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视阈下社区教育微课的抛锚模式

    【摘要】微课符合“互联网+”时代社区教育需要。依据供给侧改革思想及建构主义抛锚理论,社区微课需从下列五方面建设:为谁抛锚(以社区教育学员为中心)、抛什么锚(满足社区学员个性化学习需要)、谁来抛锚(建设符合社区实际的师资队伍)、怎么抛锚(满足随时随地学习)、抛锚后如何评价(注重实际效益)。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微课;抛锚;社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7)03003603

    一、背景及意义

    社区是基层的组织,是社会管理的基础。社区教育有利于丰富社区文化,对社区的发展及稳定都有重要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开发社区教育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区”。[1]

    响应国家号召进行供给侧改革,在社区教育方面的体现就是依赖科技创新来扩大优质教育的覆盖面,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保障教育公平。“互联网+”背景下贯彻《纲要》精神,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立学习型社会,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终端等来积极构建能够满足人人、處处、时时学习的社区教育新模式。

    二、微课适合社区教育的特点

    1当前社区教育的一些特点

    (1)工学矛盾要求社区教育应以社区学习者为中心。社区教育的大多数参与者时常会碰到工作学习的矛盾。很多社区学员工作一天之后需要挤出休息时间学习;很多的为人父母者需要从照顾孩子等家务事中抽出时间学习。

    (2)学习形式大多为自主分散学习。社区学员学习时间分散,不可能像全日制在校生一样把学习当作最主要的事情,因此,学习内容应当简单明了,最好5到10分钟就能取得阶段性收获。

    (3)社区教育学员大多在家学习,受家人成员影响较大。因此,社区学员迫切希望社区教育学习内容能简明易懂、引起兴趣,便于家人协作。一家人在外忙碌一整天后,都很疲惫。只有学习内容简单明了、贴近实际,通过学习能取得实效,才能够吸引一家人的兴趣,进而吸引家人参与讨论,有利于保证学员在家学习的效果。

    2微课适合社区的一些特点

    (1)碎片化、目标细化、定位精准、以学习者为中心,适合社区教育以学员为中心的学习。设计微课时应将知识进行碎片化处理,找出最小的、最有价值的知识点,注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精准地确立教育目标,满足社区学习者的需求。碎片化的知识增加了学习资源利用的灵活性,适应个性化需求,充分帮助学习者以自我为中心,灵活、自主地学习。

    (2)短小精悍,适合社区教育分散、自主、随时随地的学习特点。微课时长一般都会控制在10分钟以内,可以控制播放、随时暂停、多次播放、反复观看。短小精悍能更好匹配手机、平板等各种终端设备,能帮助学习者突破空间限制,保证学习者在任何地点都能学习。当前工作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在职学习者可以利用微课,在上下班的通勤时间里学习;短小精悍的微课还便于一些学习者打发无聊时光,随时充电,灵活学习。

    (3)情境化有利于引起社区教育参与者的兴趣。微课大都含有视频、图片,方便学习者快速理解形象化的内容。这符合在线学习的趋势,国外有网站曾专门指出“将彻底改变在线学习行业发展格局的七大趋势之一便是视频正日益取代文本,成为主要的教学工具”。[2]

    三、理论依据

    1供给侧改革理论

    供给侧理论来自经济学领域,1803年法国人萨伊首先提出,后来凯恩斯创立了之相对立的需求侧理论,后经历新供给侧等演变,成为当前我国改革的热点。该理论主要强调从供给侧查找问题,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改革供给以促进长远发展。教育供给侧改革能有效地解决当前教育的均衡与公平、质量与效率等问题。

    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一方面是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使其更贴近学生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做到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能对准未来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丰富教育供给结构问题,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3]

    2抛锚式理论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区教育的特点,社区教育微课的开发及实施过程需要建构主义中的抛锚教学的指导。抛锚式教学源自建构主义理论。从80年代开始CTGV(美国Vanderbilt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开展了抛锚式教学的研究项目,并总结出抛锚式教学的一般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锚”,它指真实问题或事件。一旦问题或事件被确定,教学过程和内容就被确定了(正如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因此该过程被形象地称为抛锚,而事件或问题则被称为锚)。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共同体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主动学习、相互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到提出并达到目标的全过程。[4]

    四、社区教育微课的抛锚设计

    借鉴上述理论,社区微课的供给侧改革思想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以社区学员为中心提高社区微课供给的质量,贴近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和习惯;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学习需要,提高效率,增强创新性。另一方面建设符合社区实际的师资队伍,为学员提供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丰富社区微课供给结构;通过微课将知识碎片化、简单化、可视化,满足时时处处学习需要,打造便捷的教育环境;微课评价灵活务实、注重实效,评价服务模式得以创新。

    供给侧改革可在社区微课抛锚模式的下列五个方面得到体现:为谁抛锚、抛什么锚、谁来抛锚、怎么抛锚、抛锚后如何评价。

    1为谁抛锚

    社区教育实施微课,首先要分析社区教育的主体——学员,要以社区教育学员为中心,充分调研,了解并满足学员的需要,并注重成人学习的理论研究。根据可汗学院的统计和脑科学的研究,人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因此,社区微课时间最好限定在5分钟之内。

