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民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精准教育培训研究

    

    【摘要】精准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始于对农民需求的分析。调查显示,山东省农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以获取农业新知识、新技术,了解国家相关农业政策,提高农业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目的为主。对教育培训内容的需求具有满足实际农事需要的实用性,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新理念吻合的时代性,以及注重教育培训内容的实践性的特征。基于农民需求,需要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手段、时间、地点等要素进行合理设计与优化。构建由需求导向供给决策机制、农民需要获取机制和教育培训监督反馈机制构成的需求导向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精准供给机制,是有效、精准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关键。

    【关键词】需求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精准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7)05004004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未来五年和今后更长一段时间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其结果看,是新型职业农民向现代农业的输出供给;从供给端看,是农民教育培训资源的供给。优化新型职业农民教育资源配置,破解农民教育培训低效困境,需要实现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供给和农民需求的有效对接和平衡,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供给侧的改革,实现精准有效供给。基于经济学有效需求理论,需求决定供给,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偏好应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供给的依据,农民需求满足程度是判断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有效性的标准。基于心理学人的行为发生规律,激发农民积极接受教育培训,通过素质提升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始于对农民需求的把握与瞄准。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对山东省农民需求进行了调查,并据此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精准化推进的对策。

    一、调查基本情况

    2014年,山东省临沂市作为14个示范市之一,被列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示范市,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使其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育具有了典型分析意义。青岛农业大学是山东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机构,2015年10—12月,课题组对来校参训的临沭、沂南、郯城、莒南、兰山、兰陵、沂水七个县区农民就教育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02份,有效率为83.7%。其中,71.4%的调查对象年龄集中于16—55岁之间,學历为初中及高中程度的占到89.4%,82.6%的参训农民家庭农业劳动力人口为2—3人,基本符合我国选拔新型职业农民的条件,即年龄为16—55岁之间,学历为初中以上。调查对象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其中粮食作物种植占比最大,为56.5%,其他依次为蔬菜、果业、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本研究数据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需求分析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精准供给需要综合分析农民对教育培训目的、内容、重点、方式手段、地点的基本要求,并充分考虑制约农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客观因素。

    1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需求结构分析

    农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目的,直接影响其学习的方向和学习动力的提升。调查发现,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目的呈多样化态势,获取农业新知识、新技术(83.3%),了解国家相关农业政策(76.4%),提高农业职业技能(71.6%)和创业技能(66.9%),是其主导性要求。很明显,随着我国农业转型发展,不断增强自身现代农业意识,提高农业知识与技能,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普遍性需求。结交朋友(49.8%),提高学历水平(32.5%)则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从属性要求。

    教育培训内容是实现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目标的手段和工具。统计显示,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内容的需求依次为:农业实用技术(86.6%)、绿色安全农业知识(74.9%)、农业政策与农村法规(66.7%)、市场营销知识(58.6%)、经营管理知识(57.6%)、农产品深加工技术(54.2%)、农业科学原理(48.5%)、电脑和网络技术(45%)、农业机械设备使用维修技术(28.2%)和文化基础知识(26.6%)。与参训目的吻合,新型职业农民对教育培训内容的需求呈现三个鲜明特点:一是具有满足实际农事需要的实用性,农民对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农业政策法规、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知识需求旺盛。二是具有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新理念吻合的时代性,现代农业生产中需要的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知识成为农民的重要选择。此外,在教育培训重点的要求上,31.9%的农民认为应发展现代农业。教育培训应首先强化农业科技实际指导,其次为土地流转指导(23%),国家惠农政策介绍(14.4%),发展知识与能力(11.1%)。可见,注重教育培训内容的实践性是新型职业农民对教育培训内容需求的第三个特征。

