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材料:指向多层次创造的物质基础
赵勤
摘要:劳技教学中的制作材料,是完成劳技作品的根本保证,也是学生技能训练这顿大餐的“米粒”。文章基于劳技材料的不同组合,在主题创作、改造与再利用的基础上谈如何用好劳技材料,以发展学生多层次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
关键词:劳技材料;物质基础;不同组合;主题创作;改造利用
劳动与技术(以下简称“劳技”)学科中每一项作品技术的指导和学习,都离不开材料。基于材料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很多教师习惯性地为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制作材料,而很少让学生自己收集或者选择材料来完成课堂教学,这样的做法阻碍了劳技材料运用的最优发挥。
一、基于劳技材料的不同组合
小学劳技课程学习目标的第一条就对材料做了相应的要求:能认识材料及其不同的用途。由此可见,教材对学生材料的处理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材料的选择也是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素养提升的过程。同一种材料经过不同的组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教学价值。
例如,在教学烹饪单元“学做凉菜”一课时,用到了黄瓜这一材料。在学做凉拌黄瓜这道菜后,学生认为本来素然无味的黄瓜原来也可以成为美味可口的佳肴。顺应学生这样的感受,笔者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抛给了学生一个问题:黄瓜除了可以凉拌,还能否与其他的材料组合,在我们的烹饪课堂发挥它更多的作用吗?笔者要求学生课后自己选择黄瓜和其他材料搭配来进行下一节课的热菜烹饪。热菜烹饪课上,学生选择的搭配组合琳琅满目。有黄瓜和鸡蛋的组合,有黄瓜和肉丝的组合,有黄瓜和黑木耳的组合等,其中有黄瓜作为主要材料的组合,也有黄瓜作为配菜的组合。在学生介绍自己菜品的环节中,笔者感受到了学生在进行这样的组合时,考虑到了色、香、味,考虑到了营养价值,甚至还有很多学生考虑到了减肥瘦身的功效,学生的审美意识、健康饮食理念在不知不觉中被唤醒了。当然,在独具匠心组合的同时,笔者也看到了学生的随意组合。有名学生就让黄瓜和茄子组合,笔者问其原因,学生却说家里只剩下1根黄瓜和2个茄子,就随意放在一起煮,发现味道也不错,颜色也挺好看。这样的组合也恰好与我们劳技课堂中合理搭配材料、所用材料经济实惠的理念不谋而合。在劳技课堂中,引导学生组合材料是学生手脑并用、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过程。
二、基于劳技材料的主题创作
开放性的劳技材料,极大地拓展了劳技教材中的选材领域,使学生在制作作品时有了很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权,课堂上呈现出的作品使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得到了肯定。同样的作品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来制作,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纸黏土浮雕”一课时,通过拉、捏、搓、卷、压、贴等技巧完成一幅向日葵花的浮雕制作。在教学内容的拓展环节中,笔者没让学生设计用纸黏土制作其他花卉的作品,而是让学生思考同一作品不同材料产生的不同效果,让其课后收集不同的材料来完成下节课的拓展创新。经过一周时间的材料收集,在上课时笔者发现每个小组所带的材料都不一样。有的小组运用劳技课堂中所掌握的剪、搓、折、粘、刻、捏、拧等技能,用黄色卡纸折粘的方法做成向日葵的花盘;有的小组用皱纹纸和报纸结合的方式,利用皱纹纸可塑性强的特性,把不同颜色的皱纹纸剪成纸条搓成彩色线绳,粘贴组合成灵动的向日葵花盆,展现了浮雕独特的效果;有的小组带来了白色泡沫塑料用来做浮雕的底盘,用2个涂成金黄色的一次性纸杯剪成向日葵花盤,并粘贴、缝合成立体花形,形成造型各异的浮雕图;还有的小组带来了美术课用剩下的紫砂泥,通过搓、粘等技能进行作品创作。虽然学生在制作时用到的技能与其他小组大同小异,但是小组的学生在创作中发现了紫砂泥这样的材料在本次作品制作中的劣势,即容易脏、上色难,并且做出的作品不美观。
通过这样的材料变化,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功能,知道不同材料的质感更适合用来制作哪些作品,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能够更准确地选择合适的材料。
三、基于劳技材料的改造与再利用
劳技制作教学中,根据所用材料的性质和特点,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对其进行巧妙地改造与再利用,激发学生根据材料的特点大胆想象,创作出新颖、独特的劳技作品,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丝网花”一课时,其制作需要的主要材料是丝网和细金属丝。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制作了解了丝网具有半透明、色彩艳丽的特点,细金属丝具有容易自由定形等特点,这些材料在我们丝网花制作的课堂中到处都是。笔者通过询问了解到:学生在课堂上对材料的运用仅局限于丝网花的制作,从没想过这些材料的改造与再利用。笔者顺势引导学生:大家可以根据丝网和金属丝的特点,运用我们所学到的技能,想象利用这些材料还能完成哪些作品?学生小组讨论,讨论的结果新意多多。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做丝网小蜜蜂;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做兔子灯笼;……学生的思维被极大的启发了。
又如,在教学“挑压编织法”的技能训练中,笔者让学生收集了各种颜色、宽窄不一,软硬各异的塑料打包带子制作小蒲扇。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有新的发现:塑料打包带子由于有一定的硬度和柔韧的弹性,在做兔子灯笼时用它做兔子灯笼的骨架比细金属丝做的骨架更圆润,更不容易变形。学生通过制作了解到材料的与众不同之处,能够去思考与探索劳技材料的更多用处,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同时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新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1(16).
[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学指南与案例评析:中小学劳动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