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的绿色发展创新之路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绿色发展主要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只有选择从思维和行为方面、生产源头和消费终端进行创新,才能破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难题,才能优化四川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地区优势产业,促进四川五大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

    ——创新发展是解决四川县域经济结构性和空间性问题的关键。四川省是全国典型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除成都及其周边地级市在二、三產业方面发展得较好,其他地级市仍以传统农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占比相对偏低。所以说,全省大多数县为农业县,主要经济来源于农业生产。由于盆地地形,大多数县位于偏远山区地区,农作方式仍然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程度偏低,主导产业的性质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地区的落后。农业大规模生产严重不足,整体上呈分散化、个体户化生产,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发展。这一方面反映出四川县域经济在结构上较为单一,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占比偏低;另一方面反映出由于受不同地理环境和交通的影响,四川各区域的县域经济在空间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例如2017年四川县域经济总量最高的是成都龙泉驿区,全年GDP为 1200亿元,而最低的是凉山州的美姑县,仅有21亿元,两者差距达57倍之多。如何破解这两大难题,关键在于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深度挖掘各县域的独特优势,明确主体功能定位。

    ——创新发展是四川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据四川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末,龙泉驿区为全省GDP总量最高的县级行政单位,约837.06亿元,炉霍县为全省GDP总量最少的县级行政单位,约4.63亿元,彼此相差181倍。同年,四川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民营经济增加值最多的县级行政单位是双流县,分别约185.63亿元和484.23亿元;最少的是得荣县,只有0.74亿元和1.64亿元,彼此相差近251倍和295倍。这些数据无不表明四川省县域经济极为不平衡,尤其是“三州”地区的县域经济整体偏低,距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如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创新绿色发展将是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背景下亟须解决的重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