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文化在高校中实践的现状与设想
孟磊
【摘 要】社会发展要求社会文明的进步,而社会文明的进步必然要求公益文化的进步,高校学生作为社会新一代的力量,是公益文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发扬公益文化、践行公益精神是新时代下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黄淮学院学生中公益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合理论与实际提出高校发展和实践公益文化的设想。
【关键词】公益文化;合作发展;困境;设想
中图分类号:G123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5-0213-0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核心,弘扬公益文化、发展公益事业是一项关乎长远、关乎未来的战略性决策。公益事业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相辅相成,公益精神的培训和践行,是新时代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标志[1]。
一、高校中发展公益文化的重要性
(一)增强学生自我公益文化素养
高校中发展公益文化,将为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创造空间,将公益精神建设为校园文化的核心之一,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公益价值观,提高自我公益文化素养。学校以公益社团为媒介,连接学生和社会公益组织,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公益,在公益活动中不断地将公益精神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
(二)为社会公益组织提供人才
由于公益活动自身的性质,要求公益活动的组织参与者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和公益素养,这也决定着公益文化工作开展的质量。大学生是知识素养比较高的一个群体,如果能具备足够的公益素养,那么当他们走进社会之后必然成为社会公益组织的生力军,对于公益文化更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提高公益文化的普及率
培育大学生的公益精神是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活动,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在校期间,走进社会后还会成为一个个新的公益文化弘扬者。帮助大学生建立起公益价值观,那么他们一生都将去践行这个理念,从而去影响和作用更多的人。
二、黄淮学院公益文化的实践现状
由于公益属性以及宗旨目标的一致性,学校的公益社团与社会上公益组织之间的合作成为了可能,黄淮学院公益文化的发展和实践也主要是通过与社会非政府公益组织的合作,带领学生去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现学校设有三个公益性的社团组织,有一个经常合作的社会公益组织。
(一)校红十字会
黄淮学院校红十字会是我们学校最具特色的公益性学生社团,成立于2008年,现有成员三千多人。校红十字会每年的活动主要包括急救知识培训、无偿献血活动、敬老院福利院之旅、121世界艾滋病宣传活动。活动形式主要为邀请专业人员在院系举办讲座、开展活动、班级宣传或者与社会义工合作带领学生会员去做志愿者。由于活动宣传和形式以及与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方式存在问题,这些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
(二)大学生志愿者联盟
大学生志愿者联盟成立于2006年4月17日,由社会管理系进行管理,现有会员四千多名。大学生志愿者联盟的主要活动包括“节约用水,你我同行”活动、置地公园环保之行、植树活动、康乐敬老院献爱心活动。其活动形式主要是与社会公益组织进行对接,在活动中有一定的主动权,双方的互动比较多,而且会与校内的其他社团和学生共同展开合作,扩大在校内的普及面。
(三)读书协会
读书协会成立于1987年,现有成员两万多人,在校成员三千人,是我校组织规模最大、活动范围最广的学生组织。虽然读书协会拥有最大的成员数量,但其主要公益活动只有看望残疾智障人士、与天中义工共同举办周年典礼活动。其活动形式主要是配合天中义工组织,并没有主动去开展公益活动。
(四)天中义工
驻马店市天中义工成立于2006年,是由学生、工人、单位等心怀奉献精神的各界人士组成,是公益性和互益性的社会组织,是驻马店市第一个义工社团[2]。天中义工与校内的三个公益性社团均有合作,主要是在举行一些公益性活动时邀请校内的社团参与。很少参与学校的活动或者在学校进行一些公益宣传,很多学生对他们并不了解,因此并没有发挥激励大学生参与公益的重要作用。
三、黄淮学院公益文化发展的困境
公益文化在高校的发展和实践需要学生和社会公益组织之间紧密配合与合作,因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梳理黄淮学院公益文化发展的困境。
(一)社会公益组织面临的困境
1.缺乏公信力
公信力可以说是一个公益组织的生命,它是指社会对该组织的信任程度,并决定着该组织的号召力[3]。人们进行公益活动的动机就是帮助和服务大众,而现在很多公益活动走向“形式化”、“做秀”,这就导致公益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之间出现信任危机。在黄淮学院,天中义工并没有一个透明、诚信的形象,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天中义工。在公益活动中,校组织不能完全知情知底,导致不能给与天中义工充分的信任。
2.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就是效率低下。高校和社会公益组织之间信息、资源不共享,这不仅会影响双方之间的合作效率,还会引起信任危机。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不利于调动高校各类公益性社团的热情和积极性,信息不對称更有可能导致逆选择性,使高校学生对公益社团产生排斥。最严重的是信息不对称可能面临着道德风险问题,不知道会不会涉及利益纠纷,会严重影响着双方开诚布公的合作[4]。
3.管理机制不完善
第一,随着组织的发展变化,已有的管理制度可能已经不再适应,必须做出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外部环境,要根据组织自身的特点、优势、劣势、机会、资源等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构建自己的队伍,实现组织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