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移动化社交传播中的真实与营销

    宋佳欣

    【摘 要】21世纪的大众传媒,受到网络的全面支撑,构建出属于每一位公众的个性传播平台,真正实现“每个人都是传播者”的全新传播时代。但是在开放自由的信息交流中,舆论操控已经成为真实信息与事件的背后推手,虚假信息在有目的的营销中与真实信息相互冗杂,推动大众关注的同时也诱导着大众的思维。本文以传播学的视角分析了“两微一端”移动化社交传播的特点与产物,结合具体真实传播案例,探讨现代传播中的巨大发展与隐藏弊端。

    【关键词】“两微一端”;传播;营销与真实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5-0234-01

    《2019年中国微博行业分析报告》中显示,仅2018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规模已经达到3.37亿人次,与2017年末相比使用用户增加2140万人次,在整体网民数量中微博用户数比例达到42.1%。新浪微博,作为2009年出现在公众面前的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在十年里成为互联网移动化社交中的翘楚,一枝独秀般占领了手机端使用的绝对比例。

    一、移动化社交传播

    (一)传播特点

    从印刷时代到卫星传播,再到今天的网络传播,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进着传播手段的不断革新,人们的生活也随之不断改变。在当今信息社会背景下,现代传播“两微一端”有着独特的传播性质,同时也具有全新的特点。

    1.真实评价与商户营销并存

    朋友圈的信息接收更为亲密与快捷,在人际关系推动下,一定程度上对传播效果确实有所提升。我们的亲朋好友作为信息的发出者,让很多本地新闻、生活知识、时政热点、娱乐信息等,在无意识中进入我们的视野,加深了我们的重视与关注。例如,具有时效性的餐饮、娱乐评价,我们会第一时间获得。如果朋友圈的好评不断,那么我们去尝试和选择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相反,差评的效果也具有很强的干预性。这也就解释了很多商家为何将朋友圈宣传、好评作为消费者获得折扣的前提,差评在商家那里也成为最大的经营隐患。经济因素加入社交传播后,单纯的信息输出就受到了影响,真实的评价不能完全得到展示,作为购物工具的淘宝等一系列类似APP,在产品评价中的传播效果也日益提升。

    2.真实事件与虚假营销交叉

    微博所发挥的舆论力量同样也有着积极的一面,正是这种新的传播手段为我们创造了新的时代。“微博反腐”是新媒体舆论力量带来的正能量,网民不再是被操控者与娱乐主义的代表,正在用新的方式推动国家政治进程的前进,不得不承认科技的进步确实成就了传播。“红黄蓝幼儿园事件”“滴滴乘客被害案”“微博打拐”陆续的曝光与调查一直在大众的关注下取得发展。同时,持续发酵的不仅仅是此类现实案例,还有更多的“反转新闻”。

    (二)传播效果

    在现代传播中,大众真正成为具有双重属性的传播“工具”,我们不仅是传播者也是接受者,社交的发展让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变得更为快捷高效。国家、社会、家庭、朋友,我们在每一个方面都得到了交互式的信息,我们不断传播最新的消息,也在不停地推翻与改变,影响与质疑并存,社交化的传播效果非凡。

    二、移动化社交传播的产物

    (一)“网络暴力”新态势

    跨过互聯网,我们真正实现了“地球村”。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无论是国内外的信息交流,还是人与人谈话的“零距离”,都在移动化社交媒介中得以实现。我们可以畅所欲言,不再需要任何时间与空间的跨越,言论自由是社交的基础,而匿名发泄却成为传播的阴暗面。我们集体用键盘与手机“惩罚”着“社会的罪人”,可是法律与真相却并非人为传播可以界定。正当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网络暴力”时,“太原师范学院校园暴力事件”却因为众人用“网络暴力”惩罚校园施暴者而成为一种“正义”行为,我们无法正确的伸张正义,却固执地认为这样的辱骂与伤害也是一种罪有应得的“惩罚”。“网络暴力”的伤害性能力成为在传播中集体发挥的特殊功能,这样的传播与社交带着一种畸形的发展态势。

    (二)明星与舆论的融合

    移动化社交传播不仅让每个人都成为主角,也让一批“传播明星”走入大众的视野。与传统的娱乐明星不同,“传播明星”不需要以真实面目示人,不接受公众的监督。营销号成为在每一个热点事件与话题中带领思维的人,我们看着无数的曝光与揭露,同时又等待着国家或地方官方账号的声明,诽谤、造谣、虚构、自导自演等字眼不断出现,我们变成了傀儡,思维被引导,不断颠覆反转,丧失了独立思考与认知的能力。有着巨大影响的传统明星与“传播明星”在传播中担任着特殊的角色,掩盖部分真相,激起民众关注,除了自身的流量利益,事情的结果与事实已经不再重要。因为有影响力,所以观点被同化;因为有知情权,所以不断被反转。这样的舆论似乎已经不是大众舆论,而是“明星个人舆论”。

    三、结论

    公众获得的信息已经不再是事实的传播,而是传播者规定好的范围与想法,在真实的基础上建立营销的效果,吸引公众的同时又在操控着公众,这样的现象已经影响到大众传播的功能与立场。

    监管与自由,真实与营销,生活与利益,信息传播中的多重平衡需要进一步的规范,自由不等于随意,评论不是一种暴力,道德的底线不能在传播中不断让步,利益不是大众传媒的最后目的与功能。

    参考文献:

    [1]蔡定洲.浅析微博营销的作用及价值[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3).

    [2]陈玲霞,易臣何.“两微一端”用户行为视角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