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初探

    张涛

    摘要:由于我国近年来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我国快步迈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1世纪对“文盲”进行了重新界定,其中将“不能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与管理的人”视为“文盲”的标准之一,因此 , 熟练掌握计算机已然成为当今时代人们的必备能力。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加强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教育和教学。但是,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还是面临一些问题的,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如何完美解决这些问题就显得愈发重要。下面分析了当前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的改革目标,并提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着重突出学生的主导位置,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学科、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在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计算机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年少时期开始就进行正确的计算机教学,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小学生在初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时,由于计算机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性质有所不同,因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些内容虽然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仍然是他们所必须掌握的内容。传统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教师往往直接讲解知识,这样的课堂十分无趣,造成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厌恶。

    一、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改革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学生应该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尝试掌握计算机使用方法,了解基本的计算机知识,掌握软件和硬件的基本知识。信息与技术教师应认真对待每次课程,重视课程安排。关于计算机学科,教育部提出了教学目标:学生应具有计算机开发能力,能够有使用计算机工具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信息素养。同时,教育部门还建议巩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分三个层次进行,基于文化教育、技术教育和应用教育。

    在新时代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应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核心,以学生知识素质的提高为教育目标的主体。虽然小学生不需要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和计算机技能,但学校还应以此为目标对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进行改革,并在小学生开始接触计算机课程时让他们认识到掌握计算机技能的重要性。教师只有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促使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同时学校教育应体现能力本位,也就是说,计算机教育从小学教学开始就应该准确、明确地确定教学目标,不仅注重于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正确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实践能力。因此,小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不应受到上课时间的限制而趋于形式,应从目标和课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

    目前,在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已经是小学的必修科目。然而,在大多数的小学中,都不重视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这也使现在的一些学生在升人初中或者高中的时候没有一点计算机基础,而操作电脑基本上是现在任何一种工作都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这让他们脱离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大部分学校只是简单地开设这门课,但老師上课只是讲很少的内容,剩下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他们对课上所学的内容不会有充分的把握,而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这门课,这都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而要想对这些现象做出改变,最重要的就是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

    三、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因为年龄还很小,还不懂得自主学习,一些东西是不喜欢被强求的,他们会慢慢地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就是在这个阶段,要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让他们热爱学这一科目,在主观上对电脑产生喜爱,使他们可以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享受每一节愉快的课堂。

    (二)精简课程设置

    在设置具体课程时教师应尽量简化教学内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今天的小学计算机教学中,教学内容存在很多冗余问题,教师习惯于“灌输式”教学,教学内容不够简洁。因此,小学计算机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简化教学内容,以“浓缩就是精华”为教学原则,为课堂教学服务,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三)加强课堂管理和作业批改

    要想使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必须要完善班级和课堂的管理制度,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小学的学生大多不懂得自主学习,因此,就需要教师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对其学习提出要求,使他们不能因为玩而荒废学业。一名优秀的、有思想力的教师都会对学生循循善诱,教导其努力学习,有了一定的能力之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需要学习的相关内容,这样学习起来不会过于吃力。

    (四)教学目标以学生成长为主

    教师应该从服务学生的角度进行教育改革。小学计算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科学、系统地改革教学内容。学生的成长过程也对社会不断认知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五)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任务

    小学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既不能太快,这样会使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又不能太慢,这样也会延误教学进度,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使学生能对知识进行充分的吸收,又不觉得累,这样学习成绩才会改善,对他们的性格塑造和成绩都会有很大帮助。

    结束语

    小学信息技术是学生接触电脑的开端,也是他们刚刚熟悉和学习简单电脑操作的开端,他们通过学习这门课,增强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也会为以后上初中或高中甚至大学学习更深入的电脑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要有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卓越的教学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需要他们扎实掌握计算机知识,通过短暂的课堂传授给学生丰富的操作知识,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育的进步和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权英.信息时代小学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02):230.

    [2]张修雷.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9(16):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