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和资源共享研究

    韦书令

    

    

    【摘要】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是社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将社区内各类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建立完善、可靠的学习资源共享机制,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国内部分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应用现状和服务共享机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社区居民在参与平台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师生互动、学习需求和资源共享等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从宣传机制、师资队伍建设、服务支持体系构建和成果认证等方面来改进和完善平台的应用策略,以此促进社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社区教育;平台建设;应用策略;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77;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7)05003205

    一、前言

    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人心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学习方式因为受制于教育受众单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和学生层次差异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和文化建设要求。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部署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应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提供相应的知识支撑与培训服务,以居民需要为导向建立资源共享体系,最大限度优化社区教育资源配置。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通常应为社区居民提供相关教学服务,在平台上共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让社区居民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的人际关系和共同的行为价值观,并对所在网络社区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最终形成社区网络学习共同体,为社区居民提供开放和平等的学习机会和权利。

    目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各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然而现有社区教育资源比较稀少和紧张,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社区教育实体建设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区位等地理因素的限制,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社区教育学习资源。社区教育數字化学习模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对学习者的制约,为居民的自主学习带来更多的便利,但是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具有一定的区域性,需要依托当地社区来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必须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来开发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和制定学习资源共享策略。平台的设计与运行应和我国的社区管理体制和社区服务的运行模式相适应和匹配,否则容易造成共享平台与公众对社区教育需求不相符的情况。

    二、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发展现状现代信息技术和云计算平台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是社区教育信息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多地区积极参与建设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和相关服务体系,促进社区居民网络学习积极性,为社区居民自主学习创建一个“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的网络学习环境,比如依托当地电大建设的广州终身学习网、福建终身学习在线和上海学习网等等。通过网上学习平台传播和共享符合所在社区居民需求的教学内容,提供相关的网络学习支持服务,整合社区内优质教学资源,以求达到教育实体现场教学的效果;同时创设新型深度互动的社区教育新模式,根据社区内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不仅要因人施教开设实用性的课程,满足不同的群体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微信、微博、QQ和短信等多种新媒体的互动方式,提供给社区居民更便捷实用的“互联网+社区”的现代教学模式和学习支持服务。

    目前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是“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即市、区、街道办事处三级纵向管理体制,所以社区教育应当依托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以社区内的学校和相关机构作为教学基点,整合各层级社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设施、场所、师资和课程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形成多层级跨行业的社区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图1)。可以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的系统办学优势,整合各级基层电大社区教育的特色资源,促进各地社区教育的发展。在广播电视大学体系内有远程网络信息平台和海量优质社区教育资源,同时还有各层级的电大教师及相关的教学辅导人员,在教学管理和信息反馈上,电大系统的分级办学管理的教育模式都能协调、高效地工作,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社区教育特点和教育设施状况的远程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三、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比较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发展现状,我们选取了国内三个运行比较成熟而且具有推广意义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广州终身学习网、福建终身学习网和上海学习网。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通过课程管理、学习管理工具和运行媒介等多个评价指标和技术特征,对其平台内容、教学体验、学分银行建设、资源共享机制和学习支持服务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和把握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发展趋势。

    这些学习平台基本上覆盖了职业教育、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老年教育和干部教育等方面的课程和内容,同时也根据当地社区的文化底蕴和风俗习惯推出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方案,比如广州终身学习网建立了公益普适课,福建终身学习在线开发的“i—茶实验室视频鉴赏”。由表1的比较可见,目前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在设计开发上都紧紧围绕“人人、时时、处处”的终身学习理念,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教学体验和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通过移动终端构建交互性强和体验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多种线下活动和建设学分银行为线上平台提供实体支撑体系和学习激励机制。

    从学习者的教学体验来看:三个平台基本上建立了官方微信号或者微博,平台上每门课程都提供课程讨论和点评,能对课程学习进行过程管理和师生讨论交流。福建终身学习在线专门开发了“人人教”移动App,可随时随地上传学习者日常生活的视频或照片。上海学习网则开发了“上海乐学”移动App,在手机上就可以访问浏览学习网的学习资源。广州终身学习网通过全市28家学习中心开展教学服务,方便学习者就近学习;福建终身学习在线建立乡村与社区的分平台,学习者可在平台上进行分组学习,在线下开展多种同城活动;上海学习网则组织社区读书、摄影和绿叶TV等活动,组织多种类型学习团队开展线下活动。

