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以来纪律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刘旭
摘要:回顾我党95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倍感来之不易。这一切成果的取得就在于我们有铁的纪律作为保障。本文总结了95年来党在纪律建设方面的一些经验与举措,探讨了党的纪律建设与党的宗旨使命、党的作风建设、党的思想教育等各方面的关系,试图通过在以往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对于新时期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的启迪之路。
关键词:党的纪律;作风建设;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1-0011-02
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风雨兼程、披荆斩棘,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纵观95年的奋斗发展,它不仅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而且是一部不断完善自身的党建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党在纪律建设方面走过的近百年历程,从中可以总结出一些值得品评的经验和教训,这对于我们新时期党的纪律建设工作具有重大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围绕历史任务,始终坚持将党的纪律建设与时代使命相连
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的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将纪律建设作为一项历史任务加以对待。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例,当时党内部分同志对于要不要坚持领导权,要不要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出现了争论和迟疑。毛泽东指出,党内少数人没有正确估计战争的复杂性,对“既联合又斗争”的既定政策没有坚定地贯彻执行,丧失了政治立场,出现了对敌人节节退让的妥协现象,这些“只讲联合,不讲斗争”的策略是无视党的纪律的表现。为此,毛泽东重申了党的纪律:1.个人服从组织;2.少数服从多数;3.下级服从上级;4.全党服从中央。[1]谁破坏了这些纪律,谁就破坏了党内统一。为了肃清右倾主义给全党带来的思想混乱,毛泽东于1942年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针对党内教条主义严重、宗派林立的现象,他先后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报告,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1]可以说,无论是治党还是治军,无论是加强组织建设还是整顿思想作风,毛泽东都将党的纪律视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副良药,是重塑全党的重要思想武器。
二、从严治党,始终坚持以党的根本宗旨与政治理想为依归
自党成立以来,我们就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不动摇,党的一切方针路线都要服务于这一目的。早在1927-1929年间,毛泽东就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之所以要制定这些通识易懂的纪律,就是因为我们党拥有了第一支工农武装,而没有任何军队建设经验的党要发展一支区别于旧式武装的革命队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铁的纪律来塑造党的先进形象,主动赢得老百姓的信赖与支持。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就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以人民群众的拥护为最高标准。”[1]一言概之,“为人民服务”是衡量我们党员一切行为的价值标准和根本准则。纵观党的历史,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个的胜利,依靠的就是“三大法宝”——党的宗旨、党的理想和党的纪律。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2]这说明党的各种成功都无法脱离群众的支持,党的宗旨也必然要求党员始终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这种关系可以概括以下两点:首先,党的纪律和党的宗旨密切相关。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直以来都是党的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党的纪律则是贯彻各项政策的根本保障。两个“根本”一是目的,一是手段,前者必须坚定不渝地信奉,后者则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但两者都是武装全党的思想利器。其次,党的纪律是实现党的宗旨和理想的根本途径。中国的一切事情必须依靠党的发展,如果党员思想涣散,纪律松弛,不再代表人民的利益,甚至反过来成为危害人们的罪魁祸首,这样的党怎样带领我们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呢?而这一切都必须要靠党的纪律加以约束。
三、加强党性教育,始终坚持思想为指导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作风建设正是党思想灵魂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形象的一面旗帜,它事关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以及党的命运前途。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党的作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作风不正,形象好不了。”所以,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极为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早在农民运动时期,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就指出,当时农会中仍然残存着很严重的封建陋习,为此,他制定了“农民诸禁”,这些禁令为后来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打下了坚实基础,成为了党纪条例的最初渊源,这也为从思想上建党迈出了开创性的一步。在井冈山时期,当时有些干部流连大城市的繁华生活,不愿沉下心来扎根农村建设,一心只想走城市路线,为此,毛泽东发表了《论中共红色理论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一系列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走夺取大城市”的军事路线是行不通的,我们要摒弃这些歪思邪念,用党的纪律来确保路线的顺利实行。
