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作品再利用 开拓作文新天地

    张冰建

    本学期,我继续坚持进行“记叙文主题阅读”中生成习作智慧的研究,研究的起因源于平时批阅学生作文时,我发现花季孩子的丰富情感、缤纷世界却在其笔下却变得僵硬、死气沉沉。面对这种现状,我就想:如何结合有限的阅读材料,开拓学生作文的天地呢?于是我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资源,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到教材以外去汲取大量有益的营养,去开辟作文教学的新天地,去大胆开发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作文教学资源,使作文教学泛起生活的涟漪。

    一、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名篇。在执教《小溪流的歌》时,可以让学生写自己遇到困难时的详细经过,体验成长的滋味;教学《胆小鬼》《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以引导学生打开童年记忆的大门,将童年时期看到、观察到、感悟到的生命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诸如蜘蛛结网、蚂蚁搬家、蜜蜂采蜜等一一写下来,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短暂而美好。

    二、巩固写作的情感体验

    我们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感悟生活,思考人生,养成自然流露情感的习惯。

    1.在探索自然中激发美感

    在教学实践中,我精心组织综合性实践活动。如教学《探寻母亲河》《漫话探险》《走进马的世界》等课时,在活动前,我介绍该活动的目的,组织阅读与之相关的文章或资料,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写作兴趣;活动后,写作、交流、评析,让学生在交流、评析中,再次欣赏和品味自然,感悟生活哲理。

    2.在感悟生活中孕育悟性

    悟性源于对生活的关注,源于准确的观察和细致的捕捉。“一滴水中见太阳,半瓣花上说人情”。在教学中,结合《珍珠鸟》《鹤群翔空》《绿色蝈蝈》等文章,我引导学生把目光放在点点滴滴、虽平凡琐碎但真实自然的生活上,去关注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用细腻的心去寻找真善美之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培养学生丰富的个性。

    3.在思考人生中锤炼思想

    如《捅马蜂窝》系列作品中,作者对生命的赞美,是由于马蜂的一次次挣扎而让作者感受到生命的伟大与坚强。作文是要用心来写的,只要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体会生活中蕴藏的哲理,感悟人间的真情,生活中的瑣碎小事也会精彩起来。

    三、彰显写作的最终目的——个性化

    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1.联想和想象是写作的翅膀

    联想和想象是作文创新能力中的看家招数,教学中应抓住各种教学契机,在学生原有储备的基础上让他们温故知新,更上一层楼。当学生陶醉于《春趣》《春天住在我的村庄》时,我就要求学生回忆或观察自然景物,运用想象来写景。

    2.发现能力可以点石成金

    培养发现能力,可以着重抓好“有心观察、深入思考、独到领悟”这三部曲。“观察”强调有心,如林黛玉进贾府般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有心才能捕捉到有用的信息材料;“思考”强调深入,这样才可能发现“金子”;“领悟”强调独到,人云亦云决不会创新。

    3.多角度思考,让作文出类拔萃

    如何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考能力?方法很多,我们应创设情境多搞些活动来训练学生。如进行《探寻母亲河》活动时,我提出“母亲河保护问题的症结所在”,让学生发表看法,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进行口头交流。

    总之,我相信,只要将主题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让情感回归本真的状态,让思想冲破世俗的牢笼,学生的创作热情和个性表达一定能够成为燎原之火,照亮写作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