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华蜜蜂养殖促进产业精准扶贫
李博
蜜蜂属于膜翅目、蜜蜂科,不仅蜜蜂本身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而且可以从蜂巢提取蜂蜜,近几年我国逐渐兴起养蜂热潮,中华蜜蜂养殖产业迅猛发展起来,吸引了不少客商来洽谈合作项目。鉴于此,本文介绍了蜜蜂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蜜蜂養殖的建议,说明发展中华蜜蜂养殖促进产业精准扶贫的措施。
一、蜜蜂基本特征
蜜蜂属于膜翅目、蜜蜂科,是带有翅膀且会飞行的群居昆虫。蜜蜂的身体长约有8至20毫米,全身覆盖细细的绒毛,呈现黑褐色或黄褐色;胸部和头部齐宽;头部带有膝状触角和椭圆形的复眼,口器是嚼吸式,后足是携粉足;有两对膜质翅,前翅偏大,后翅略小;椭圆形的腹部带有些许体毛,腹部的尾端有针。蜜蜂的食物是植物的花蜜和花粉,筑有蜂巢,雄性蜜蜂和雌性蜜蜂同居一巢中。
二、发展蜜蜂养殖建议
(一)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
养蜂的成败在于养殖场地的选择,好的养蜂场地有利于定地放蜂,有助于蜂蜜的采取,因此养殖场地要认真的选择。场地的选择通常有以下几个基本的条件,第一要具备丰富的蜜源。为了保障蜜蜂有充足的食物,所以养殖场地要建在花朵盛开的地方,在两公里的范围内,至少要保持有两种以上的鲜花,而且全年都要有鲜花存在。尤其是要留意花期交错的阶段,要有辅助的蜜源作为补充,避免蜜蜂缺乏花蜜和花粉,影响蜜蜂的养殖。养殖场的位置也要选择好,最佳之地是位于成片蜜源地偏低的下风位,便于蜜蜂逆风空腹觅食,顺风下坡满载而归,有利于蜂场的发展。第二养蜂场要选择建在水源充足的地方,但是要避免蜂场和蜜源之间出现湖泊、河流,防止蜜蜂在雨前出巢采集花蜜而来不及回来,导致死于湖泊、河流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第三养殖场要选择在交通方便,但环境安静的地方。蜜蜂的性情喜欢安静,所以在选址时不宜选在工厂、学校等比较吵杂地方的周围建造养蜂场。
除此之外,场地的布置也非常重要。场地的布置方式有种形式,例如单箱单列、单箱多列、四箱单列、四箱双列、双箱多列或双箱单列等等。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现场实际的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布置。蜂箱的放置不宜过于密集,既要考虑合理利用场地,避免浪费场地,又要笔迷蜂箱的放置过于密集,影响蜜蜂的出入。两个蜂箱间的最佳距离是一米宽,排和排的距离要维持在四米以上。为了避免雨水倒灌进蜂箱中,蜂箱和地面要保持一段距离,下面用木桩做为支撑,最好有二十公分左右。为避免外界气温对蜂巢的影响,在蜂箱的上面要覆盖树皮。蜂箱的整体趋势呈现出前面低,后面高的状态,蜂巢门最好朝向南边。
(二)科学合理的喂养方式
养蜂场建设在蜜源丰富的地区则可以不用对蜂群进行饲喂,一旦遇上较长的段蜜期,为了避免蜂群免受饥饿,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则需要进行补助饲喂。通常是根据巢脾上的贮蜜量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补助饲喂,只要巢脾上的贮蜜量少于一斤时,就需要进行补助饲喂。对于缺蜜的蜂群,一般喂以大量高浓度的糖浆或蜂蜜,采取灌脾的方式,或者是借助饲喂器进行补助饲喂。另外,当蜂群内的贮蜜量较多时,为了刺激蜂王产卵和工蜂育虫,通常会采用奖励的饲喂方式,则适当喂养蜜蜂少量稀薄的蜂蜜水或糖浆。
