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城市电台创新路径探索
曾源 曾君
【摘要】当前城市广播电台面临着渠道泛滥而缺乏集群效应、内容单一而缺乏联动意识、观念偏差而缺乏互联网思维等问题,在未来的媒体融合创新过程中应该做到:融入城市基因,深耕本土用户;营造使用场景,布局智能语音;辅助融媒体中心建设,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关键词】城市广播电台 媒体融合 融媒体 广电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网络新媒体的崛起和发展日渐成熟,带来了视听传播形态的多样化,也给传统的广播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在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互联网+”时代,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不仅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也成为传统广电媒体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①在传统“四级办台”的模式中,地方城市广播电台既缺乏中央级广播媒体的政策红利,又缺少省级广播媒体的资源优势,②因而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城市广播电台应该如何实现创新发展,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一、城市广播的基本格局和发展现状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的媒体融合正式拉开序幕。几年间,各地广播电台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媒体融合的探索实践。
(一)渠道:“广播+”矩阵初步成型
2014年11月11日,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打造的移动网络客户端“听听FM”上线,2015年8月,由上海东方广播中心出品的“阿基米德FM”上线,随后全国各省市广播电台逐步完善了微博、微信新媒体矩阵,形成了广播电台新媒体传播渠道融合的初步样态。
不少城市广播电台都具有了相对完善的媒体融合矩阵,初步形成了网页、微博、微信、客户端的新媒体格局,部分城市电台还尝试开设政务服务、电商等新媒体平台,以开拓新的运营模式、发展新的经营策略。以成都广播电视台为例,其集中优势资源成立了橙视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新媒体技术平台,设立全媒体生产调度中心,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经营模式,在打通传播渠道吸引受众的同时,积极输出新媒体技术,协助政府部门及公益机构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扩大了自身品牌影响力和综合实力,探索出一条融媒体发展的新路径。
(二)内容:交通、音乐频率占市场主导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2017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公共广播节目实际套数2825套,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491.89万小时,比2016年(1456.51万小时)增加35.38万小时,同比增长2.43%;广播广告收入155.56亿元,比2016年(145.83亿元)增加9.73亿元,同比增长6.67%。在广播收听份额逐年转好的背后,拉动市场份额的交通、音乐频率也一直呈现上涨态势。2018年上半年,85.7%的城市电台中,交通、音乐类频率收听占有率位居前两位,新闻综合类频率则相对弱势。③
回归广播主营业务,立足声音传播,营造独特的听觉场景是当下城市广播电台的主要发展路径。城市广播电台之所以能在城市区域中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是因为受众想通过广播媒介即时获取本地资讯,而这样的需求远高于受众对其他媒介的期望,尤其是对交通路况信息、本地商贸活动资讯、本地民生新闻等信息需求。此外,私家车的普及使得车载收听的重要程度凸显,伴随式的资讯需求进一步扩大,这就为城市广播电台的生存和发展搭建起了保护罩——通过营造特殊需求的场景,打造不可替代的广播需求。
(三)覆盖:地面频率占据主导份额
在面对新兴技术冲击的同时,广播电台之间的媒体竞争也从未消失。城市广播电台面对着中央级媒体和省级广播媒体的双重压力,尽管地面频率表现优异,但城市电台的本土优势受到了挑战,如图2所示。
从收听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一方面,区域广播因其独特的贴近性而优势明显,省级和市级电台市场份额均高于国家级电台。但另一方面,省级电台的市场份额却普遍高于市级电台;因此,城市广播电台的融合创新,必然要与省级广播媒体本土化之路进行区隔,避其锋芒,主动缩小目标群体,營造针对性场景,向下探索新的空间,才能让融合创新之路更有针对性。
二、城市广播在媒体融合时代的困局
站在媒体融合的风口,各地广播媒体纷纷进行了融合转型的探索,尽管这些实践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总体而言,城市广播的融合转型之路依然荆棘丛生。当前面临的困境主要集中在渠道、内容和观念三个层面。
(一)渠道之困
目前来看,无论是纸媒还是广电媒体,这些传统媒体基本的转型策略大都是建设“两微一端”,试图借用互联网平台实现渠道再造。城市广播电台目前过于热衷传播渠道的扩展,却常常忽略了渠道间的融合,在追求渠道的过程中丢掉了自身特色。以广东某城市广播媒体为例,其微博、微信新媒体矩阵数量超过100个,微博粉丝数已超过35万人,然而其各个新媒体平台的粉丝互动、内容联动方面却缺少有效结合,零散的渠道使得很多新媒体平台形同虚设,没有形成集群效应,进而弱化了城市电台融合转型的品牌塑造功能。
(二)内容之困
笔者发现,作为音频内容提供者,城市广播电台在营造多元传播渠道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自身内容的优化更新,大部分城市电台的内容供给仍然是将传统广播节目直接搬到新媒体平台,忽视了传统广播与新媒体之间迥异的传播规律和受众不同的媒介接触习惯,从而造成了传播内容与传播平台错位的尴尬局面。
