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物作文写作教学方法

    吴福荣

    人物作文的核心在于人物,一直以来学生对人物作文应该写什么、怎樣写存在很多认识误区。有的学生认为描写人物一定要详细写出人物相貌的特点,表现人物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在有限的字数内无法合理取材,将人物作文变成单纯的人物介绍与说明。所以,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写作观念,从全新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人物作文写作的目的、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下面,笔者就结合语文教材谈一谈人物作文的教学方法。

    一、文随人变,破除固定模式

    一直以来,学生写作文都在凑字数,完成任务,很少考虑写什么和如何写。经常按照固有的模式填充,这样的人物作文既不能展示人物的形象,又不能带给读者新鲜感。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写作角度,打破固有的写作模式,从人物自身的特点出发,进行个性化写作。

    例如,在学习《邓稼先》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描写邓稼先的独特手法。在阅读前,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以邓稼先这个人物为主题应该如何写作?”学生会回答:“先描写外貌,后描写动作,再描写生活习惯,之后写一些事情,最后抒发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问:“作者是如何写作的?”学生通过阅读会发现:“作者对于邓稼先没有从外貌、动作、生活习惯这些方面描写,而是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邓稼先一生的主要事迹。”教师可以问:“文中的邓稼先形象生动吗?你们能在脑海中想象他的样子吗?”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会回答:“邓稼先是一个刻苦钻研、无私奉献、不求名利的人。我们仿佛能够看到他在实验室中专心科研的样子。”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就能够明白人物作文不一定要按照固有的模式,而是可以根据人物特点来重点描写。

    二、多个事件,展现人物形象

    在写作人物作文时,事件是写作的重点。而学生会认为凡是重点的部分都应该在篇幅上占较大比例。因而在有限的字数内难以从多个角度表现人物,事件叙述也会显得很繁琐。教师要改变学生对事件描写的认识,引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自由控制篇幅,尝试用多种事件相互辅助表现人物形象。

    例如,在学习《回忆鲁迅先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多个生活小事塑造鲁迅形象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等事件描写,问学生:“这些事件所用的篇幅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篇幅很短,一笔带过。”教师问:“这些事件有什么关联性?”学生答:“从生活小事上集中体现出鲁迅先生不拘小节,专心写作的生活态度。”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就能知道事件描写可以是集中的,多个事件可以嵌套起来,相互辅助塑造人物形象。

    三、反差对比,增强阅读趣味

    反差和对比是常用的表现手法,在写作结构的设定上,学生也可以尝试表现出人物在之前与之后的变化情况。一方面让人物更具有动感,另一方面能够让作品有起有伏,增强阅读的趣味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以结构表现人物的观念,在反差与对比中突出变化,带给读者感悟。

    例如,在学习《孙权劝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设定的写作结构,先阅读全文,问:“全文讲述了什么?”学生答:“讲述了吕蒙从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变成受人称赞的博学之人的过程。”教师可以问:“全文的结构可以怎样划分?”学生结合全文能够发现“蒙辞以军中多务”表现了一开始吕蒙对于学习还十分轻视。“蒙乃始就学”表明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有了学习的意识。“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表现出吕蒙学问大有长进,连鲁肃这样的饱学之士都对他刮目相看了。学生可以理解作者采用吕蒙学问的提升塑造出吕蒙善于学习的特点,表达了读书的重要性,从而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

    综上所述,人物作文的写作应当是灵活的。在写作时学生要具备全新的写作视角,开展个性化的写作,打破固有的写作模式,从人物自身的特点出发,让写作充满个性;教师要改变学生对事件描写的认识,引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控制事件篇幅,尝试运用多种事件相互辅助来表现人物形象;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以结构表现人物的观念,在反差与对比中突出变化,带给读者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