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益终生

    梁德安

    摘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但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还要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不但要为学生的未来奠基,还要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奠基。所以,教育要立德树人,要着眼于长远,要润物细无声,切忌被功利性教育左右!我们学校提出的“培养良好习惯,实现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就是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习惯可以主宰人生的巨大力量”立德树人,使学生在榜样和规范中形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 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 良好习惯? 整体素质? 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教育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结合历次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通过比较,不难看出,虽然在不同时期根据需要对教育方针的表述内容有所不同,但最根本的“德育为首、全面发展”没 有变。

    我们学校对“整体育人”的探索,可以这样概括:以培养良好习惯为抓手,实施养成教育,提高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一、明确办学思想,确定发展方向

    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决策者,我们一直都在不停地思考与追问:“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 的人?”

    认识决定高度,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我们一定要紧握时代脉搏,不断更新理念,始终站在教育战略地位上思考问题。立足学生的未来与人生,我校始终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进行教学,明确了“培养良好习惯,实现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努力为学生创造幸福成长的环境、全面发展的空间,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这是对“教育即生活”和“教育便是习惯的培养”等教育理论的生动实践,同时,也为我们学校的发展确立了起点和 方向。

    二、找准“切入点”,逐项顺势推进

    习惯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学生一旦在方方面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会使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乱花零钱、乱吃零食”,是我们这一地区学生多年存在的不良现象。这一不良现象,看似小,但“小”的背后,却潜伏着巨大的危害。乱花零钱,乱吃零食,打破了学生的饮食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校把治理这一现象作为切入点,大力宣传、检查通报、纳入考评,形成长效机制。通过不断完善、坚持,在取得一定的成效后,又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礼仪习惯、读书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拓展延伸,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安全、秩序、环境、合作等方面的意识。

    三、营造校园文化,实现润物无声

    一所理想的学校应该是有文化引领的学校。

    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校园文化具有持久性和渗透性,可以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我校在发展校园文化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具有鲜明主题

    如:刚进入校园,映入眼帘的就是乐学楼西墙上“养成良好习惯,奠基幸福人生”十二个大字,这既体现了办学思想,也是校园文化。围绕这一办学思想,我们展示了一些名人名言,如:叶圣陶的“教育便是习惯的培养”,培根的“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主宰人生”和“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劝学》里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另外,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提示语,如:“让文明成为习惯,使习惯更加文明”,“文明贵在一言一行,习惯重在持之以恒”,“党建引领方向,习惯点亮人生”,“今日养成良好习惯,明日成就幸福人生”。围绕这一办学思想,我们还自编了“好习惯三字经”等。

    (二)具有时代特征

    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而教育方针具有阶段性,要适应不同 阶段的需要。所以,校园文化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也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019年春季,我校在创建五星级党支部时,就力求校园文化与党建的有机融合。如:教学楼上的“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花园里的“中国梦”,党建品牌“黨建引领,星火 传承”。

    (三)突出“提醒”作用

    虽然校园文化都具有警醒和提示作用,但是,我校力求不同内容在不同位置突显的效果。如,将用学校校名“丹华”冠头的两句话“ 丹心结硕果,华章育英才”放在校门旁,意图是每天都能在老师进校时给予他们提示、警醒;将“安全伴我在校园,我把安全带回家”放在北院校门旁,意在提醒低年级的学生们提高安全意识;将“踏着夕阳,问问今天收获了什么”放在南院校门旁,意在提醒高年级的学生们学有 所得。

    (四)力求和谐与美

    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基本上是根据我们学校的校园特点和办学特色自己设计的。在设计时,大到整体布局,小到颜色搭配,都非常慎重。在征求多方意见后,才予以实施。

    四、打造教师队伍,强化榜样力量

    教师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指引人,是传播文明、培养人才的铺路石子,是人生道路上一架直立的人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努力培养自律、自控、自省的人才。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校注重从教师的专业成长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过程,需要内外兼修。所谓“外”,是指教师借助于正式学习,通过外力去推动自身专业发展,我校教研活动常态化,除周一例会外,每周周二至周五下午都分别举行语文、数学、英语和音体美信等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都确定一个主题,有专人发言,在专人发言后,大家围绕这一主题和专人发言的内容各抒己见。为确保教研质量,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所谓“内”,是指教师平时的自我学习,用自己的内力获得专业发展。有什么样的人生,才能成为什么样的教师。开阔视野,对教师和学生的成长都很重要。为此,教师不仅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用自己内外兼修的专业成长,去指引学生幸福人生的方向。

    五、形成主题课程,指导实践运用

    我校把几年来的研究成果编成了自己的校本教材——《牵手好习惯》,把每周的国旗下的讲话汇集成册,发放到各班,让学生利用每周的养成教育课学习。因为这些内容来源于师生,应用于师生,又纳入考评,所以,师生更加努力学习,并付诸行动。另外,通过整合我校近几年养成教育的经验和成效——基于核心素养的“三位一体”育人课程已初具雏形,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继续完善与 发展。

    细节定成败,万事贵有恒。由于在“细”“恒”上下功夫,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但在言行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也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今后,我校一定继续以“培养良好习惯,实现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地促进我校办学内涵的进一步提升,以实现“丹心结硕果,华章育英才”的教育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