贬值等带来的压力和风险,对社保资金实施保值增值管理迫在眉睫。但是目前社保资金保值增值的运营管理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只有找出对策解决,对其实施有效的保值增值运营,才能更好地保障民生。
二、社保資金保值增值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相关法律政策保障且现有政策运用不足
对于社保资金运行、使用等管理,虽然我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提供法律保障,比如《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决定》、《社保资金财务制度》《社会保险法》等,但是对于涉及人数多,数额基数大的社保资金是远远不够。这些只是资金的运用、存于银行等做了简单规定,具体的类别、方式不详细,运作资金操作难度大。为了缓解老龄化问题,保障民生问题,近些年社保资金的增值保值问题得到了关注。在2016年我国颁布了《全国社保基金条例》,对于社保资金的运营、管理在条例中有了相对具体的规定,比如社保资金管理运营者只要比例合乎规定是允许境外市场投资运营,基于安全性、有收益、长期性就可在固定的收益类、股票类、未上市股权类内合理配置进行运营投资。但是在执行上没有得到管理者的充分应用,运营管理社保资金的投资策略保守,多数情况下还是选择存银行的方式,没有创新的模式来保障社保资金的保值增值。例如,较多的地区社保资金结存还是以活期存款的方式存放于银行中,而活期存款的利息回报是相当低的。对于国债等多形式的稳健投资渠道,回报率也高于活期银行存款,也尚未大规模地用于社保结存资金的投资。
(二)社保资金投资渠道单一社保资金增值难度大
社保资金保值增值面临的最为普遍的问题就是投资渠道、方式单一,按照有关规定社保资金的投资局限于稳定但收益较低的存银行或者购买国债的方式。而且选择存款且多数是活期方式占大比例,银行又缺少科学的组合产品。这两类方式安全、稳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通货膨炸便会发生贬值,增值的目标更是难以实现。此外,我国老年人口基数越来越大,形式单一的渠道无法保证社保资金保值增值而资金支出大,这会导致收支不平衡。缺乏足够的风险能力,会造成比较大的财政压力。此外,银行方也没有动力对于社保资金主动提供更多的回报率相对较高的结构性存款或者投资产品组合的动机,从而导致社保资金的投资渠道单一长期固化。
(三)缺乏社保资金管理量化指标风险管控不足
对于社保资金的管理来讲,主要的要求便是保值增值。但是目前缺少成体系的量化指标来考量社保资金投资的方式、收益和风险管控。所以社保资金管理者会基于安全性考虑,根据自己的经验实施资金的运营。量化体系的缺失,一方面很容易使社保资金的管理处在风险特别是保值增值收益风险当中,另一方面是由于当前的投资渠道较低的回报率难以对抗可能的通货膨胀问题,在极端情况下,无法保证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压缩了退休待遇调整的弹性空间。
从国家财政的层面考虑,由于社保基金的后盾是公共财政,如果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问题不解决,其保值增值的风险将一直存在,故而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国家财政的压力。
(四)考核、监督机制有待健全社保资金保值增值成效低
社保资金保值增值的成效离不开考核监督工作,虽然各地基本上都建立了社保资金管理监督委员会,但是在实际执行当中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首先虽然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中有提到对社保资金的监督以及明确监督实施机关以及形式,但是在缺少具体实施细则的情况下,落实会有较大的折扣。此外,有效考核机制的空白,工作不到位,容易出现社会资金收益低的情况,资金保值增值成效低。
三、社会资金保值增值管理对策
(一)完善法律政策并充分利用现阶段国家政策允许的渠道
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保资金保值增值体系,虽然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中明确划分了部分部门的职能,社保资金运营、风险管控、职责责任以及保值增值问题都有所提及,但是各个地方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建立有一套更为细致的准则,这样可以提高地方上的可行性增强执行力度。所以成立一套完备的运营管理体系,确保社保资金专业性的管理运营,保障其增值保值管理的有效性。
此外,要充分利用现阶段的国家政策。不要局限于传统的运营模式,一味地求稳来获取较低回报率。对于选择安全性高的银行存款形式,投资产品的种类虽然少但是不代表没有,社保资金在选择存银形式时,要充分考虑这些产品,进行科学产品搭配,定期和活期方式合理分配比例组合,使用灵活且再增加收益。国债以国家为后盾并且收益高于银行,可以加大对其的投资力度,对于信誉较高的他国国债可以适当的与我国国债搭配投资。目前通过境外市场投资运营只要在国家允许的比例之下是被允许的,所以在风险得到把控的基础之上且他国有较高的信誉,这种形式可以加以实践。
(二)优化投资管理方式拓宽投资渠道
