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研修 助推成长

    周燕 钱锦丹

    结对研修,是指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两两结对,或一个骨干教师与若干个青年教师结对,形成小型的学习共同体进行研修。这样的研修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问题可以随时与同伴互相学习、研讨,效果较好。下面是我们结对研修的一个案例。

    一天,青年教师丹丹跟结对的骨干教师燕子说了自己的困惑。班中的田田近期特别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起初,田田只是躲在茶水间门后,后来躲在了午睡室的小床底下、空调主机后、某个拐角处等,似乎只要是能藏身的地方,他都会去躲,并且如果没人找到他,任凭别人怎么喊,他都不会吭声,也不会主动出来。这样的事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丹丹老师和班里其他教师都提心吊胆的,担心田田在躲藏时受伤,担心其他孩子模仿,还担心因为不断寻找田田而扰乱班里正常的一日生活秩序。丹丹老师想找田田的家长聊一聊,希望他们能够配合教师对田田进行适当的教育。

    听了丹丹老师的话,燕子老师认为丹丹老师只是看到了事件的表面,即田田的行为所带来的“不好的影响”,并急于通过教育改善田田的行为,而没有去思考田田行为背后的缘由是什么。其实,许多青年教师在遇到此类问题时也会如丹丹老师一样,看到事物的表象就急于下结论、急于推进,而没有深入观察,分析事物背后的原因。燕子老师知道要真正改变青年教师的思维方式、教育行为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让他们在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才有效。于是,燕子老师对丹丹老师说:“你准备与田田的家长聊些什么呢?”丹丹老师回答:“想让家长配合教育,告诉田田一个人偷偷躲起来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燕子老师又问:“你觉得这样的说教对小班孩子效果有多大呢?”丹丹老师有所领悟:“那我应该怎么做呢?”燕子老师说:“你有没有观察、思考过田田近阶段为什么常常躲藏起来?”丹丹老师若有所思:“对,我应该先想办法去了解田田爱躲藏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这次交流后,丹丹老师在田田的事情上用一周时间做了两件事:一是重点观察田田近期在躲藏前、被找到后的一些表现,并作详细记录;二是将田田近阶段爱躲藏的情况告知家长,并请家长观察田田在家是否有这种情况,如果有请关注他躲藏前、被找到后的表现。

    一周后,丹丹老师找到燕子老师,说:“我发现在躲藏之前,田田的情绪都是不太好的,比如说游戏时小伙伴不理他或他有不合理的要求被小伙伴拒绝等,不过当老师或小伙伴找到他的那一刻,他是很满足、很兴奋的。在家里田田偶尔也会把自己藏起来,主要发生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燕子老师问:“那你觉得田田把自己藏起来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他可能是生气了,不想理人,就把自己藏起来。”丹丹老师答道。“如果田田只是因为不想理人而躲藏起来,那为什么当别人找到他的时候他又很满足、很兴奋呢?”燕子老师追问道。丹丹老师一时语塞。燕子老师接着说:“我们观察孩子不能只看某个片段或某个场景,而要在一日生活中全面观察,并要有一定的观察时间,然后要将一系列的行为串联起来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

    听了燕子老师的话,丹丹老师又回到班级对田田进行持续观察,终于发现“躲藏”是田田引起别人关注的一种方式,当得不到别人认同或肯定时,他就躲起来让大家找,当大家神色紧张地找到他时,他会有一种被重视的满足感,所以“躲藏”对于近阶段的田田来说,不是“捣蛋”,而是“需要”。丹丹老师在回顾反思中这样写道:“观察,是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不能单凭某方面的表象就作出判断,而是需要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去分析,才能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

    了解了田田行为背后的原因后,丹丹老师和燕子老师接下来就如何满足田田的需要进行了讨论。

    丹丹老师认为要家庭与幼儿园双管齐下。她已经就田田“躲藏事件”与田田家长深入地交谈过一次,从中了解到田田是由外公外婆在老家带大的,老人平时比较宠溺,田田想要什么就会马上满足他。上幼儿园后田田才来到爸爸妈妈身边。父母的教育原则性较强,对田田不合理的要求会断然拒绝,且态度严厉。正因为如此,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田田就会躲起来,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爸爸妈妈紧张。针对了解到的这一情况,丹丹老师想开展一次小型的“家教沙龙”,主题为“如何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邀请田田家长以及对此话题感兴趣的、有一定心得的家长共同参与,试图借助其他家长分享的经验让田田的父母改变与田田的相处方式,让田田感受到爸爸妈妈哪怕拒绝自己的要求,也是爱自己的。

    丹丹老师认为在幼儿园要组织一些全班性的活动,比如“亲亲热热一家人”的主题活动,让班级氛围变得更温暖一些,让田田感受到大家对他的爱。此时,丹丹老师已经能够站在儿童的角度较全面地去思考问题,除了方向性的思考,还有了具体的策略设想,较前一个阶段有了较大的转变。

    燕子老师认同丹丹老师的想法,特别肯定丹丹老师能将对个别孩子的教育融入班级活动中。她强调在开展指向某个或某部分孩子的活动时确实要慎重,尽量做到不让孩子有负担,教育要自然无痕。同时,燕子老师建议,很多活动内容可以渗透在孩子日常生活、学习中,而不是依靠高结构的集体教学活动。

    接着,丹丹老师在班里开展“家教沙龙”“亲亲热热一家人”“好玩的躲猫猫”等一系列活动,家庭、幼儿园相互配合,帮助田田以及更多的孩子感受家庭、班级的温暖。比如,在“朋友,抱一抱”活动中,可可主动给了田田一个大大的拥抱,一向腼腆的田田从此爱上了与同伴抱一抱的感觉。而在“躲哪里”活动中,孩子们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形成了“躲猫猫”的安全约定:不能躲在黑黑的地方,不能躲在會碰到头等身体部位的地方,不能躲在狭小的地方……在活动推进中,田田慢慢地在改变,虽然他还是会不时地躲藏,但“躲猫猫”已不再是他引起他人注意的一种方式了,而成了他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并且当别人找不到他时能主动出来了。

    在燕子老师的帮助下,丹丹老师领悟到,教师不能简单地用成人的思维去看待儿童的行为,而是要用儿童视角看待儿童的行为、分析儿童的需要,仔细观察儿童在做什么、倾听儿童在说什么,并以合适的方式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而这正是青年教师需要不断磨练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