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思考

    朱琳 程晓光

    [摘 要] 文章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深入改革的角度,从改革目标和事业单位面临的固定资产改革困境提出了积极的管理体系实施方案,就如何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做好管理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

    [关键词]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识码:A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同于其他性质的资产,是国有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并且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进入精细化、深入化,固定资产的改革也面临同样的要求[2]。而对于有些单位的固定资产也有不同的特征,如有些单位的固定资产有体量大、专业性强、分散多、历史长等特点[3]。依赖原有的管理办法和管理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遇到的各种管理问题,亟需研究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实现内部管理和外部效益的双赢,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和保证资产的增值。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缺少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目前,笔者调研了很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基本上还处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特别是管理制度,几乎都是沿袭和借用,比如一些单位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借鉴财务管理制度,有些单位只是有一些简单的办公用品管理制度,而对于其中的一些价值高的资产却没有一套适用的管理制度,还有一些单位的管理制度基本上都是一些理论框架,并不具备实操性,对一些事业单位改革中的资产管理几乎都没有涉及,还有一些对于资产性质的出资方,转移方没有明确的界定。制度不明确,职责不清晰,导致了资产管理长期混乱。

    (二)固定资产的管理系统脱节

    之前因为国家针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改革有了相应的一些要求,所以在有些单位也建立了一些自身的管理系统,可是在建设系统的同时大部分都没有真正实现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办公系统的无缝对接,存在着无法联动、缺乏有效的数据管理共享和内外部固定资产统计完整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一些固定资产验收和固定资产增值服务中心,缺乏有及时的信息更替,出现一个资产在单位里好几台账的局面。

    (三)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每个单位都要求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心要求做到账对账、账对卡、账对实三者要一致。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很多地方由于长期对资产管理的不重视,导致出现该验收转入管理的没有转,该报废的没有报废,该转移的没转移,这些现象非常严重,也导致了后面账目不实,闲置率高或者使用率极低的现象,甚至有些单位出现了购置的新型机器三年没开封的情况,某事业单位在前一年购置了一台几千万的大型工程设备,其下属的成员单位并不知道有这个资产,第二年又花重金购置了相同的设备,造成了资金的严重浪费。

    (四)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

    处置不规范主要集中在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进行资产处置,比如:有些设备已经达到了报废年限,却一直没有处理,导致资产的大量堆积。还有的虽然进行了报废手续的处置,但是却一直没有移交至回收公司。还有的甚至进行了资产处置以后没有进行财务核账,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等问题。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构建方案

    (一)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模式

    按照改革的要求进行固定资产的完备制度,包括市场调研、论证评审、预算编制、按需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使用维护、清点盘查、报废处置、数据管理。将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再扩大,将整个管理的生命周期进行延长,特别是前期的论证评审和后期的数据管理,做到内部流程权限清晰,数据准确。探索建立属于自己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流程模式。特别是在内部的流程细节管理时一定要注意数据的流通和数据的采集,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考虑采用RFID或者其他手段进行固定资产的信息化,并且将所有的信息化流程与本单位的OA流程进行衔接,避免重复建设或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对于一些不同的资产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比如对于使用频率低但是单次市场价格高的资产可以考虑共享使用和调剂,推动单位内部资产的使用效率。对于一些需要专人值守的资产,进行及时监控,特别是安全教育和巡查,一定要进行电子记录。总之,就是在资产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中做到“人-物-人”的信息对应。

    (二)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考核体系

    建立了长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还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和考核,在整个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中,通过制度的建立和信息的建设实现了人到物的管理,但是还缺乏物到人的管理。物到人的管理其实就是考核监督体系的建立,这部分的建设必须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体系流程内的管理制度监督,另外一部分就是资产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考核。

    首先,强化资产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监督,这部分的内容主要建立在管理制度的设计中,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各部门固定的资产管理进行核查,根据前面的全流程周期进行核验,并针对一些核心固定资产进行抽检,内部审计部门一定要及时发现单位资产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督促整改。

    其次,是财务部门对资产管理部门的考核和监督,财务部门一定要和资产部门进行资产的核账和盘点,并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分析,在财务系统中要实现每一个资产的闭环,并且在核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与前期的需求是否一致,与后期的适用频次是否一致等。

    最后,是针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内部考核,应该将固定资产的考核列入部门年度考核指标,特别是没有落实年度工作安排或者没有实现应该实现的目标时,应该给予惩处。要深入调研,进行岗位职责的设计,明确目标,设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实现内部人员的奖惩科学化。

    (三)开展资产管理标准化工作

    按照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总目标,资产管理在以后的工作里将会由之前的分步式管理改为以后的统一管理。并且在管理流程和管理方法中特别强调标准化。所以,这部分的工作里要求资产管理部门要针对固定资产的模块进行标准化的指定和培训,对固定资产做到“两梳理”,全面梳理职能范围上的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另外做到“两培训”,结合内部流程和外部流程进行资产管理内部人员的标准化培训和单位其他部门的标准化培训,做到固定资产的管理条理清晰,人员明确。

    在这里要注意一个方面,那就是对于一些特殊的事业单位,要进行参与式管理模式,比如对于有些高校,一般是各校区与合作单位之间管理,自主使用、收益,學校对于各分校进行统筹和评价,并提出改革建议,确保使用效率和安全。但是,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标准化的培训,要在各个成员单位之间形成统一的全生命周期和数据信息对应模式,不能允许出现各自信息流回转的情况。

    (四)培养固定资产管理人员

    一个好的资产管理体系,最不可缺少的就是科学的管理者,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也提到了管理干部的重要性。在管理系统中一定要注意干部的培养。一般情况下,在配备固定资产管理团队时,建议配备1—2名技术人员,培养3—4名管理人员。随着改革的深入,现阶段我国真正拥有高素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还很少,所以一定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团队人员的各方面素质培养,不能局限于一个小的部分,要培养对政策的解读,法律的学习,管理的熟悉等,培养健全单位内部的完整队伍人才梯队。

    三、结语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改革深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于自身的发展和管理工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全生命周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为蓝本,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资产管理的流程梳理与重建,将资产管理的考核和监督进行细致化落地,培养专业的人才梯队进行科学化管理。总之,在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反思,深入分析,确定原因并进行体系化的建设。还要不断完善管理体系,优化人才队伍。实现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不仅有助于事业单位内部的制度建设和提升经济效益,还为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茂林.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版,2018 (14):10.

    [2]潘献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浅析[J].中国国际财经,2018(03):26.

    [3]史利娟.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财会学习, 2019(26):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