    从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来看,广州终身学习网提供教育培训、指导服务和考试服务,有专业人员进行全程指导和协助,搭建教学教务管理平台,提供学分互认;福建终身学习在线选聘各社区大学、学院及社区内的技术人员,招募社区热心居民组织平台兼职管理员和推广志愿者团队,根据社会成员的学习特点,提供人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比如多种资源检索方式、学习过程记录、在线咨询等;上海学习网则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包括在线答疑、客服热线及帮助手册等。我们还看到这三个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都围绕当地教育实体建立社区教育中心以方便市民就近学习,减少距离和交通成本造成的学习障碍,提供更好的学习服务体验。

    从教学模式来比较,广州终身学习网提供培训前指导,培训中的实时咨询,培训后建立个人学习跟踪记录,为每一名学习者建立终身学习档案袋;福建终身学习在线强调教学一体化、深度交互、断点续学,对学习过程细化管理,进行个性化知识服务推送;上海学习网采用基于学习主题、学习伙伴协作、评比展示活动的三种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教学。

    从资源共享模式来看,广州终身学习网通过购买、自建、交换、下载等多种途径,建设海量资源库,提供资源支持服务,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教育机构和个人参与,依托电大系统办学优势,联合各高校进行资源建设,通过S2L模式(School—to—Learner)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学习支持服务;福建终身学习在线也是通过购买、合作与自建等方式丰富学习资源,依托电大系统办学优势,与多所高校合作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基于“人人教”理念来对学习内容和学习对象进行资源分类,方便学习者在线搜索,利用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浏览学习资源;上海学习网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为上海开放大学承建,同样是通过购买、合作与自建等方式开发和建设学习资源,联合各高校优质教学资源进行资源建设,以课程为单位进行教学, 学习者通过课程目录中选择课程学习,根据网站每月推荐的主题选择课程资源。

    从学分银行的建设来看,基本上能为全年龄段和各层次的学习者提供教学服务和资源共享。广州终身学习网初步建立学分互认机制,为注册用户提供继续教育(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微课程的学分认定、积分积累和转换等功能,实现学分互换,最高可置换广州电大专业教学计划中12学分的课程;福建终身学习在线按照学习者所学课程累计学分,达到规定量学分,由相关学校发给“课程证书”或“荣誉证书”,结合学历教育专业课程学习要求,对学习者在平台参加非学历教育培训时通过的课程考试,在参加学历教育时,可以免修该课程;上海学习网未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建立了“积分-证书-头衔”一体化的学习激励体系,积分可以和学分银行实现兑换。

    四、平台应用存在的问题

    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将不同教育层次和各个行业的培训课程资源统一整合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中,在资源建设上通过多种途径与社会各界特别是拥有优质教育资源和办学体系的高校进行合作共建,为区域性社区教育提供高质量学习资源和教学辅助,实现学历教育之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学分银行学分互认机制。但就目前而言,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还处于起步阶段,与社区居民现实需求还存在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师生平台互动和共享等方面:

    1线上师生互动效率不高

    虽然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都提供了多种交流途径来逐步形成的社区教育整体教学氛围,使师生互动得以延续和深化,但帮助机制和反馈与评价的及时性,深度互动效果的回归效应并不显著。学习者在网上教学活动中的互动行为多为单纯浏览和简单的回应,缺少对学习内容的反思或进行深度互动,还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分享和讨论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问题和观点。

    2平台宣传推广力度不强

    社区大部分居民的数字化学习意识还有待于加强,认为社区学习还是应该是面授方式,在课堂上开展社区教学活动;在社区数字化学习平台上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年轻人来说易于接受,但对于老年人仍然具有一定困难,目前對该类人群的教学引导和辅助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平台宣传推广的渠道比较单一,多是通过网络新媒体来进行宣传,社区内了解和使用数字化学习的人群不多。

    3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

    由于社区教育多为非学历培训和技能培训,是非教学性质的共同交流和互动,而且通过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参与学习和获取培训证书的比例还比较低,对其进行深度互动需要更强的现实动机与需求来对学习者进行刺激;尽管大部分社区数字化学习平台都与各个学校建立了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但目前社区教育的师资条件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还是不够的。

    4资源整合力度不强,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中小学、中高职、普通高校、电大系统和培训机构等教育组织拥有的数字化资源并未进行有效整合,特别是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各类社区教育培训项目为载体的整合职业技能类数字化终身学习资源未得到整合。

    5平台应用和服务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形成

    由于平台应用和服务评价是社区教育平台建设的反馈环节,对其进行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有助于推动平台建设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但目前大多数平台缺乏相应社区教育应用和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平台建设水平无法保障,还存在内容针对性不强、师生互动效率低下和学习支持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五、平台建设和应用的策略研究

    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对课程内容、教学体验、资源共享机制和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通过对以上平台技术特征的比较研究,总结分析在运行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和加强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

