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培养写作选材构思能力

    王顺武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不少学生虽然积累了不少写作素材,却不知道该怎样合理选材,导致作文的选材假大空,让作文变得千篇一律。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采用各种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增强构思和选材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一、审视生活,观察摄取

    我首先鼓励学生抛弃那些千篇一律的写作题材,积极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摄取新鲜的写作素材。我鼓励学生从小到大地选择素材,从个人的生活圈入手,关注各种社会现象。其次,我鼓励学生由近及远地收集素材,先从自己的直接体验开始,然后从书本中收集他人的生活经验。通过这样的多元观察和摄取,学生能从生活中获取更多鲜活的素材,让作文变得更精彩。

    在一次写作中,我让学生观察生活,看看人们在冬天是怎样生活的,尝试写出冬天的特点。我鼓励学生先看看自己和家人在冬天的生活与平时有什么不同,然后再扩展到社会上,看看是否有什么新奇的事情。一名学生先说了冬天的感受——寒冷,回忆起同学在寒冷的冬天送给了自己一枚“暖宝宝”,给自己带来了温暖的事情。事情虽然小,却揭示了“天气冷、人心暖”这个主题。我又鼓励学生扩展开来,看看社会中是否也有类似的事情。学生联想到了在马路上铲雪的志愿者,他们为了让行人更安全,早起参与志愿活动。该学生认为这件事情也能体现出人心的温暖,于是在作文時也将其运用其中。这体现了从小到大、由近及远的选材原则,让作文更为生动。

    在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的过程中,我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理性思考融入其中。我鼓励学生不仅要评价周围事物的对错,更要明白世界的复杂性,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挖掘那些位于“灰色地带”的事情。让学生更好地观察生活,仔细品味生活,并从中获得写作材料,丰富写作的资源。

    二、基于主题,学会取舍

    在收集了大量的鲜活素材后,还要学会基于主题取舍。不少学生在写作时喜欢堆积材料,这样会使文章显得凌乱,无法凸显重点问题。我鼓励学生大胆取舍,采用舍旧取新的方式,去掉陈旧的材料,选择新近发生的事情,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此外,还要尝试舍大取小,抛弃那些假大空的材料,选取亲身经历的小事,这样的事情虽小,却能折射出大道理,引起读者的深思。

    在写记人类的记叙文时,我鼓励学生合理取舍材料。首先让学生明确创作的主题,明确自己想体现该人物哪方面的品质。然后,又鼓励学生在确定主题的基础上大胆取舍,尝试选择一些新颖、能体现生活哲理的小事情,不必过分追求深刻。有学生想表现同学学习努力,所选择的事情是深夜读书、带病学习等,这些都是老套的例子,我鼓励学生抛弃这些例子,看看能否找到更新颖的素材。学生在深入观察后发现了这样的事例:“一位同学在跑步的时候嘴里总是嘟嘟囔囔的,还很有节奏,我跑近一听,原来她一边跑步一边背唐诗呢。她说这样一方面能控制节奏,一方面也能复习唐诗。”这个例子新颖、鲜活。我鼓励其大胆挖掘,写出新意。

    在指导学生基于主题选材的过程中,我鼓励他们挖掘主题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选择素材,并尝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样学生就能选到更符合文章主题的材料,用最佳的材料反映主题,凸显写作的效果。

    三、联想想象,多向构思

    在选材后怎样合理安排素材、构思作品也是一个有难度的问题。我鼓励学生积极联想,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谋篇布局的能力。我鼓励学生运用联想架设材料之间的桥梁,通过过渡句找到不同材料之间的关联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紧凑、耐读,不会给人一盘散沙的感觉。

    在一次写作教学中,我让学生以“礼物”为主题创作,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将各种内容融合到其中。有学生在初次构思时只是想到了父母、朋友送给自己的礼物。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事物也能体现出“礼物”的特性。有学生选择抽象的事物展开联想:“我认为有时候苦难是生活赐给我们的礼物。”还有学生认为:“我觉得礼物是相对的,国家的繁荣昌盛是国家给我们的礼物,而我们回馈社会,献出爱心则是我们给国家的礼物。”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最后我鼓励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小到大地安排材料,尝试写作。

    如果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素材,不能巧妙构思、科学组合,那素材只是一堆乱麻,读来不仅没有美感,更激不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为了提高学生构思的能力,我鼓励学生尝试撰写大纲,先谋篇布局,统筹考虑。在撰写大纲的过程中,标注自己选择的材料,然后展开联想,标注出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点和过渡点。在这个基础上写作,文章就会更有条理,思路更为清晰。

    初中学生成长很快,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指导学生选材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取舍材料、构筑材料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提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