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中心内部控制措施探究
陈智聪
随着社会的经济和发展,财务共享成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主要方式,不断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方式,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管理规范化开展。但是,财务共享需要以财务共享中心作为基础,应当重视内部管理和控制问题,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因此,应当对财务共享内部控制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其存在的问题,对其控制措施进行探究,保证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本文分析财务共享中心内部控制的问题,探究其有效的完善措施。
财务共享模式主要是指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通过流程化的策略,开展企业会计业务的模式。随着企业集团多组织结构和多层次管理的发展,财务共享模式也逐渐发展,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被推广和应用。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共享是一种有效的管理策略,具有集约化和统一化特点。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加大企业财务管理力度,参考国内外较为成熟的内控风险控制成果,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构建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控制内部风险,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
一、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中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政策不够完善有效。在财务共享模式构建中,想要保障其标准化和高效化,需要做好各项工作的细化工作,优化内部控制措施。财务共享模式中,做好每个工作环节的细分,实现其规模效应,有效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目前,财务共享模式下,缺少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在机械化和流水线的工作方式下,使得操作人员操作技能固定化,缺少相应的职业发展空间,使得工作效率降低,使得人员流失率比较高。在企业发展中,内部人员长期任同一职位,对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导致其以经验代替规则,在新的规则下,由于经验惯性影响,使得新规则难以有效实施对财务共享模式內部控制工作产生影响。
(二)机构配置不足,风险评估开展困难。目前,财务共享服务部门成为企业的重要部门,主要负责各项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实。在企业风险控制部门的指导中,财务共享服务部门针对各种潜在的风险设计相应的风险防控方法,有效控制风险发生,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但是,企业缺少相应机构的设置,将其内部控制部门设置在内部设计部门下,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附属,使得其控制工作过于表面化,影响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给风险管理工作带来难度。
(三)财务共享模式和风险评估实际不符。在完成财务共享模式构建之后,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但是,和风险评估实际情况想脱离,不利于财务共享模式优势的发挥。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工作注重事中和事后控制,对财务共享系统中的各种风险事前预防不够重视,使得企业经营环节存在风险和不足。部分企业在财务风险数据分析中,依然采取人工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对风险识别和应对依靠专业人员的主观判断。对于企业来说,内部管理和控制人员较为有限,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其潜藏的风险不断增加,使得风险管理和控制更加复杂,使得企业风险控制能力下降。
(四)对信息技术依赖过大,使得系统风险增加。财务共享模式以信息技术作为依托基础,在内部财务控制核算中,有利于信息化的实现,有效减少会计人员工作时间,保证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在财务核算工作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分析其两面性特点,加强财务工作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但是,如果过度依赖信息技术,会使得系统风险增加,当企业信息系统发生问题,会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信息技术具有趋同性和广泛性特点,任意一个系统错误都会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二、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会计职能岗位轮换制度。在财务共享模式下,想要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有效开展,应当加强会计职能岗位轮岗制度建设。针对会计职能岗位人员,采取有效的培训方式,从人才角度出发,避免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形式化,借助会计勾稽关系,构建多重考核制度,加强内部抽查和纠错。通过这样会计职能制度建设,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最大程度的避免会计造假和舞弊行为。在会计职能岗位轮岗制度完善中,需要明确会计职能岗位轮岗方式,结合各个职能岗位完善其说明书,明确各个业务流程。注重会计组织结构的合理设置,对会计部门各项工作职责做出细致划分,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利。同时,针对各个工作岗位制作相应的业务流程图,让每个会计工作人员明确自身工作内容,了解会计岗位之间的勾稽关系,形成良好的相互监督的局面。在会计职能岗位轮换中,对其形成的经验进行总结固化,及时发现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中的不足,采取有效的改进和完善措施。企业需要加强会计职能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传授会计岗位相关知识,加强其他岗位政策和要求学习,提前熟悉其他岗位工作需求,明确其他岗位工作内容,为岗位的相互启发和协助提供便利,加强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素养培养。
(二)内部控制结构的规范构建。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管理和控制中,应当注重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明确每个部门和工作岗位的职责。财务共享服务机构主要是制定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保证各项会计核算制度贯彻和落实,保证资金收付更加合法、合理。负责相关资料档案的保管工作,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合作,严格检查风险管理工作。负责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落实。财务共享模式下,应当构建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内部控制机构和内部设计机构的分离,保证各自的独立性。在内部控制机构中,对财务共享模式下潜在的或者暴露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对企业内部各项活动流程梳理和优化,负责企业内部各项经济活动风险的分析,对企业内部控制点和具体步骤进行整理,制定完善的策略应对各种风险,完善规范化控制条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中,应当按照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有效合理的建议,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措施。
(三)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制度。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财务共享模式也得到发展。以往的风险评估中,评估方式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潜在风险。随着财务共享模式的出现,风险评估方式也在创新,企业需要准确把握时机,将财务共享模式和风险评估有效结合,构建相应的风险预警评估机制,将其和财务共享模式有效结合,对企业经营和发展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识别,合理设置风险等级,根据类型构建不同的风险库。通过信息技术方式构建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根据相关的数据,对不同程度的风险划分预警区间。企业经营中如果风险值超过预警数值,系统可以自动检测和报警。借助相应的风险评估系统,自动生成相应的风险评估报告,从成本角度来数,对潜在风险进行自动识别和分析,结合风险设计相应的风险应对方案。企业管理层人员通过风险预警系统,实现潜在风险的实时监测,提高企业自身风险防范能力,强化风险评估能力,实现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水平有效提高。
(四)引入具有财会知识的技术人员。以往的财务管理中,会存在原始凭证邮寄的现象,其中有着非常大的风险,如果在原始凭证邮寄中出现问题,对后续财务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将信息技术建设纳入财务建设规划中,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对整体业务进行优化,有效减少原始凭证的流转。在企业财务会计整体规划中,有效引入信息技术,能够实现会计凭证获取、入账、对账以及保管等内容的电子化管理。在相关内容的电子凭证和档案管理中,不需要进行相应的纸质凭证和档案开展归档工作,电子会计凭证和档案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在财务共享模式下,构建相应的网络信息化平台,对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构建相应的备份制度。企业对需要反复执行的普通业务,通过信息化平台生成相关信息,将电子凭证、账簿等在信息平台上存储。借助信息平台的搜索和查询功能,通过信息平台对资料和信息进行传递。同时,企业需要加强具有财会知识的信息技术人员引入和培养,做好相关人员合理配置工作。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中,信息技术人员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技能,掌握相应的财务会计知识。企业应当加大人才引入力度,加强现有工作人员培养,借助定期或者不定期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人员财务知识培养,采取综合培训方式,加强信息技术知识和内部控制知识培养,帮助其了解业务操作流程,保证内部控制工作有效开展。
(五)采取多种内部控制监督方式。首先,企业需要不断丰富其内部控制评价方式。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对内部控制评价时,借助相应的系统监控和问卷调查等评价方式,根据企业相关内容,通过抽样调查、实地考察以及个别访谈的方式,对其内部控制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为了保证评价结果更加科学严谨,开展自我评价活动,结合内部控制评价,详细整理评价内容,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优化措施。注重内部考核方式的改进。在财务共享模式下,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考核标准,企业审计部门提前开展审核工作,避免考核指标制定的主观性。因此,需要对其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对服务效率和质量进行真实充分反映。
三、结语
我国的财务共享模式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借助其自身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快速推广。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财务共享模式进行探索,设置相应的财务共享服务机构,不断完善财務共享模式,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同时,对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充分发挥财务共享模式内部控制作用。
(作者单位: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