由于尚未整合的渠道过多,内容资源得不到二次编辑和分发,多数以城市电台冠名的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内容以转发而非原创内容为主,甚至出现连续数月没有更新的情况,失去了增加用户黏性的机会。以大连地区某交通频率为例,电台除微信、微博平台之外,在2018年9月开通了“抖音”账号,但三个平台之间缺少实质性的内容关联,难以形成平台联动。在原创内容缺位的情况下,新媒体与传统广播渠道播报内容的脱节进一步降低了该广播频率的品牌影响力。
(三)观念之困
互联网思维强调用户理念,而部分城市广播电台误将其视为“粉丝经济”,将粉丝数的绝对量看作是广播影响力的参考标准,而忽视了媒体融合的价值内涵。同时,许多电台将互联网平台视为扩展渠道的同时,忽视了自身的传统优势,沦为新媒体平台的内容提供者。一方面庞大的新媒体平台在运营中占用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渠道扩张之后内容生产数量并没有跟上,这种状况不仅不能收获粉丝,反而延缓了城市电台融合创新的步伐。
在这个以口碑和体验为导向的新媒体时代,容不得城市广播电台在无用的渠道中深耕。因此,如何在去中心化的模式下打造人格化传播,利用碎片化的模式吸引受众,营造新的广播收听场景,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精准分析,对城市广播的产品、市场、用户、平台做出及时的审视和调整,这些都涉及城市广播管理者在媒体融合观念上的转变和创新。
三、城市广播电台的转型之路
新一轮的媒体融合大潮以汹涌澎湃之势席卷而来,传统媒体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魄力,把融合创新看成媒体基因的改造,而不仅仅是渠道的物理叠加。笔者认为,城市广播电台的融合发展路径在于:根植城市,服务城市,向下挖掘资源,做出精品内容,提供精准服务,围绕城市需求做好各项公共服务,让城市广播电台成为新时代城市健康运转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一)融入城市基因,深耕本土用户
城市广播电台作为最具有本土化特征的媒体之一,发挥着展示城市形象与特色的功能。相比于城市报刊而言,广播媒体所传递的城市文化更具情感韵味,其口播的乡音方言更能触抵人心。城市广播电台独有的平民特征与互联网传播特点相吻合,城市广播的互联网基因应该被放大,让“展示个性,尊重个体”的思维贯通到节目制作中,打造符合本地口味的节目,成为城市用户交流沟通的平台。
在大数据时代,城市广播电台应该做好用户画像,积极介入城市生活,了解受众喜好,把握受众需求,发展“体验式服务”。在重大突发事件预警、城市局部天气预报、城市基层治理信息发布等方面都能有所作为。并且,一座城市的广播应当契合这座城市的发展特色,遵循城市的发展脉络,充当基层治理与沟通的桥梁,为提升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构建治理体系提供媒介信息服务,在基层治理、舆情互动、信息发布、政府与百姓沟通等方面做好服务。
除了维护传统的受众群,城市广播电台还应该向下挖掘新用户,注重与用户的联动,借鉴移动社交平台的经验,塑造有互动性、有创意的广播节目,利用城市广播平台营造新的社交氛围,增强受众对于广播内容生产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加强受众对城市广播电台的认同度和依赖感,为实现融媒体的内容创新提供渠道。
(二)營造使用场景,布局智能语音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媒体的渠道边界将逐步消失,媒体的跨平台深度融合给城市广播媒体营造了多维度的信息语境,伴随式场景成为城市广播的主营模式之一,广播将更趋向于交互传播。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庞大的交通伴随式场景将带来巨大的服务性音频需求,车、路、人及互联网之间的数据交互所形成的智慧交通系统,为城市广播电台在内容供给、语音服务、权威信息发布等方面的创新提供了广阔机遇。
城市广播电台基于特定的使用场景发挥独有优势,将使广播电台和受众联系更紧密,互动更显著,特别是音频伴随式的语言生活服务使广播极大延伸了人类的感官极限。为此,城市广播电台唯有利用自有音频大数据的优势,打造垂直化的智能语音平台才能实现突围。
(三)辅助融媒体中心建设,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媒体融合的最终形态必然是一个包含各种传播渠道的融媒体,既要具备开放、交互、平等、互助、共享的互联网精神,也要符合媒体管理规律,做到“正面引导把方向,负面管控防风险”,使融媒体中心成为本地化综合型信息集散平台。城市广播媒体在融合创新的过程中,要做好区域融媒体中心建设,积极建构新型主流媒体,在服务城市发展的同时,立足地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利用自身已有优势满足区域群众的信息需求,在参与本地融媒体平台建设的同时,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媒体融合发展之道。
注释
①蔡雯:《媒体融合:面对国家战略布局的机遇及问题》,《当代传播》,2014年第6期。
②沈文彬:《城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当代电视》,2018年第7期。
③《2017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http://www.gapp.gov.cn/sapprft/contents/6588/379318.shtml.
【本文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一般项目“新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婚姻质量的影响研究及路径探索”(SXJYB1718);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青年项目“网络直播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及教育引导研究”(SXJYC1802)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曾源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曾君系成都工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助教)
(本文编辑:肖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