    社区微课要以学员为中心,把目标放在满足社区群众的需求上,力争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满足个性化需求。社区微课最好能为每一个成人学员提供自我思考机会,确保他们能够利用信息媒介自主构建知识。社区教育的成人主体,积极主动、珍惜机会,能够借助简短的微课来充分结合实践经验,促进教学相长,课程太长反而不利于主动性的发挥。社区教育微课应力争覆盖所有社区、惠及社区里面的所有人,要照顾所有社区学员(例如:老年人、新时代农民工、需要补习的孩子、退休人员等)的实际需要并因地制宜地照顾不同类型社区(诸如农村社区、老年居多的社区、学龄儿童较多的社区等)的需要,以此来充分吸引学习者。

    2抛什么锚

    社区微课应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关注社区各种现实问题,应以社区需求与终身学习为导向,向各种类型的社区学员提供适合的课程,着力满足种植和养殖户、返乡农民工、刚融入城市的新市民等的需求,确保社区居民们随时可通过社区热线电话等形式提出学习要求,然后为其量身定制有针对性的课程。社区微课应多建设婴幼儿抚育、农民工培训、老年人文娱指导、健康卫生类等课程;还要多运用明了易懂的图片、具体操作的视频等,以便能吸引各种类型人群学习。

    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针对农民较多的社区,可以录制“田间微课”、“农技微课”、“基地微课”等涉农课程。“田间微课”要贴近实际,满足农民的田间需要,以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田间地头录制微课。“农技微课”讲解农业实用技术,在具体环境中传授实践经验。“基地微课”需依托养殖、种植等基地来开设课程。首先分析学员的实际需求,尽可能在种植大棚、养殖基地现场录制微课,旨在现场解决实际问题。[5]

    3谁来抛锚

    社区微课需建设符合社区实际的师资队伍,吸收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加入进来。社区教育参与者及有一技之长者都可制作微课,成为“五分钟的微课教师”。社区微课教师应善于转换多种角色,不仅仅要做好学习的援助者,还应该做联结社区生活与外部世界的輔助者。社区微课师资队伍应包括最广大的师资群体,既要包括各类院校从事社区教育的教师,还应包括各行业土专家、致富能手等人才。各地微课师资队伍建设应因地制宜,与当地产业密切结合,采取开放共享、相互协作的方式整合师资力量,组织农林、畜牧、科技、水利等部门的业务骨干以及“田秀才”、“土专家”等担任微课教师,为他们登记造册,建立数据库,确保社区微课教师能了解农民需要,随时随地开设微课程,能传授深受社区居民喜爱的内容。[6]

    4怎么抛锚

    微课的抛锚要注重碎片化、简单化、可视化等特征。微课程的抛锚要发挥知识的媒介作用,帮助学员构建微课知识体系和学习者互助网络,不断扩大微课资源的覆盖面(力争社区每家每户都能方便学习),进而建设学习型社区。

    微课需要碎片化设计,以便于在零碎的时间里学习。知识碎片化便于利用快节奏生活的短暂休息时间学习,便于整合繁杂信息,吸引社区成人学员。微课程制作要尽可能简单化,进而利用低成本、制作简单、传播便利来增加自身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微课制作门槛,例如,智能手机也可拍摄高清图片和视频,视频剪辑软件现在变得简捷而易操作,这些让没经过专门培训的人也可制作出新颖的微课。社区微课的导入需尽可能采用视频、图片等可视化资源,以此来吸引学习者。视频、图片等能够直观明了地展示内容,便于快速学习。同时,可视化的资源,便于没有接触过系统课程的社区学员快速了解内容,进而能讨论问题,形成家庭协作学习氛围。

    5抛锚后怎么评价

    社区微课程评价应注重是否满足了学习者的需求,能不能吸引学习者,是否真正符合社区需要。社区微课只有满足了需求,才能充分吸引社区学员参与学习,并保证教学质量,进而获得较高的评价。社区微课的评估应力争科学合理,同时要兼顾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学习。

    社区微课程评价应灵活务实、注重实际效益,着重评价课程效益与效果。灵活务实的考核评价要符合当地需要和课程目的,注重实际操作效果评价。比如:农技微课、田间微课等操作性强的课程评价不应局限于纸笔考试,而应当注重农技的实际操作效果;种大棚的可以用大棚的产量提高作为评价依据。社区微课只有给社区学习者带来实际效益才能确保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本社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Andrew Barbour.7 trends that will revolutionize online learning[EB/OL].[20160119].http://www.ecampusnews.com/topnews/trendsonlinelearning453/2/.

    [3]李奕.教育改革,“供给侧”是关键[N].人民日报,20160114(18).

    [4]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

    [5][6]齐敬席,张文东.促进社区教育科学发展服务山东农村和谐建设:山东新农村社区教育的思考[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