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下基于移动端APP的远程教育产业模式研究
刘峥+赵袁军+徐琪
【摘要】“互联网+”不是简简单单的将线下内容信息化,而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融合的方式。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凭借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加上开拓创新的互联网思维,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革命性浪潮。文章在充分研究远程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分析适合“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背景下基于移动端APP的用户体验模式,探索适合远程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块及交互体系,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新型教育形式,重构学习的过程和体验,并对实现学员管理、统计分析、课表打印等核心功能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剖析。
【关键词】远程教育;互联网+;客户关系管理;移动端APP
【中图分类号】G728;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7)03001906
一、引言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人机交互模型,人工智能,正在设计恢复学习的过程和体验。从发展的角度,通过简单的邮政通信的远程学习到广播函授以及电视函授。从卫星电视媒体的发展过程到以网络多媒体为介质的过程,使异步同步发展的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逐渐摆脱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终身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教育需求,教学规模的扩大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终身教育在传统课堂以外,学生人数大大增加,这些人没有所需的培训地点和时间,甚至不限制工作场所,学生在业余时间,也希望能与学校联系,这些在当前的教育手段下较难实现。
移动教育,是指学习者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通过使用移动设备,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学习交流的一种教育模式。移动教育的目的是为学习者提供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间的学习。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智能移动设备的高速发展,移动教育产业正在经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变革,产生新的教育模式。智能手机的出现,为开发商提供了高度灵活的平台,是目前国际移动教育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外对于移动教育已经做出了诸多探索,如英国伯明翰大学,在英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上立足于未来教育的发展,针对未来学习者的需求,尝试把移动技术及设备应用于终身学习,开发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实际需求的教学资源。目前国内也积极探索移动教育的实践做法。
二、问题描述
互联网与教育还只是停留在“联合”阶段而不是“融合”阶段,尚未充分发挥移动教育潜力,没有紧跟手机功能小而全这一大趋势。因此,针对远程教育特点,设计基于手机移动端的APP模块,能够为快节奏的生活提供更智能、更便捷的服务。使得终身学习成为必须,也成为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教育将从学校走向社区、走向家庭、走向老年人群,走向偏远地区,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深入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基于移动端APP的远程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1借助移动端APP拓展线下教育
移动互联网在教育行业高速发展,使得在线教育逐渐开始摆脱互联网和PC的局限,能够将碎片化时间有效组织起来并加以利用,学生可以将课程内容下载到移动终端,然后随时随地随意完成知识的补充与學习,参与互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2借助移动端APP迅速聚集人气
目前,线下教育课程的学习费用尚未做到亲民,致使城镇化带来的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对教育投资有限的平民阶层子女难以负担现有较为高昂的学费。为充分发挥互联网大众化教育的优势,努力实现“人人都能接受教育,人人都能接受得起教育”的初衷。大力推行移动端APP,实现“错位竞争,低价渗入”,有利于迅速锁定目标人群,在短时间内聚集人气。
3借助移动端APP实现随时学和终身学
在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模式的背景下,设计符合现阶段中国远程教育特点的移动客户端是未来的必然趋势。教育终身化和便利化是未来发展的真实写照,线上、线下大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借助移动端APP能够实现随时学和终身学,为教育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
三、文献综述
从1998年9月开始网络教育的正式起步,终身学习的思想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传统的教育方式逐步的满足不了学习需求。网络教育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于湘琳提出在培训内容上,既要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技能,也要学习教学方法,学习如何将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共享。刘文君提出创新教学模式的目标就是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的综合优势,让两种教育形式良性互动,既保留传统教育的情感丰富性,又增添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性。吴淑妤、田春艳等提出完善的保障制度才能够使改革变得更具意义,保证传统成人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的充分融合必须加强教学模式的转变,提升改革力度。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时代,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程度上升,在非正式学习领域,移动设备已经开始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学习者利用碎片式的时间进行学习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和不可逆转的趋势。