    教育培训方式手段是实现教育目标,传授培训内容的重要途径。由于农民学习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与实践对接紧密是其学习的基本样态,受其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对教育培训方式手段的需求具有明显的重视手段方式的综合性、多元化和实践取向特点。在教育培训方式上,多种方式结合(35.9%),课堂集中讲解(27.7%),生产经营场所现场观摩(19.2%),生产经营中互相讨论(14.2%)排序靠前,传统讲授法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是新型职业农民对教学方式的普遍要求;在教育培训手段上,多种手段结合(43.8%),生产经营场所实物演示(30.7%),电视、广播 、网络等多媒体教学(18.1%)是调查对象的基本选择,强调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形象性,能够对接农事实践是新型职业农民对教育培训手段的需求偏好,传统教学手段黑板(3.2%),VCD、明白纸和宣传挂图(4.2%)的作用日渐式微。

    新型职业农民在教育培训地点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在专门的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当地农广校(63.2%)、农业高校(61.5%)、田间地头(58.9%)和工作的农业企业或者合作社(56.7%)接受学习。很明显,农民对学习地点的选择,一是注重学习机构的专业性,农广校和涉农高校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育的专门机构,能够提供系统、科学和有组织的教育培训,二是注重与生产实践贴近,能够结合课堂讲授内容进行现场直接指导,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对接。

    2制约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需求的因素分析

    统计表明,农民参与新型职业教育培训的积极性高涨,99.4%的农民愿意参加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活动,且有97.4%的农民期待通过教育培训,经资格认定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参训积极性和需要欲转化为学习意志与行为,应充分考虑制约农民需求的客观因素。调查显示,制约农民教育培训需求转化的因素,按照影响程度依次是教育培训时间、教育培训的实用性和教育培训方式。结合访谈结果发现:其一,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时间安排的是否科学合理,即是否是农忙季节,讲授内容是否与农时农事一致,直接与农民参训意愿相关;其二,教育培训内容是否具有实用性,即是否能够与当地产业发展和培训对象的学习要求结合,是否能够直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是否能够提高职业技能、收入和获得政策扶持,是农民重点考虑的因素;其三,教育培训方式是否注重农民参与,是否具有实践性,即是否强调农民的参与互动,是否注重农民的反馈,是否与农业实际工作紧密联系,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

    三、需求导向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精准设计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设计需要综合考量农民教育培训需求的目的、内容、方式、手段、地点等基本结构,同时亦要考虑影响农民参训的教育培训本身的因素,并依托两者之间的关系来确保其精准和有效。

    1基于需求优化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设计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需要以系统科学方法为指导,对教育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手段、时间、地点等要素进行合理优化。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是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育目标功能与价值的直接体现。调查中发现,获取农业新知识、新技术,了解国家相关农业政策,提高农业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是农民对教育培训目标的主导要求。基于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育基本目标定位,结合农民主导性要求,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目标的设计,在知识、技能层面,设置把握国家农业政策目标,通过国家农业政策的宣讲解读,帮助农民深化对农业优惠、补贴、扶持政策、农业基本建设政策、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农业改革配套政策和农业金融保险政策的认识与理解,掌握与运用;设置运用现代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目标,通过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帮助农民掌握运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现代理念、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创业的知识和技术。

    依据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内容需求具有实用性,实践性以及时代性的三个典型特点,在教育培训内容设计上,应构建专业化与多样性并存的教育培训内容体系:第一类为农业知识技术类,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种,在教育培训内容设计上,应体现出专门性。针对这三种类型新型职业农民,开设相关的现代农业基础知识、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绿色安全农业知识以及相应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项技术。第二类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类,适应国家重点培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趋势,重点开设农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农业金融、农业创新创业等课程。第三类为现代农业政策法律类,包括农业惠农、补贴、扶持、土地流转等政策,以及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粮食安全、农民权益保护、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

