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拨千斤
李建新
一、为什么一定要点题:
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下面一篇题为《凝望》的例文,思考这篇例文最大问题是什么。
凝? 望
“爆竹聲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现在的春节,已全然没有了以往所谓的年味了。只有除夕奶奶对我的疼爱依旧还在,从未改变。
除夕的下午,贴好春联后,我们一家便驱车赶往奶奶家吃年夜饭,这是十几年来从未改变的习惯。
车窗外飘着雪花,偶有一片停留在车窗上,但还没等我看清它的模样,便消失了。我对妈妈抱怨:“为什么雪花融化得那么快呀?”妈妈感慨颇深地说:“世间有很多的人和事都是转瞬即逝的。”我若有所思,心底飘过一丝悲凉。
车又拐进了那条我熟悉的小路,这是我童年嬉戏奔跑的小路。到了门口,车一停,我便跳下车,飞奔向等候在门外的奶奶,她的衣服上有了一层薄雪。雪花落在她银白的头发上,以至于分不清哪是雪花,哪是发丝。爸爸带着些许责怪的语气说:“妈,不是让你在家等吗?外面多冷啊!”奶奶笑了笑回答道:“孩子回来过年,我在家坐不住啊!”爸爸只能无奈地说:“快回屋吧,外面冷。”
一进屋,奶奶便在厨房里忙碌。我已经比奶奶高了半个头,望着奶奶那瘦弱的身影,我赶紧去帮忙,奶奶却让我去歇着,说等着开饭就行了。伴随着外面的爆竹声和饭桌边的欢笑声,那晚的饭菜格外香,一家人其乐融融……
我们离开奶奶家时,三个人手上都是大包小包,里面装的是奶奶亲手种的菜,装满了奶奶的辛劳和满满的爱意。车启动了,奶奶不断嘱咐爸爸要小心开车。
点评
读完文章,我们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主题,题目是“凝望”,但全文没有一处地方出现过“凝望”这两个字,这篇作文犯了中心不明确的毛病,是典型的偏题作文。
语文教育家何永康教授说:应试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
何谓二锅头?它是我国北部的一种烈酒,一口下去,两眼冒火,浑身发热。
何谓碧螺春?此茶需要慢慢地品味,快喝猛喝是喝不出滋味来的。就是说,应试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犹抱琵琶半遮面”,太含蓄,是应试作文的大忌。
不管选择什么文体写作,文章都要对作文题目提出的问题或理性或形象地做出回答,在具体行文中,要有明确回答问题的意识,尽量做到符合文题的要求,就作文言,即“符合题意”。如何做到符合题意,方法当然多样,但“点题”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四两拨千斤”这是武术技法术语,是顺势借力,以小力胜大力的意思,就是用很小的力量解决很大的问题。
点题,就是在文章关键处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紧扣标题,点明主题,不仅使中心更突出、鲜明,而且使结构更紧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能有意识地通过点题,表现出清晰的思路,就会使文章与题旨扣得更紧密,中心也必然更鲜明突出。
二、点题的重要性:
首先,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灵丹妙药
一是开篇切入点题。 清人李渔《闲情偶寄》中说:“场中作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这里的“开卷之初”即开篇,这里的“奇句”,即点明“题旨”的语句,或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或点明文章的主旨。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
开篇点题,设置悬疑,可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是结尾回扣点题。记叙文结尾处画龙点睛的议论或抒情;散文结尾处含义含蓄深刻,言尽意犹未穷的语句等。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背影》
结尾点题,直接抒情,抒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余音袅袅,情思绵绵。一个“再”字蕴含了无限情意。
上面介绍的两种方法,其实并不用什么技巧,只需有点题意识,出现表明题旨的文字即可,是任何一个考生都能做到的。这种点题,是明点,至少不会让阅卷老师产生离题或偏题的感觉,从而保证考生获取保险分。
其次,点题是获取高分的锦囊妙计
一是行文中多次点题,让阅卷老师时时受到刺激,强化其对文章题旨凝聚力的深切感受而产生好感。多次点题就是在文章中多处使用一个词语或类似的语句反复点明题旨,特别是记叙类、散文类等体裁的作文,有的时候需要多次点题。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就通过多次点题来表达作者对西北这种普通树的强烈赞美之情。
二是用稍微含蓄一些的词语点题,给阅卷老师含意隽永的感受,从而对文章大加青睐。因为通篇均用比较直白的点题方式,一定程度上会让阅卷者疲劳,感觉文章一览无余,少了点文学的意味。
细雨蒙蒙,悄无声息,打湿了她的头发,那女子却依然悠然闲适,不被尘世喧嚣所打扰。粉墙黛瓦下,她独自赏游的情怀成了一道最高雅美丽的风光!