文献显示,目前,互联网经济下基于移动端APP的远程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教育领域初次崭露头角。相关研究人员对移动互联网教育做出肯定的同时,也在积极反思远程教育在应用过程中暴露出的不足。例如移动端APP的手机屏幕尺寸与其便携性的冲突,随身携带的学习资源的不足,课程的收费模式以及盈利标准,学习意识的欠缺等,随着人们学习意识的提高,学习者会逐渐意识到移远程教育带来的便利,这种教育模式必然会在信息化多元化的社会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互联网经济下基于移动端APP的远程教育在学习中的应用分为阅读类、工具书类、游戏类、早教类、提醒类、考试类、通讯类。使学习者愿意利用它进行长期学习,学习者将不会有学习的负担,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专业水平,在设计理念和操作方式上都迎合了用户的心理,使自主学习变得轻松;可移动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为使用者节省了大量时间,对于零散知识的记忆也有相当好的效果。
随着互联网经济下基于移动端APP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已经有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信息更新速度快,使用者可以得到最新最全的学习内容,实现了资源最大化利用。使用移动端APP远程教育时,注册的用户可以自动记录自己的学习进程。同时使用者的错题情况也被记录,同时可以选择自己没学会的知识点进行再次强化学习。
1MOOC功能
课堂视频是MOOC的主要构成。在这以前,可汗学院就已经开始提供免费、简短的教学视频。MOOC的制作者通常将视频的长度限定为8到12分钟。过程中会中途暂停数次,以测试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然后系统给出反馈。助教可以查看、监管在线论坛。
2资源库建设
MOOC资源成本是免费的,但MOOC通过向学生收取60至90美元用于支付有第三方参与的监考考试,收取30到99美元的检查和追踪服务费用,学生的认证项目有机会获得证书,和选择提供各种服务。MOOC有许多一流大学合作成功。从2011年始, 各大学校的国际网络课程已经通过主要门户网站风暴式的登陆了大陆。2014年5月, 全球最大的中文MOOC平台由教育部推出,免费提供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课程。
3大规模、在线和开放为主要特点
MOOC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和教学方式,有多种优点(见图1、图2)。与之相比,传统教学要求师生必须在一起,这需时间和金钱成本。“线上为主,线下相辅”的方式更易组织通识课程中的研讨活动。但是MOOC作为远程教学的一种形式,师生时空分离是它的一个特点,成本低廉的同时有利于个别化学习,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并且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效率。
四、市场经济效益分析
由2006—2015年10年的中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情况的图表中可以发现,互联网教育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在市场,是一个极具前景的行业,同时此行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加可观,如表1所示。
博鳌亚洲论坛的年会上,百度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趋势报告》中显示,“互联网+教育”市场增长率位居全行业第三,预计到2017年,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将突破2 800亿元。调查数据显示,自从2013年起,我国互联网教育行业每年都在以最低30%的增长率增长,同时预计将于2017年整体行业市场规模突破2 800亿大关。在《中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互联网教育行业以32%增长率位居第三,如图3和图4所示。
教育类APP商业模式可以简化为网络教育资源收集—网络教育课程建设—推广市场、注册用户—市场流通。运用价值链理论进行分析,整个商业模式中各个环节均存在经济效益。同时,从“互联网+教育”可以拉动其他产业的相关发展来看,互联网教育具有经济效益。互联网教育一方面改善了传统教育行业的弊端,另一方面带动信息技术产业、服务业、电子产业等行业的发展。可见互联网教育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能带来经济效益。
(1)在网络教育资源收集的环节,企业可以采取与其他教育平台相互合作等战略,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又可以增加自己的经济效益。对于公众,经济效益更体现在资源的共享性,使得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教育获得更多更好的优质资源。
(2)在网络教育课程建设环节,据调查显示,有关教育类APP,消费者意愿最大的是有关兴趣类课程和技能类课程,兴趣类课程集中在语言类学习课程,比如日常英语和小语种课程,技能类课程中排在首位的是理財类课程。企业可以通过部分课程付费的方式,来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经济效益可以体现收取信息发布费。教育APP作为一个平台类软件,对于发布相关教师相关课件等信息时应该严格把关,采取信息发布费等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收益,更可以保证课程质量。
(3)在推广市场、注册用户环节中,在推广市场时,首先可以采用O2O模式,让线上APP先走入公众视野,再逐步扩大用户量。其次可以到校园进行推广,推广班级化学习管理模式,帮助班级建立线上学习方式,帮助教师更好地监管同学。这些方法和措施都可以扩大用户量,进而增加经济收益。
五、产业化运作模式
1APP模块设计
作为网络教育的重要补充,移动学习不是简单地将基于Web的网络教育资源移植到移动终端上去而是基于一套多用户的,课程学习系统、集教务管理系统、教学支持服务系统、考核系统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现有的移动远程教学系统的体系结构分为三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功能模块的设计是要求合理,我们应该制定一些常用操作,易于处理的事物模块(见图5)。
远程教育体系下的移动学习系统主要应体现教学部分的活动内容,但在开发更好的资源的同时,也希望加入远程教育的简单教务管理、教学支持服务等功能模块,方便教师参与管理和教学辅导。在模块划分上,移动学习系统可以设计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功能设定相关子用户的权限,通过教务管理设定学校的年级、班级、课程、任课教师、班主任等信息, 并发布在学校的通告上;同样,教师可以实现在一个组织单元教学、布置课后作业并与学生同步;学生通过移动设备和服务器进行内容下载和上传。
