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防控措施

    张忠湛 穆国冬 王晋

    摘要:蛋鸡巴氏杆菌病也称为禽出血性败血症、禽霍乱,是由于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而发生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机体的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上都存在,在其发生应激时非常容易出现发病。该病在北方地区往往呈季节性流行,而在南方地区成不呈明显的季节性,且往往急性发病,病程持续时间短,快速死亡,临死前无明显征兆。现概述蛋鸡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控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蛋鸡;巴氏杆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药物治疗;免疫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1-0149-02

    1?流行病学

    1.1?易感动物

    所有家禽(如鸡、火鸡、鹅、鸭等)以及很多野鸟(如麻雀、啄木鳥等)都对该病具有易感性。蛋鸡中一般是育成鸡和成年产蛋鸡易发。

    1.2?发病特点

    该病在气候剧变、冷热交替、闷热、多雨、潮湿的时节比较容易发生,主要是由于鸡群饲养密度过大、通风较差、环境卫生不良、缺少饲槽和饮水位、体温失调、抵抗力减弱等诱发该病。另外,鸡群经过长距离运输或者频繁进行迁移,过于疲劳,突然更换饲料、营养不良以及感染寄生虫等,也都能够诱发该病。

    2?临床症状

    2.1?群体症状

    发病鸡群的精神状况、采食量没有明显变化,产出颜色正常的鸡蛋,但产蛋率稍微降低,病鸡排出黄绿色稀粪。该病发展速度快,精神不振的病菌鸡会在12 h内就会死亡,通常在夜间发生死亡,嗉囊内存在饲料,鸡冠颜色变深,往往发紫。

    2.2?个体症状

    病鸡主要表现出精神不振,羽毛蓬松杂乱,缩颈闭眼,且头缩于翅下,减少走动,往往独自离群呆立;往往伴有腹泻,排出绿色、灰白色或者黄色稀粪;体温明显升高,通常可达到43~44℃,采食减少或者完全停止,渴欲增强,鼻、口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鸡冠和肉髯呈青紫色,有时肉髯发生肿胀,具有热痛感,产蛋鸡患病后会停止产蛋。病鸡最终由于机体衰竭,陷入昏迷中死亡。病程短时只可持续12 h左右,长时能够达到1~3天。

    3?剖检变化

    病鸡胸骨内侧发生喷射状出血,整个肠道尤其是十二指肠密布大量的出血点,呈针尖大小,胰腺呈现红白相见,发生链条肿,边缘发生粗线状出血;心外膜有密集大量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心冠脂肪发生严重的针尖状出血,将心脏剪开可见内部明显出血;肝脏发生肿大,上面存在大量暗红色或者白色的坏死点,呈针尖大小,并覆盖一层白色薄膜;肺脏水肿,存在颜色较深的淤血;脾脏存在白色坏死点,呈针尖大小,也发生肿大;肾脏呈暗红色花斑状,也发生肿大;腹部脂肪密布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4?实验室检查

    4.1?直接镜检

    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鸡的肝脏和脾脏组织进行触片,同时取心血制成涂片,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能够看到革兰氏阴性小杆菌;通过瑞特氏染色、镜检,能够看到两极明显着色的短小杆菌,菌体没有鞭毛,具有荚膜,不会形成芽胞。

    4.2?分离培养

    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鸡的肝脏组织,分别在麦康凯平板和血琼脂平板上接种,置于37℃条件下进行24 h培养,结果可见麦康凯平板上没有长出任何菌落,而血琼脂平板上会长出大量露珠样小菌落,表面湿润,且周围没有出现溶血。挑取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能够看到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菌体两极浓染。

    将分离的菌株继续在血清琼脂平板上接种,置于37℃条件下进行24 h培养,会长出闪亮的淡灰色、露珠状小菌落,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将该菌落放在45°角折光观察,可见稍带金光的桔红色菌落,边缘具有乳白色的光带。

    将分离的菌株在血清肉汤中接种,置于37℃条件下进行24 h培养,可见肉汤开始出现轻度混浊,经过3.5天肉汤再次变得清晰,但管底存在黏稠的沉淀物,用力震摇也不会分散,液体表面出现菌环。

    4.3?动物试验

    取分离培养的病菌和生理盐水5 mL,充分混合后,分别给试验组20日龄蛋公鸡和小白鼠各2只进行腹腔注射,每只0.5 mL;同时设对照组,每组各2只,每只注射0.5 mL生理盐水。

    结果发现,试验组公鸡经过24 h表现出精神不振,减少活动,剖检可见急性败血症病变,肠道、心包膜、心冠脂肪发生出血,肝脏有所肿大,取其心血及肝脏制成涂片,经过染色、镜检能够看到与上述相同的细菌;小白鼠在24 h内都发生死亡,取心血及肝脏进行涂片、染色、镜检,也能够看到与上述相同的细菌;而对照组一切正常。

    5?防控措施

    5.1?疫情处理

    病死鸡和症状严重的病鸡要采取深埋处理,症状较轻的病鸡要进行隔离治疗。舍内粪便立即清理干净,并采取集中烧毁,然后全场使用1∶2000倍的50%百毒杀进行消毒,使用2%~4%氢氧化钠对鸡舍四周进行消毒,每天1次。另外,确保鸡舍地面干燥、卫生,保持通风良好。

    5.2?药物治疗

    硫酸丁胺卡那霉素,病鸡按体重肌肉注射5~7.5 mg/kg。

    盐酸大观霉素,在水添加0.5~1 g/L(效价)混饮,连续使用3~5天。

    硫酸新霉素,在水添加35~70 mg/L(效价)混饮,连续使用3~5天。

    硫酸安普霉素,在水中添加0.25~0.5 g/L(效价)混饮,连续使用5天。

    由于病菌比较容易产生耐药性,要选择敏感性较高的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另外,在发病鸡群死亡量降低后需要再用药1个疗程进行巩固治疗,避免出现反复。

    5.3?免疫预防

    做好鸡群春防和秋防工作,这是由于以上两个季节是该病的高发期。产蛋鸡适宜在产蛋前,即4~5月龄免疫接种禽霍乱氢氧化铝甲醛菌苗,能够持续保护3~4个月左右。

    如果鸡场条件允许,可分离本场病菌,通过鉴定确认合格后用于制作自家灭活苗,给鸡群定期接种,免疫1~2年后能够有效控制该病。

    5.4?加强饲养管理

    确保鸡群体质良好,提高抗病能力。给鸡群饲喂全价饲料,保持舍内干燥、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定期使用一些较高纯度的消毒水进行消毒,包括饲料加工间、鸡舍内部及周围生活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