——《闲对风光独自游》
本文结尾的点题就不是简单的“明点”,而是运用比较优美的富有诗意的语言“暗点”,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三,点题是挽救离题作文的救命稻草
考场上,出于种种原因,常常会有作文写到一大半才发现审题有误,文章偏离题意的情况,重新写显然时间不允许,此时可以在点题上想办法补救。可以在后半部分急转直下,多用能够体现主题的语句,如此,至少可以让阅卷老师产生怜悯之情、同情之心,而判定文章不离题偏题,赋予考场作文一个基本切合题意的分值。像《凝望》这篇例文,等到写完才发现偏题,重写显然不现实,可在结尾部分多次点题进行补救,这样至少不会判定为偏题作文。下文加线的部分就是采取了多次点题的补救办法。
凝? 望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现在的春节,已全然沒有了以往所谓的年味了。只有除夕奶奶对我的疼爱依旧还在,从未改变。
除夕的下午,贴好春联后,我们一家便驱车赶往奶奶家吃年夜饭,这是十几年来从未改变过的习俗。
车窗外飘着雪花,偶有一片停留在车窗上,但还没等我看清它的模样,它便消失了。我对妈妈抱怨:“为什么雪花融化得那么快呀?”妈妈感慨颇深地说道:“世间有很多的人和事都是转瞬即逝的。”我若有所思,心底飘过一丝悲凉。
车又拐进了那条我熟悉的小路,这是我童年嬉戏奔跑的小路。到了门口,车一停,我便跳下车,飞奔向等候在门外的奶奶,她的衣服上有了一层薄雪。雪花落在她银白的头发上,以至于分不清哪是雪花,哪是发丝。爸爸带着些许责怪的语气说:“妈,不是让你在家等吗?外面多冷啊!”奶奶笑了笑回答道:“孩子回来过年,我在家坐不住啊!”爸爸只能无奈地说:“快回屋吧,外面冷。”
一进屋,奶奶便在厨房里忙碌。我已经比奶奶高了半个头,望着奶奶那瘦弱的身影,赶紧去帮忙,奶奶却让我去歇着,说等着开饭就行了。伴随着外面的爆竹声和饭桌边的欢笑声,那晚的饭菜格外香,一家人其乐融融……
我们离开奶奶家时,三个人手上都是大包小包,里面装的是奶奶亲手种的菜,装满了奶奶的辛劳和满满的爱意。车启动了,奶奶不断嘱咐爸爸要小心开车。车开远了,再回首,在微弱的灯光下,奶奶依然站在那里凝望着我们的车……
我终于明白,奶奶的凝望,是对孩子的一种盼望,盼望他们回家团聚,也是一种担忧,担心孩子的安全。奶奶的凝望一直在我的身后,伴随着我长大。
三、点题方法例举:
1.从形式上分,点题有篇首、篇中、篇末和通篇点题四种方式。
2.从写作手法上分,又有描写点题、记叙点题、抒情点题、议论点题等。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故乡》
开头简要记叙事件,迅速入题。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
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希望是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的,这段议论,表达了“我”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坚定信念和强烈愿望,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凡的拖毛竹的青年的脸。
——《百合花》
这诗意浓郁的点题描写,把作品推向了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百合花——表达纯洁感情的花,覆盖上主人公的身体,映衬着他高尚的灵魂,永远留在读者的心里。
啊,多么可爱的童真!要是没有世俗的污染,让童心永在,让纯真伴随生命飞翔,这样多美丽。
——《这样多美丽》
这段抒情性文字表达了作者对童真的赞美,也表达了希望童心不受到世俗污染的美好愿望。
3.从修辞角度上分,又有比喻点题、拟人点题、排比点题、反问点题等。下面的语段就分别运用了比喻点题、拟人点题、排比点题、反问点题。
岁月的卷轴上,墨迹越来越多。时光,就像一位年迈而又资深的画家,不知疲惫地描绘着。春夏秋冬转瞬即逝,阳光下,我的影子越来越长,我也终于找到属于我的季节。
——《总有属于我的季节》
栀子花微微生香,她纯洁朴质,可爱善良,她勇敢地绽放自己。花都开好了,我也要勇敢地奔跑,奔向考场,奔向一切艰难险阻,奔向胜利的彼岸,书写自己的青春,不给自己的青春留白。
——《奔跑》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脉脉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采一片最热的……在这个美如画的世界,我一直坚信总有一个属于我的季节。
——《总有属于我的季节》
是啊,举棋不定有什么用?优柔寡断有什么用?瞻前顾后又有什么用?不如像这油菜花,义无反顾地选择自己的人生,来一场轰轰烈烈地盛开,谱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