投资方式、渠道单一是社保资金保值增值当中主要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有关部门应当勇于创新在实践中慢慢地开拓新的投资渠道,在开拓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伴随一定的风险,所以完善配套制度优化投资管理方式,由此控制风险,加以保障。
首先,用好用活银行存款这一传统投资渠道。事实上,银行在现阶段也具有多种存款品种,例如充分应用银行的协议存款、存款组合等方式进行,并根据社保结存资金体量较大的情况,与银行谈判其收益保障,确保了社保资金的收益。
其次,合理利用国债投资形式。由于国债的投资收益普遍高于银行存款,且有国家信用作为担保,也是社保结存资金比较理想的投资方式,可以兼顾其安全性与收益性。社保资金管理机构可以委托专门银行作为投资管理人,对于国债投资进行专门管理。
再次,做好国债与各类存款品种的组合,确保灵活性与收益性。信用等级较高的他国债券在某些层面上与我国国债异曲同工,不仅能够保证社保资金的安全性,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投资收益,因此需要予以重视。银行开拓更多可行性地投资产品供社保资金管理者选择,以便于其可以更加科學合理的进行搭配组合。根据2005年美国社保基金的相关报道,全年联邦社保基金收入达6580亿美元,而总资产为16870亿美元,收益率达到了约1/3。对照我国此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最后,决策层应研究在强化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少量社保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建设,比如一些创新型高精尖产业、基础保障事业等,甚至在房地产领域得到规范以后,在该领域使用运营也是可以考虑的一种渠道。此外,金融市场产品的多样性,为拓宽投资渠道提供了空间,选择运行情况透明、收益高以及信誉高的产品。同时,股权项目也是一个值得探索开拓的领域。基于分散风险的原则,管理者合理选择多种投资形式,在保障安全稳定下收获更高的利益汇报。
(三)量化指标提高抗风险能力
为了准确的衡量投资收益以及风险,要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参考管理。建立一套具体的财务指标和风险指标,财务增添数据量化分析,分析出最优的数量、比例、时期等数据指标搭配保回报率。风险指标是对运营工作中风险把控的初步手段,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潜在的风险量化体现,由此在两者的搭配之下,即保证了社保自己的安全性,又保证了收益性。
内部控制不仅能参与一般的风险管理,在社保资金保值增值风险管控当中也可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加大参与力度,加强社保资金保值增值运营中的内部控制实行全程参与,对投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进而出具一份针对性的策略。资金管理者通过内部控制的反馈结果完善具体细节,进一步优化运营工作,提高投资的适用性、收益、以及合理性,保障保值增值工作的高效运作。
(四)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监督管理体系
对社保资金保值增值运营进行考核、披露、监督,以把控管理的最后以到防线,加强资金保值增值的成效。目前,考核机制的空白不利于工作的落实,完善考核机制将其细节化、具体化,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管加强资金运营工作的效果。由财政部、社保局、人社局等不同部门共同组建社保资金保值增值管理的专门的投资运营团队,同时建立健全相关监督体制,实现监督工作的规范化、体系化。这样可以根据权威性而且能够互相监督更好的开展工作。另外,社保资金作为一个热门问题应当定期的将社保资金的使用过程、状况以及结果通过各种方式向公众公开、披露,增强社保资金的透明度,以防止被应用到其他途径,导致资金损失。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工作不能停留在形式,而需要有效的落实和执行,增强监管工作的实际作用。因此,国家可以建立社保资金用途与投资的问责机制,定期将社保资金收入与结余情况向社会公布,并及时处理违规行为。
四、结语
社保资金是我国社会劳动保障资金的简称,关系到数亿人民,是我国社保保障的重要制度保障。当前,相关资金由国家和地方社会保障机构统筹,由国家、地方、单位和个人多个渠道筹集汇总管理的资金,用于参保者的社保保障与社会福利,对参保人员来说,是其提供退休后最基本保障的“养老金”或“救命钱”,对其管理特别是保值增值也是社保资金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在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通货膨炸的形式下,社保资金保值增值运营管理工作特别重要。为保障民生问题,对公众的未来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根据现阶段状况解决运营管理问题,实现社保资金地保值增值。
(作者单位:嘉祥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