回顾毛泽东同志每个阶段的治党治军历史,可以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打造一支意志坚定、作风顽强的政党,必须要从思想上开始抓起,反对任何形式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时移世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党性教育已经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下,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本领恐慌,不敢担当、不愿担当的畏难情绪有所上升,这样以来,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拒腐防变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就必然成为了党建工作的新方向,而严明党的纪律和党的规矩,也必然成为党纪教育不可回避的内容。总之,思想上建党一直以来就是我们贯彻始终的建党原则,它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惩戒为辅”的教育理念,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和成果,对于它的践行始终使我们走在作风建设的路上,永远身怀远虑,永远高瞻远瞩。
四、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始终发扬居安思危的“赶考”精神
“赶考”是毛泽东在1948年西柏坡时期提出来的一个命题,提出的背景恰逢我党历史任务即将发生重大转变,即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变,党的任务由领导革命向领导国家建设转变,党在国家中的地位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3]这种巨大的转变让部分党员在思想上开始有所松懈,骄傲自满、贪图享乐,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开始在全党中蔓延开来。针对这些微妙的变化,毛泽东果断地意识到:“如不尽快加以遏制、任其蔓延,对全党将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1]所以,毛泽东把进京比喻成“赶考”,是对党在取得胜利后能否经受考验的一次测试。为此,他提出了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两个“务必”寓意丰富,思想高远,这里面包含了治乱兴衰的历史借鉴,也包含了对人民政权长治久安的期盼。
五、反对自由主义,始终坚持党在民主集中制下的人人平等
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党的规矩,是不是就是压制个人的自由?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坚持党的纪律与保持个人自由并不冲突,坚持党的纪律也并不意味着不要自由,而是说要反对自由主义。“自由”与“自由主义”是有区别的。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理论,它不是由哪个学派或哪个思想家提出的,而是包含了一些相近思想的理论主张:它们强调个人利益,认为个人利益应该优先于社会利益;强调权利平等,但对于形式平等的强调又多于对实质平等的重视;它们鼓励价值的多元性,却不注重普世价值的共同作用和意义。这种开放的特质使得它成为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主义滋生的土壤,而各式各样的糖衣炮弹也无孔不入地侵蚀着我们党员的精神堡垒,一些敌对势力从未停止对我们的演变,他们以各种诱惑、拉拢腐蚀着我们的党员的思想灵魂,从而导致了党内出现了一些自由散漫的风气,一些享乐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均有所抬头,使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在此种情况下,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坚决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个人盲从,成为了新时期下对每个党员的纪律重申。当然,强调权力集中不是不能发表个人意见,也不是要抹杀个人民主,相反,强调党的纪律就是要保证每个党员的实质权利,实现党纪面前的人人平等。这里的“平等”有三层涵义:1.每个党员都要遵守党的纪律,没有任何人拥有特权,不管其职务高低、资历长短、功劳大小,在党纪面前一律平等;2.党章赋予每个党员平等的权利,任何党员需要平等地承担义务;3.如果违反了党的纪律,任何党员都要接受处罚,没有任何人可以逃避。从延安时期的黄克功到建国以后的刘青山、张子善,再到如今的周永康没有例外。不难发现,这些严重违反党纪国法的人都曾经对党和人民事业做出过贡献。
由此可见,任何民主都不是无限制的,无限制的民主只能是虚伪的民主,一切自由到无法统一思想的自由都是毫无价值的。一个毫无顾忌、随心所欲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一个真正的民主是在保持个人有限自由的基础上,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下所能达到的权力集中。在党历史实践中,我们一直秉持着民主与集中双向发展的原则,在民主的基础上强调集中,在集中的指导下拓展民主,这就是我们一贯坚持的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它贯穿于我们党纪党章的每一个环节,展现出了强大的政治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王军仁.中国共产党纪律教育的历史演进[J].执政党 建设,2015,(5).
[4]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 版社,2016.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