    综合性、多元化和实践取向是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方式手段的基本需要。为促进农民学习和教育培训成果的转化,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方式的设计,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着重强化实践教学:一是通过课堂集中讲授农业生产实用知识、技术、农业政策与法规,奠定农民现代农业知识基础,讲授中结合农民参与、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化农民对所授内容的理解;二是通过农民田间学校、典型农业生产示范、见习考察、技能实训等实践方式,组织农民到田间地头、实训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场所,学习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通过农业生产技能训练,掌握农业生产专业技能。在教育培训手段上,传统黑板、粉笔、VCD、挂图等教学媒体,已不能满足农民学习需求,田间地头、实习基地面对面现场演示、指导,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媒体作用,应成为教学手段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时间地点的设计上,要科学选择作物生长季的农闲时节,就农民遇到的作物种植、加工流通等环节中的技术、市场等关键问题,就地及时开展教育培训。在农民学习地点的安排上,充分发挥基层农广校对初、中级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主渠道的作用,着重进行农业生产经营培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技能;重视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对高级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和农事研究的教育培训,培育其创业、创新能力。同时,应注重实现理论与实践对接,贴近农民生产实际的学习地点,如田间地头、合作社、涉农企业、农业示范园等场所。

    2建立需求导向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精准供给机制

    构建一种能够充分反映农民教育培训需求,又能将政府教育培训资源供给与农民需求有效对接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精准供给机制,可以提高政府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供给效果。由需求导向供給决策机制、农民需要获取机制和教育培训监督反馈机制构成的需求导向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精准供给机制对于实现教育培训供需均衡具有一定价值。

    需求导向供给决策机制。提高政府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资源供给效率,解决政府与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建立农民需求取向、自下而上的教育培训决策机制。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决策理念上,构建“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理念,并以此牵动决策制度和程序的建立。在决策制度上,建立农民需求反映制度,通过多种民意调查渠道,深入了解和准确掌握农民对教育培训的要求,获取农民对教育培训的真实偏好,使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决策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在决策程序上,从确定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目标,到制定教育培训方案,再到方案实施,监督反馈等环节,都要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以使“以需定供”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决策程序与过程。

    农民需要获取机制。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经营规模是制约农民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主观因素,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状况、资源环境禀赋情况是影响农民需求的客观因素,农民需求是农民个体因素和产业发展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农民需求获取机制的建立,要基于农民个体因素和产业发展因素两个维度,精准区分不同特征农民群体,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实证方法,了解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自然资源禀赋对劳动力的需要,调查当地农民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政府农民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培训组织的基本状况,重点摸查政府农民教育培训供给与农民需求吻合情况,以及农民对教育培训需求的内容、类型、层次、方式、途径、时间和地点,对教育培训的满意度以及对教育培训的期望与要求。通过分析和整理农民需求信息,及时向与农业、科技等政府部门反馈农民对教育培训的要求,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决策提供数据。

    教育培训监督反馈机制。监督反馈机制是需求导向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有效推行的重要手段。建立教育培训监督反馈机制,一是要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决策机构、培训机构和农民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通过政府教育培训工作公开、农民教育培训意见反馈、三者代表座谈会等形式,畅通三者之间教育培训信息的实时共享,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和农民需求不对称的问题;二是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回访机制,通过采取走访、面谈、调查表等形式对参训农民进行跟踪回访,全面了解农民需求满足状况和接受教育培训情况,把教育培训中出现有违“自下而上、以需定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理念的现象和问题及时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

    【参考文献】

    [1]高杰,王蔷.精准瞄准分类培训按需供给:四川省新津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农村经济,2015(2).

    [2]植玉娥,庄天慧,刘人瑜.成都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调查分析[J].西北人口,2015(2).

    [3]张水玲.基于农民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优化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6(2).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张水玲.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育需处理好的五大关系[J].农业经济,2016(9).

    【Abstract】Accurately carrying out the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education training begin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farmers demand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f Shandong province, the attendance of farmers in the educational training is to obtain the new agricultural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understanding the agricultural policy, and increasi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skills and entrepreneurial skills. The demands for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 training present the practicability of meeting the needs of actual farming, times of matching the new concep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ode, and the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train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farmers hav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n the education training methods, time and places. The key to promoting new professional farmer education training accurately is to optimize education training goal, content, methods, means, time and place. It builds a demandoriented supply mechanism of the professional farm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Key words】demand analysis;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accurate education training

    (編辑/赵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