蜜蜂除了以植物的花蜜为食之外,也会吸食植物的花粉,因此也需要给蜜蜂喂养花粉。培育一万只蜜蜂,需要消耗1.5千克的蜂粮。喂粉的方法是添加粉脾或花粉饼,或者是在巢外进行补饲。蜜蜂的养殖过程中,既要保障蜜蜂有充足的食物,确保蜜蜂能正常生育发展,此外还需要补充充足的水分,适时对蜜蜂进行喂水。对蜂群喂水的方式是采取箱内喂水,也可以在蜂场设置饮水器,要遵循白天喂水,晚上喂蜜的原则。在高温天气,避免外界气温影响蜂巢,需要在蜂箱上端盖上湿毛巾,降低蜂箱的温度。另外,为了加强蜜蜂的生命力,增强蜜蜂的抗病能力,在喂水时,可以适当添加维生素和盐。
(三)加强日常的管理方法
养蜂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春季蜂群恢复状态的速度,这也是影响养蜂收入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在蜂群渡过冬天之后,要尽快促使蜂群恢复生育,从越冬的更替期中快速苏醒,尽早培育更多采集蜂,进入采集蜂的积累阶段,为初夏的充分蜜源做好准备。各个地区对蜂群的日常管理方法有所不同,大体上可以根据节气的变化,因地制宜,采取适合的技术措施。
按照节气的变化来进行蜂群的管理,可分为五个阶段,即立春、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在立春前,需要将蜂箱前面的遮挡物取掉,尽量让蜂箱受到阳光的照射,促使蜂箱的温度升高,让蜜蜂出巢觅食。立春后,及时检查蜂箱的情况,适时补充蜂群的食物。直至惊蛰前期,为了刺激蜂王产卵,需要调整饲喂方式,采用奖励的饲喂方法。在这个阶段可以提高蜂巢的温度,促进蜜蜂幼虫的生长发育。在春分时节,通常蜜源比较充足,蜜蜂有充足的食物,有时候蜂巢内会出现整张粉脾的现象,此时需要有规律地添加空脾,避免花粉过多,抑制了虫卵的发展,影响蜜蜂的繁殖。在这个阶段可以适量给蜜蜂喂养维生素,增加蜜蜂的抗病能力,提高蜜蜂的身体素质。在清明时节,由于气温逐渐回暖,蜂巢内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幼蜂,而且加上春暖花开,有充足的蜜源,非常适合蜂蜜采蜜。在清明阶段,蜂箱的蜂蜜会达到饱满的状态,可以进行蜂蜜的采收,给蜂箱留取足够的空间。到了谷雨时节,基于天气的温度上升,需要撤除保温措施,避免蜂箱温度过高,影响蜂群的生长。另外由于蜜源充足,蜂群更加强壮,这时需要更换蜂王,要采取人工培育蜂王,尽量保持育王的质量,才能确保蜂群的质量,保障蜂蜜的质量。
(四)及时进行蜂蜜的采收
蜂蜜的采收时间通常是在春、夏、秋三个季节,一般没有固定的采收时间,而是要随时留意蜂巢的流蜜期,及时进行采收,避免蜂蜜的浪费。在流蜜期的前期和中期阶段,为了调动工蜂采蜜的积极性,要采取勤取、多取的方式进行蜂蜜的采收。但是在采蜜时,要注意采收成熟的蜂蜜,避免出现“水蜜”。要随时观察蜂房的状况,当看到蜂房封盖时就可以采蜜。在该阶段,可以适当的打开蜂箱盖的通风窗,尽量保持蜂箱的流通性,加快排出蜂箱中的水分,保障蜂蜜的质量。在流蜜期的后期阶段,要尽量少采收蜂蜜或者以抽取的方式进行采蜜。在此阶段需要注意的事项是要给蜜蜂充足的饲料,避免因天气变化,导致蜜蜂缺乏食物而饿死。为了确保蜂蜜的质量,取蜜需要讲究方法。在取蜜时,用双手提起巢脾,轻轻将其抖动,把蜂蜜给抖落下来,对于少数无法抖落的蜂蜜,则可以选用蜂刷,轻轻将其刷下来,接着割开蜜房的盖子,把人摇蜜机放入其中,把蜂蜜摇出来,最后是过滤蜂蜜,把蜂蜜中的杂质,例如幼虫、花粉、蜡屑等杂质过滤出来,成熟的蜂蜜即采收成功。
(五)蜜蜂病害的防治方法
蜂群常见的病害有患蛹病,当蜜蜂患上蛹病的时候,覆盖蜂群盖子脾的颜色会渐渐变暗,出现盖子下陷的现象,甚至严重的话,会出现封盖被工蜂咬开,裸露出死蛹。受感染病蛹的身体颜色会从白色慢慢渐变成灰白、浅褐、深褐,到最后的暗褐色,呈现出干枯的状态,没有任何异味,略微湿润。而幼虫感染此种病时,则会发育不良,体弱多病,甚至会出现翅膀残缺或异形的情况,没有任何生产力,而且离巢后就无法反巢,通常会死于蜂巢的周围。一旦蜂王患病的话,其腹部会出现膨大,翅膀逐渐向外张开,很容易死亡,对蜂群的影响非常大。
