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写作在绘本教学中绽放
潘丽君
摘要:低年级学生头疼写话。激发他们写话动力与兴趣是关键。图文结合的绘本容易让孩子们亲近它阅读它并思考它。通过“读—说—写”“读—思—写”“读—猜—写”“画写结合”等绘本教学模式,带领孩子们走上乐写、善写之路。
关键词:儿童 ?绘本 ?写话 ?探索
低年级写话教学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正是因为年龄小,训练少,不少学生头疼写话,老师指导也常常不知从何入手。怎样才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动力与兴趣,提高写话水平,让孩子们的写话既联系生活,充满生活气息和童趣,又能让他们乐于个性表达,展露灵性,是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探讨的课题。
在一直以来的教学中,我们的低段写话教学止步于“看着写”“仿着写”等程式中,儿童写话的思维与语言易入格式化,缺乏精气神,孩子们的兴趣也不大。与此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低年级学生对于绘本的巨大兴趣,绘本语言简美,非常适宜孩子们借鉴,常读绘本的孩子想象也格外丰富,将绘本和写话结合,会给我们写作课堂带来新的活力之源。
一、走进绘本
绘本,是由图像或搭配文字来讲述一个故事,是最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的图书形式。
图像对孩子来说,具有天生的视觉吸引,其中的经典形象,会陪伴孩子一生。孩子们对绘本中动感有趣的画面和文字,乐于阅读并领悟其所表达的价值、情节、情感等,通过与故事中的人物、环境内在交流,唤醒生活记忆,增长未有知识,生成全新体验,感受未曾之情感,并徜徉其中探寻细微变化。“读图像,儿童不仅在辨识图像描绘的具体事物,更是在揣摩图像转化成意象的表征,思考图像传递的意义”。
绘本通过文字和图像来表述一个主题故事或片段,文字在图画中不仅可以读到,还可以感受到,更易让孩子们亲近它喜欢它并阅读它。我深深赞同这个说法:“一本绘本至少包含三个故事:第一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第二个是图画讲述的故事,第三个是文字和图画相结合而产生的故事。”文字叙述的故事,让儿童感悟于文字的思想;图画叙述的故事,提供了有趣多变的解读想象;“图文”共叙的故事,创造了个性阅读的多元化。绘本为孩子们练习写话,提供了兴趣的种子和滋养的源泉,也让其成为写话教学的便捷桥梁。
我所教过的学生,不少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开始购置绘本,家中藏书丰富的,更不在少数。他们看绘本,聊绘本,熟悉绘本的语言。每周五的班会课,还会有家长——故事妈妈们来给他们读绘本,交流心得体验,这些都为绘本写话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绘本写话尝试
借助绘本进行写话教学,在结合孩子们绘本阅读水平的基础上,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读——思——写”模式
这是最常用的通过绘本进行写话教学的形式。绘本中简美的文字让画面更显丰满与生动,加上图画示意和感知功能,引导儿童发现图画的外延与溢出内容,展开自由的联想。鼓励孩子们通过读文看画,接近或走进绘本的世界,写出或者再续绘本未尽的故事。
《爷爷一定有办法》就是这类绘本中的经典。如何对旧事物赋予新意义,让生活充满惊喜,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这本书画面人物关系交代的简单明了,色彩统一明亮,孩子们既感兴趣又能看懂;文字简洁又重复,简洁符合儿童认知,重复中蕴含新义。画面中约瑟向一次又一次向爷爷求助,重复着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一次又一次翻过来,又翻过去,裁剪,缝进缝出,重复着说“这块料子还够做……”画面和文字展现了惊奇的过程:毯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到最终失去纽扣。但,故事未完结:约瑟模仿着爷爷“这些材料还够……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但,纽扣又开启了在老鼠一家新的传奇,这又给孩子们预留了连续的阅读想象空间。这真是一本让孩子们处处感到惊奇的绘本,甚至没有结尾。
我先带着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读了这本书,再模仿角色读,尤其指导孩子们体验重复语句的语气与表情:“爷爷一定有办法”要读出约瑟对爷爷的不断加强的信任,对新事物出现的连续期待和高兴,到最后约瑟像爷爷那样“一定有办法”,将这个在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写出来时的自信与希望;还要读出爷爷在“翻过来翻过去,这些材料还够……”时思考的语气和表情,以及不会让约瑟失望的心情。再读图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在微笑,说明他们已经读文字到“读”懂了画面,并有所感思。
读完这个故事以后,我让学生们续写纽扣在老鼠家里会发生的故事。他们跃跃欲试,没有压力,只有欢乐,且文字中处处都有个性。
“老鼠妈妈发现了这颗纽扣,兴奋地喊着:‘我们又有新布料啦!孩子一下子都围过来,有的想做窗帘,有的要做地毯,有的想做布偶娃娃……”
