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批改策略探究
刘霞
作文批改对学生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个人学习能力有所差异,初中阶段部分学生作文能力偏弱。只有进行有效的作文批改,将创新作文教学理念和人文关怀体现于日常作文批改之中,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实现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
一、加强“写——批”结合
《初中语文新课标(修订版)》指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法修辞及语感等知识修改作文的自主能力,并积极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在这个过程中,既要避免全批全改的“包揽式”,也要避免完全自主的“放羊式”这两个极端。这两种方式各有其优势,也各有其明显的弊端。如何将二者的优势统一于作文教学活动中呢?就是将两者有机结合。
“写——批”分离也是作文教学的一大现状。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批改也是作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但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是学生只负责写,教师只负责批改。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应付作文的心态,降低了写作的积极性,“写——批”分离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与新课标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把作文批改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整个环节,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写——批”分离的问题。
学生大都缺乏写作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写——批”分离。学生参与作文的批改,会显著提高其写作积极性;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多,又可以相互借鉴,更好地掌握优秀作文的写作规律,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二、重视互批互改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方式,作文教学的批改活动也以学生为主体。近年来许多教师也开展了相应的作文批改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罗宗英提出“四结合”批改法,即将学生的自批自改和教师的面批面改有机结合。马正平在《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中也指出,作文批改应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教学实践与训练过程,是整个作文教学的环节之一,教师应由传统的完全的“批改者”变为“教练”,策划与组织作文的批改。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应该是一种双向关系,一种合作关系。学生为批改的主体,教师是批改的主导者,二者合作完成。
教师批改作文,会以成人的眼光审视学生语言的逻辑性,结构的完整性。而互批互改,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思考,不仅能够提高写作的自主性,展示其主体地位,也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创造良好的作文教学氛围。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局限性,批改能力的差异性以及对同学的不信任感,必然会有问题产生,教师应针对学生批改中的问题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应是批改活动的主导者,学生的自批自改和互批互改并不能代替教师的指导和评改。
三、让学生课余时间相互监督
初中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据新时期教学媒体发展的特点,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相互监督批改作文。体现其在作文批改中所形成的人文关怀,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建课外读书交流会,以交流的形式分为线上打卡和线下文字交流的活动。词汇积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通过丰富的阅读和不同的阅读视角,才能够积累足够多的词汇和写作素材。
例如,学生举办线下的交流活动,可以在某个学生家里或图书馆、公园等公众场合。分享内容既可以由学生自选,也可以由教师提供,在交流会中让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摘抄的习惯,记录关键语句和感兴趣的语段,并在活动结束后以读书摘要的形式分享传阅。学生相互传阅优秀素材,不仅可以增加相互了解程度,体会他人浓郁的人文情怀,更可以开拓思维。学生假期交流会可采用线上打卡的形式来实现。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读书、写作、批改的综合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水平,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将教师从“单边”的作文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改为师生雙方的互动活动,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作文修改方法和写作规律,还可以提高学生作文多写多练的执行率,并改变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应将“人文关怀”体现在作文教学批改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新教育理念,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效地融入作文教学中,这样才能既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又提高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