蛹病是一种病毒感染,蜜蜂之所以会感染通常与蜂种、养殖场的环境、饲养的方式以及日常管理密切相关。蛹病的防治方法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选育抗病性强的蜂种。通常养蜂场为了扩大养蜂规模,常常培育蜂王时会采取近亲育种,这容易造成蜂种的退化,导致蜂群的抗病能力下降,容易患上蛹病。基于此,在选育时,要避免近亲育种,要有计划地引进良种,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二是加强养蜂场的环境打理,经常保持养蜂场的干净清洁。在春季潮湿季节中,也要尽量保持养蜂场的干燥,潮湿容易滋生细菌。另外一旦发现有患病的蜂箱,则要及时进行隔离消毒,避免病菌扩散。三是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随时观察蜂群的生长情况,及时补助饲喂,保证蜂群有足够的且优质的花蜜和花粉。四是可以适当使用药物进行防治。实践证明海南金不换、黄柏、黄连、大黄、党参、桂圆、五加皮、黄芩、麦芽等中药对防治蛹病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以适当地进行喷喂,预防蜜蜂感染蛹病。
三、促进产业扶贫
蜂蜜具有滋润养颜的效果,在市场上的前景非常好,虽然蜜蜂的分布范围极其广泛,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野生的蜜蜂,不过野生蜂蜜不利于采收,采收成本大,无法扩大发展,而且加上人工过度的采收,导致了野生的蜂蜜数量急剧下降。基于此全面发展中华蜜蜂养殖促进产业精准扶贫。在发展中华蜜蜂养殖产业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政府要强化自身的组织领导能力,明确建立专业的养蜂队伍,积极带动基层建设养蜂场,鼓励农户参与养殖计划,调动农户的养殖热情。另外,各地政府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区域具体的实际情况,从财政、金融、农技服务等方面提供了政策性的帮助。在财政上,及时发放蜜蜂养殖补助金,并且放宽蜜蜂养殖户的贷款限制条件,在資金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在金融方面上,调动社会各团体组织的参与度,鼓励社会各团体组织积极参与蜜蜂养殖产业,扩大资金的投入,全面发展蜂蜜养殖产业。在农机服务方面上,加强农机服务机制的建设,建设中华蜜蜂养殖示范点,积极调动农户养殖蜜蜂的热情,除了扶持小农户进行蜜蜂养殖之外,还要助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的蜜蜂养殖产业,全面支持养蜂企业,鼓励企业带动农户共同发展蜜蜂养殖产业,实现户企共同发展。另外,政府要加大力度宣传蜜蜂养殖产业,告知农户养殖蜜蜂的好处,积极推进蜜蜂养殖产业链的发展,并且把科学技术、网络技术等创新的科技元素融入到传统的蜜蜂养殖产业中,发展现代化的养蜂模式。此外还要适当培养专业的养蜂人才,引进养蜂专家,开展专业的养蜂交流会或座谈会,加强农户学习养蜂的专业知识,提升养蜂技术,帮助养殖户解决养蜂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养蜂策略,提高蜜蜂的成活率,正确地采取蜂蜜,增加蜂蜜的产量,提升蜂蜜的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助力产业扶贫。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