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促进学生构建知识
魏月芳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促进的学生阅读认知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创新引导、传授方法、丰富活动、延伸训练等方式,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出发,为学生提供阅读支架,使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技能,引导学生完成阅读认知任务。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构建知识;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5-0036-02
支架式教学运用到语文课堂中,能够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课堂上,教师要进行点拨和指导,为学生传授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从构建知识的角度展开设计和调度,让学生在多重阅读学习过程中形成阅读认知,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阅读教学启动后,教师要通过创新引导、传授方法、丰富活动、延伸训练等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构建的机会,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科认知基础。
一、创新引导,启迪学生构建意识
由于学生认知能力有限,特别是对写作背景等因素不了解,在进入阅读环节后,学生会有不少的阅读障碍,阅读理解显得较为肤浅,因此教师要给出必要的引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进行选择,提供必要的阅读引导,以启动学生的阅读思维。课文题解、媒体展示、插图解读、背景介绍、故事导入、问题设计等,都能为学生提供阅读支持,让学生顺利进入阅读环节,形成阅读认知。
如,五年级上册的《桂花雨》一文,是一篇回忆录,作者以家乡的桂花为线索,表达了难舍的思乡之情。由于学生对这些情感缺乏基本的认知,因此,教学时教师从线索探索、情感发掘、写作手段等多个角度展开引导,让学生进入阅读认知构建环节:“文本的写作线索是什么?作者要通过桂花雨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作者采用了对比手段展开情景描绘,你能够找到这些对比点吗?”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展开学习思考,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文本以桂花雨为线索展开情节,表达了对家乡桂花树的思念之情。作者通过多重对比的手段,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找到了线索,对作者情感进行具体感受,很快就理顺了基本路线,形成了阅读认知。
案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些思考性问题,成功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探究环节。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自然进入到文本内核,对作者情感和文本主题展开体验、思考,顺利达成阅读目标。教师对文本的问题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其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这是支架式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二、传授方法,调动学生构建思维
阅读属于学习者的个体行为。因此,教师要给学生传授阅读方法,为不同群体的学生准备不同的阅读方法,以调动学生的阅读思维,促进学生阅读认知能力的提升。对比阅读、语言鉴赏、课堂讨论、人物分析、跳读略读、精读赏读、读写结合等,都属于常用的阅读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传授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借助方法展开支架构建,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如,《搭石》一文是以搭石为载体,写出了最为朴素的邻里情感,在写法方式是以小见大,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阅读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对各种各样的搭石进行直观认识;然后要求学生展开筛选性阅读,找出最为典型的片段,从语言鉴赏角度展开深入阅读,仔细体会文本的主旨。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展开阅读活动,教师跟进指导。如,在语言鉴赏时,教师给出基本操作路线:“先找出语言表达特点;再结合具体语境说出其表达作用;最后展开关联性思考,联系作者情感和文本主旨进行延伸性阐述。”这样,学生顺利进入到语言鉴赏环节,对文本的理解更为深透,阅读认知也顺利地构建起来。
教师为学生传授了语言鉴赏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支架构建。通过对文本典型语段展开鉴赏评价,学生逐渐进入文本核心,在文本主旨和作者情感探寻中形成了深刻的阅读认知。
三、丰富活动,提升学生构建水平
阅读学习活动形式众多。教师要有创新拓展意识,对这些形式展开创新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架建构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操作中产生阅读认知。课本剧创编、角色诵读、主题演讲、知识竞答、猜谜识字、阅读游戏等,这些活动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其助学效果较明显。教学时,教师要从支架构建的角度展开思考,为学生提供参考意见,让学生在多种阅读学习活动之中形成支架认知。
如,《松鼠》是一篇带有说明属性的文本。在具体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阅读活动:“松鼠是比较可爱的小动物,我们从小就接触过相关的绘本。请大家回忆一下,看还能记住相关的儿歌和谜语吗?如果记不住了,可以根据你对松鼠的了解,自行创编一段歌谣,或者是制作一个谜语,看谁的作品更有创意。”于是,学生集体讨论,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起来。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与学生直接交流,给学生提供一些线索。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新鲜的歌谣、谜语不断出现。如,“样子像耗子,行动像猴子,爬行在树上,每天摘果子。”“尾巴像只降落伞,整天爱往树林窜。你要捉住把它栓,再不让它进大山。”
教师提出的儿歌、谜语创编任务,对小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具有趣味性,所以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在具体操作中,学生要对文本内容进行研读,还要对松鼠的个性特点进行重点研究,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支架构建的过程。
四、延伸训练,培养学生构建能力
阅读训练时,教师要进行针对性拓展,为学生准备更多的课外阅读内容,以延伸训练长度,为学生的阅读构建提供平台。课内课外阅读对接、课外搜集阅读素材、读写实践活动、网络交互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阅读支架构建的机会。教学时,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做出选择,让学生在多元互動中启动阅读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是支架式教学的核心追求。教师从拓展角度展开教学引导,让学生自己归结阅读方法,对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有重要的作用。
读写结合是最为常见的支架构建行为。教师要抓住文本特点,展开读写结合,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如,教学《四季之美》一文,教师要求学生先自主阅读文本,找出每一个季节的景色特点;然后提出仿写任务:“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点。大家任选一个季节,选择一个适合的角度,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景物,学习文本的写法进行仿写。”于是,学生开始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研读,讨论读写结合方案。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引导学生先选择具体内容,再学习作者写法,最后动笔写作。经过一番努力,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到仿写环节。课堂展示开始后,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习作,大家互相点评。
仿写任务是一种典型的认知内化行为,也是一种迁移性的支架学习。案例中,学生能够根据教师要求展开学习,顺利进入到读写操作环节,使支架构建顺利完成。在读写结合过程中,学生既要内化文本内容,又要外化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的读写实践促进了支架的构建,使学生形成了自己的阅读认知。
总之,支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给学生提供构建支架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展开实践运用,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品质。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