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
马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管理实践活动。相对安全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来说,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开展相对较晚,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盲目建设、缺乏实质性等问题,针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思路。
1、我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部分核电企业、煤炭企业成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先锋军,开始了核安全文化和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此后,我国石油、化工等高危行业企业也陆续开展了安全文化建设。2010年之后,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国家安监总局也适逢其时推出了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各省市也紧随其后纷纷开展省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此举有效推动了全国范围内各行业、各地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处于初级阶段,安全文化建设与人们所期望的安全生产形势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之间对安全文化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同,导致安全文化建设相对不平衡。
具体来说,从行业上看,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主要集中在煤炭、石油、电力、化工、核工业、建筑、航空、铁路、冶金等高危行业,尤其是煤炭、石油和核工业这三类行业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普及率较高,覆盖范围广,而我国的金融、物流、教育、卫生等风险较低的行业较少提及或开展安全文化建设。
从建设方式上看,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都是采用文化变革的方式,即由企业高层领导发起,依靠安全管理部门的宣传,从企业内部自上而下推动,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而采用行为改变方式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较少,该种方式建立在行为和文化相互影响的基础上,从不安全行为的纠正入手,从企业内部自下而上开展安全文化建设。
从建设内容上看,我国大部分企业主要从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态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四个方面进行安全文化建设,而部分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内容只包括了安全物质文化和安全精神文化。这两类建设内容的共性都是重视安全文化的精神层面文化建设,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载体宣传安全精神文化。
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具体的安全文化建设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因安全文化定义模糊而存在盲目建设的情况。目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对安全文化的定义都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在对安全文化定义界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内容没有边界,只要跟安全相关的各项活动、事宜、制度和行为规范都成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安全文化建设成了一个无所不装、无所不容的“大容器”,最终结果是总体安全文化建设水平不高。
(2)安全文化建设只重视表层形式,实质性内容太少。很多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时更注重形象工程而忽视了实质性的内容建设,例如部分企业设计的安全文化手册,前几页都是之前来企业参观过的各层次领导或名人的题词、合影,而真正介绍企业推崇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等实质性内容的篇幅较少,企业安全文化手册变成了企业宣传手册,没有真正起到传播安全文化的作用。
(3)部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业绩提升起不到真正的作用。部分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由于缺少科学的理论体系为指导,安全文化建设内容与企业安全业绩的相关性较低,直接结果是对安全业绩的提升起不到作用。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某省一家获得“省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的公司发生三人死亡的安全事故。
(4)缺少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定量测评工具,而不能准确把握安全文化建设程度。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国的大部分企业,无论是安全文化建设比较好的企业还是安全文化建设较差的企业都不清楚企业自身的安全文化建设水平,更无法得知与本行业企业、国内外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水平之间的差距,对于本企业下一步安全文化建设的重心和方向常感到束手无策。
3、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
要预防事故,必须建设高水平的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必须要把握以下几点。
(1)以安全理念为建设核心。安全文化建设包括安全理念建设、宣传安全理念的载体建设以及安全理念培训等方面,无论怎么建设都要以安全理念为核心,要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理念的理解程度,使管理者在管理工作过程中,一线员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能够主动运用安全理念,将安全理念转化为优秀的操作实践,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2)以安全业绩为建设导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改变员工的不安全动作,提升企业的安全绩效。因此,安全文化建设不应该只注重安全理念的多少,也不应该只注重安全文化载体的多少,而应该是安全业绩的提升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导向,不但要注重安全理念与安全业绩的关系,而且要注重安全文化载体对安全业绩提升的作用。
(3)以评促建,持续改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遵循“测评—需求分析—规划—建设实施—再测评”的动态循环模式,并通过安全文化测量和安全文化建设水平评价两条反馈回路,不断循环,持续改进,逼近安全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而且随着环境、时间、管理层等的变迁,安全文化会不断变化,安全文化元素及载体需要与时俱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也需要通过安全文化测量来检验,以此来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建设内容,使安全文化建设有生命力。
(4)全员参与,群策群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及管理实践活动,在安全理念的提炼、安全文化载体的设计以及安全文化培训等安全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通过全员参与、群策群力,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管理活动积极性,发挥每一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此外,只有全体员工参与到安全文化每一个环节,员工才会深刻领会和自愿接受安全理念,将安全理念的认知转化为具体的安全操作实践。
参考文献
[1] 方强. 浅谈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建筑经济, 2011, 26(4): 14-16.
[2] 殷建华.电力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价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 2012.
基金资助:天津市201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TJGLQN1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