“老鼠家最小的孩子想给约瑟和他的爷爷写封信,感谢他们不断提供布料,让他们度过寒冷的冬天……”
“老鼠爸爸想用布料做个布背包,这样出去寻找的食物就能轻松带回家了……”
因为有绘本故事铺陈,孩子们的思维相互碰撞激发,轻松地入情入境,就能开展兴味盎然的写话练习。
(二)“读——说——写”模式
家庭親情是每个人心底最温暖也是最坚强的部分。关于爸爸妈妈的故事,孩子们大都身在其中,也更愿意交流。关于亲情的绘本有很多,其中《我爸爸》《我妈妈》从孩子天真自豪角度,描绘心目中的爸爸和妈妈,最具代表性。《我妈妈》这本书里的妈妈爱心满满、身材较胖、乐观爱笑,作者布朗用幽默对比表现妈妈的“歌唱像天使,吼叫起来又像狮子,像猫咪一样柔软,又像犀牛一样强硬”的多面可喜的形象,还说“妈妈美丽得像蝴蝶,柔软得像沙发”,既是赞美又显真性。
孩子们读完了故事,也会联想到自己的妈妈。我组织孩子们先说说一想到妈妈,在你脑海里是什么样子的,喜欢做什么,经常说的话是什么……在孩子们大胆说的过程中,是语言交流升华的过程,也是对妈妈不断认识理解的过程。在说的基础上,再鼓励他们模仿绘本中的语言风格来写一写自己的妈妈。
“我的妈妈也很胖,我爸爸在家常常叫她‘胖妈,可我觉得她是一个有温暖怀抱的‘胖妈,妈妈常常抱着我,叫我——小胖。”
“我的妈妈力气大。她有时在超市里买的油和食物很重,都是自己运回家,我家在可在没有电梯的六楼。有次外出游玩,因我的淘气摔伤了,妈妈背着我回家,我多么希望台阶少点啊,让妈妈不要那么累!”……
这些或可爱或温馨的文字就是学生们写下的,一个个不同的妈妈形象跃然纸上,但对孩子的爱上都是一样的。
再如《长大当个好爷爷》这个关于生命的绘本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说,这种主题故事会带来全新的内心人性震荡。读完这本绘本,孩子们都沉默了,部分孩子眼圈红了,在情绪的渲染下,再引导他们先说再写。
“读了这本书,我想到了我的爷爷。我爷爷是位农民,每天很早就去田地里劳动。他总是带着草帽,脸上长满了皱纹,背也弯了。我现在才感受到他一辈子都很辛苦。”
“我从没见过我的爷爷。我常常想,如果爷爷在,他也会很疼很疼我们的。为什么我这么想爷爷,因为我们是亲人!”……
这些语言都是孩子们情感流露,显得朴实真挚!
(三)“读——猜——写”模式
塞缪尔·约翰逊说:“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孩子的好奇心总是非常强的。他们总是想探究未知的事物,寻找未知的答案。”绘本故事一般都会给儿童读者预留空白,在叙事结构上也会设立一些猜想,以增加儿童对绘本阅读的吸引力和思考力。而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猜想和绘本描述相同,实际上这类猜想是建立在绘本阅读基础之上的,是小读者与大作者隔空对话,能点燃孩子们的写话热情。
其实在《爷爷一定有办法》中就有很多可让孩子们猜想的留白。约瑟越长越大,布料却越改越小,爷爷能做什么呢?每次剩下的布料又去哪了?在故事每页下面都画有老鼠一家,它们共五次得到蓝色布料,它们又用来做什么呢?好奇是猜想的最好动力,引导为猜想提供飞翔的平台,猜想为写话播下兴趣。
《一只孤独的乌鸦》绘本中,一只乌鸦孤独地坐在山顶上,它为什么不回家?在它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我们通过对画面的阅读,引导孩子去猜想故事的过程,为写话做好铺垫。
我们甚至可以先鼓励孩子们将猜想写下来,再交流或阅读书里的答案。每一次猜写都反映着孩子们自有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写出的是属于自己的那个故事。每次猜写交流、比照绘本后,学生和我一起惊奇,然后相对一笑。我们尊重孩子们的每一次猜想,我们一起体会绘本阅读的美好,写作的愉快!
(四)画写结合——创作绘本
去年母亲节,我萌生了个想法,让孩子们写一写《我的妈妈》,妈妈们则写一写《我的孩子》。当然,用的是绘本的文配画形式,此前互相保守秘密,直到班会课上才展示公开。孩子和妈妈们都拿出了作品:孩子们的绘本大多画面鲜艳,配话真实;而妈妈们大多画面朴素,配话有爱。整个过程不但挖掘出孩子们写话创作的潜力,也是一次亲子(母)的过程。
三、绘本写话教學效果
经过教学实践,我们确实感觉到具有典型象征、鲜明视觉、简快笔触、丰富想象的绘本,在儿童写话教学中具有独有的优势。
(一)兴趣是最好的礼物
新课程标准强调“儿童对写话有兴趣”。绘本写话,就是为培养儿童写话兴趣为目标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儿童对绘本内容的阅读理解、价值情感认同、现实生活认知上,最终将对绘本的兴趣嫁接到写话上来,就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我读,我思,我说,我写我心。
(二)想象是有力的翅膀
新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领悟,需要自由想象和创意表达,绘本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这方面的需求,也为写话注入更多灵气和惊奇。
(三)语言是个性的灵魂
新课程标准指出,儿童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绘本语言根据需要,有的直白,有的委婉;有的细腻,有的简放,只要符合儿童的语言认知和审美,就易于且乐于被儿童接受。在丰富多彩绘本语境的渲染和训练中,逐渐培养每个孩子真实、个性、有意义的语言灵魂。
绘本,给了我们一把开启儿童写话教学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