    1在平台的宣传推广方面应当加大力度,拓宽现有的宣传渠道

    除了通过网络新媒体来进行宣传外,还可以利用传统媒体(报刊、电视、广播)来做好平台的推广工作,构建政府为主导,民间教育组织广泛参与,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宣传机制。比如,举办“终身学习周”或者“数字化学习互动日”等主题活动进行宣传;开展“数字化学习社区评比”或者“数字化学习先进个人”等评比活动来激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数字化学习;与各大高校特别是有办学系统优势的电大进行合作,利用生源分布广泛的特点来进行推荐宣传。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资源制作理念,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

    由于数字化学习资源与社区教育的深度融合应用,需要资源建设、互联网技术和学习支持服务等相关的教学和技术人员。对于数字化学习专业人才队伍严重匮乏的实际情况,通过网络学习、面授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及统一考核和学习成果鉴定的方式,培养一支社区数字化学习教师队伍;充分整合利用电大系统、职业技术学院和相关普通高校现有的师资参与社区教育的专业建设、课程管理和资源建设;建立线上教师辅导团队,介绍学习技巧和方法,为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学习者在线学习时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3加大支持服务力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升交互的质量和效率,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学习积极性

    一方面尽可能提供方便实用的交互工具如讨论区、微信和QQ等等,实现多终端无缝接入互联网;一方面注意交互的目的性和效率,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氛围,构建自由、开放和规范的在线学习空间。同时提供详尽的社区数字化学习平台学习指南,为社区居民订制适合自身学习风格和水平的学习路径,介绍数字化学习资源内容和交互目标,让居民学会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学习。

    4构建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健全平台应用评价机制和学习积分激励机制

    将社区居民的在线学习成果纳入学分系统,建立社区居民数字化学习档案,对数字化学习的内容、时间以及结业成绩进行记录,并与电大系统、职业学院和高等学校等各种教育机构建立“课程互通、学分互认”的学分认证体系,逐步确立数字化学习认证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能够有效实施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对社区教育的课程质量、学习效果和服务水平等教学应用进行有效衡量和评估,进而提升社区学习平台的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

    5坚持以社区居民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立完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整合和共享机制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各类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共享平台,采取项目负责制与课程老师进行深度合作,开发社区居民感兴趣和实用性强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其次,通过信息技术融合,将各学校建设的社区学习资源、各类行业培训课程和各县市区社区教育的内容统一整合在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形成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共建共享的社区教育服务体系;最后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教育机构和个人参与社区教育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实现全社会的优质学习资源共建共享。

    6推进“O2O”混合教学模式

    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的建设不仅仅是网站平台建设,而是应该与实体社区教学活动相结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社区教育活动,鼓励和促进社区居民参与的数字化学习。如组织开展各种线下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社区户外活动、社区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教育,同时将活动中的学习体验通过文本、视频、照片等媒体形式上传到数字化学习平台,建立社区居民间学习情感和体验的沟通渠道,提升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的参与性和灵活性。

    六、总结和展望

    通过平台内容、教学体验、学习支持服务和学分银行建设等多个方面对国内几家比较有代表特色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分析研究,并说明现有平台运行的实践经验和资源共享存在问题,针对平台建设和运营、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社区教育理念更新等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和策略。随着平台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平台应用策略,实现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应用,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数字化学习,帮助社区居民提高整体文化素质,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参与社区教育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周建华,姚永清.创新发展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0(9):44—46.

    [2]胡晶,胡林.社区教育在线学习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36—39.

    [3]沈建仪,戴建平,邹佳帅.无锡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需求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9):25—31.

    [4]张晓华.开辟数字化学习新疆域:广州电大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创新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3(3).

    [5]宋亦芳.社区数字化学习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6]李雪,曹俊,肖君.远程开放教育平台建设及学习模式探究:以上海终身学习网为例[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5):10—14.

    [7]陳德人,张尧学.数字化学习港:构建面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14.

    [8]宋亦芳.学习型社会视域下数字化学习资源整合策略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7):46—49.

    [9]陈乃林.参与社区教育是电大教育发展的重要走向[J].中国远程教育,2007(2):15—20.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content of community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using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loud computing to integrate and share all kinds of high quality ELearning Resources in the community,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mechanism of ELearning Resources sharing, and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society. By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status and service sharing mechanism of the elearning platform of the domestic Community Education,discussion of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learning needs and resource sharing, propose tactics of a modified and perfect platform from advertising servic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structure of service system and identification of achievemen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Key words】community educ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strategy; resource sharing

    (编辑/徐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