模式一:班级化学习。本模式主要针对现如今大学中普遍存在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过少等问题,帮助教师、学生等用户建立网上虚拟班级模式,从而将线下课堂与线上课堂紧密结合,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提供移动端服务。在班级化学习模式下,以用户对象为标准,划分为学生群体、教师群体、管理者群体。由于用户对象不同,功能设计上存在些许差异。
模式二:系统化学习。本模块主要针对现在大数据时代下,多数人群在生活学习中存在的碎片化、零散化等问题,在通过对用户的简单调研了解后,致力于为用户量身定制一套学习计划,从而实现系统化的学习。任课教师以一节课为单位,组织发布相关教学资源、布置课后作业。
模式三:闯关式学习。本模块主要针对多数人群存在的拖延症等问题,通过闯关模式从而进行激励与惩罚,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移动设备与服务端进行上传和下载,利用客户端平台进行资源的查看和提交。
2远程教育模式推广
远程教育移动终端的普遍性、实用性日趋显现,无论是国内的网易课堂、沪江网等,还是国外的著名全球教育平台MOOC等,都是远程教育移动终端中的佼佼者,他们在各自领域中都有其独有的成功之道,展现出远程教育移动终端蓬勃发展和不可阻挡。未来社会是个充满移动信息的社会,尽管目前全面开展移动教育的时机还不成熟,但是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全民对教育的渴望,全民教育的强烈需求,必然为远程教育的成功奠定牢不可破的基础。
(1)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的结果是产生系统的数据流图,接下来则需要根据此数据流图进一步划分出系统的模块。通常而言,一个模块完成一个对应的子功能。要把模块组织成层次系统,则需要构造模块的调用关系。最高模块调用它的下层模块以实现软件的整体功能,每个下层模块再调用更下层的模块,以完成程序的一个子功能,最下层的模块则完成最具体的功能。设计模块时应使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特定的子功能,尽可能降低与其他模块的耦合程度。一般低耦合,高内聚的模块是独立性比较强的模块。同时还要注意模块的规模要适中,过大的模块一般是分解不够充分,但是进一步分解必须符合问题结构。一般说来进一步分解不应该降低模块独立性,小模塊的开销大于它的有效操作,模块的数量太多会使系统的接口过于复杂。因此一个小模块不应该单独存在,尤其是当它只被一个模块调用时,它可以组合成一个更高层次的模块无需独立存在。
(2)营销推广阶段。在“互联网+”背景下基于移动端APP的远程教育模式中,APP营销模式不同的应用类别需要不同的模式,主要的营销模式有:植入广告模式、用户参与模式和购物网站移植模式,APP营销的体系策略则分为 “品牌型”、“产品型”、“综合型”,APP的推广可在应用推荐网站和应用商店推广。
硬推广方法是强制性推广,比如与手机厂商合作,生产手机时在手机上捆绑安装,或者在APP安装平台刷榜推广;软推广方法就是通过用户日常生活中的媒介来进行推广,如新闻推广、帖子推广、微博推广、数据库推广或者口碑传播等方法。提供免费的应用程序,在硬件上要非常注重产品的用户体验,以维持三角形的平衡。
六、产业化策略及建议
互联网与教育还只是以“联合教育”的方式进行而不是“融合教育”的方式来引导学习,互联网与教育还尚未充分发挥移动教育潜力,大众对于在手机终端学习的认识还没有那么明晰,移动教育的潜在能量还有待于深度地开发与应用。所以APP的营销与推广是当前一项重大的任务,所幸现在人们的接受能力较强,只要方法运用得当,移动手机终端教育将会发挥出其独特的魅力。
1借力移动端APP的远程教育突破市场需求不平衡问题
教育类APP将从学校走向社区、走向家庭、走向老年人群,走向偏远地区。另外,对于在校生来说,课余时间也希望随时和学校取得联系。所以教育类APP在产品设计上应该更加注重产品的科学性,及内容上的系统性,以便用户不会感到在移动端使用APP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有太多的不适应。
2积极依托有利的市场开展APP营销推广活动
大力推行移动端APP进行远程驾驭,实现“错位竞争,低价渗入”,有利于迅速锁定目标人群,在短时间内聚集人气,实现“人人都能接受教育,人人都能接受得起教育”的初衷。教育终身化和便利化是未来发展的真实写照,线上、线下大融合将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3促进现代远程教育和传统成人教育融合的机制
当前的教育主要采用考核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考察,但是当两个教育系统充分融合之后,受教育者所学习的知识以及掌握的技能将会影响其一生,将过程评价和最终结果的评价充分结合在一起,将会涉及学习策略的评价和个人学习进步效果的评价。
【参考文献】
[1]于湘琳.黑龙江省“三农”远程教育资源共享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81.
[2]刘文君.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服务质量框架体系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9):110.
[3]杨立成,陈峰.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中微课程运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375.
[4]吴淑妤.浅谈远程非学历教育如何做好学习支持服务[J].求知导刊,2016(48):57.
[5]郭玉伟.现代远程教育融入传统成人教育的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6(5):46.
[6]张新薇.全民素质提升视阈下远程教育服务质量提升途径与措施[J].成人教育,2016(5):59.
[7]田春艳.传统成人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J].成人教育,2016(5):75.
[8]彭艺娟.“互联网+”背景下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究[J].成人教育,2016(5):78.
[9]张勇.浅谈基于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下的成人数学教学的联系[J].中国培训,2016(6):107.
[10]范如永.终身学习理念下我国远程教育研究的热点、前沿和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3(2):34.
[11]姚媛,韩锡斌,刘英群,程建钢.MOOCs与远程教育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6):3.
[12]王志军.中国远程教育交互十年文献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3(9).
[13]郭文斌,俞树文.我国远程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基于3170篇硕士及博士学位论文的关键词共词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4(2).
[14]王志军,陈丽.国际远程教育教学交互理论研究脉络及新进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5(2):30.
[15]刘剑青,王小飞.美国高校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发展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