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有效性
刘惠
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一政策文件中明确指出,企业要充分借助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性和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价,并编制相应的审计报告。但我国国有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政策指引和统一标准限制。在评价方法应用不合理的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存在失实现象。本文以国有企业为研究主体,以企业业务环节和管理流程为主要内容,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国有企业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一、内部控制评价有效性的相关概述
依据内部控制的基本内涵,内部控制评价就是指对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一系列制度、方法和措施进行全面评估,既要考虑到内控制度本身是否具备可执行性,还要对内控系统运行流畅性进行全过程评价。通常认为,内控评价工作从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这两个方面展开。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评价重点在于内控制度的运行,包括内控执行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并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信息支持;而第三方审计机构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则更多关注财务报表信息,以财务信息准确性、内部管理有效性和业务流程规范性为评价维度。一般情况下,企业会采取内部审计部门为内控评价主体、外部审计机构为辅助工具的形式,定期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而外部评价通常是为了满足企业财务审计、政策法规以及管理质量提升等目的;内部评价则是为了突出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并有效发挥内控评价在会计信息质量、业务流程设置以及资产运营保值等方面的作用。此外,从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层面来说,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模糊评级法、穿行测试法等。企业需要联系自身管理需求,选择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
依据国家对现代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及内部控制评价指导等相关文件,联系行业特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及管理需求等关键因素,针对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的制度建设、风险防范、业务控制以及监督审计等全过程,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将COSO模型中的五项要素作为内控评价的一级指标,并对一级指标内容进行细化,作为二级评价指标。具体来说,指标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控环境
影响企业内控环境的重要因素包括规章制度、顶层设计、岗位权责、文化氛围、企业工作效率以及员工职业道德等要素组成,因此,国有企业内控环境维度的评价指标设置也应当满足这五项要素的管理需求。其中,制度建设包括企业内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它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操作提供制度保障,也是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依据;组织机构设置则关系到企业决策机制的完善性和管理体系的规范性,只有在权责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下,才能将投资决策的责任落实到岗位层面,并减少内部舞弊现象的发生;文化氛围构建是指在同一战略目标引导下,提升员工对内部管理制度的认同感以及日常工作的道德感,营造团结一致、诚实守信、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员工个人的能力与素质对于企业工作效率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在这一维度中,企业要重点关注员工培训情况,以员工培训机制运行情况和员工自我成长作为评判标准;员工职业道德系需要企业文化氛围的逐步渗透,还需要企业做好日常道德教育工作。制度、文化、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共同组成内部控制环境基础,因此,在内部控制评价二级指标建设过程中,可以以这五项内容作为评价指标。
(二)风险防范
通常情况下,风险防范过程涉及到风险因素识别、风险内容分析、风险危害评估和风险应对策略这几个方面。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来自市场环境、财務管理、法律诉讼、资产运营等多个方面的风险因素影响。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业务经营特点,对业务环节中的风险因素和关键环节进行识别、分析和防范。因此,该维度下二级指标的设置应当以风险因素识别、风险内容分析、风险危害评估和风险应对方案作为主要内容。
(三)控制活动
1.采购业务
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的采购业务覆盖范围,主要包括商品制造原料、无形资产引入以及办公福利用品等。在设计二级指标时,要考虑到采购计划执行率、采购申请规范性、请购审批有序性、询价环节有效性,商品采购协议完善性、特殊物资质量、采购付款可控性、采购评估分析准确性等指标内容。
2.销售业务
凡是涉及商品发行销售环节,其二级指标设置都需要围绕着销售与回款业务。这一环节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应当包括:销售价格设置合理性、销售价格调整灵活性、客户资信档案管理完整性、销售合同签订流程规范性、发货凭证记录输入及时性、售后服务满意度、收入核算,准确性、应收账款回收率等。
3.资产管理
国有企业的资产一般涉及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仓库存货。其中,固定资产可以细化,为房屋建筑、机械设备、办公用品、电子设备等。对于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从资产日常维护频率、资产定期盘点频率、资产盘盈盘亏处理及时性、资产计提折旧合理性以及资产报废处置规范性等方面设置二级考核指标;企业无形资产通常以专利技术、著作版权、土地使用权等为主要内容。因而,其评价指标应当包括:无形资产取得合规性、税款缴纳是否足额、无形资产摊销核算准确性以及无形资产处置评估合理性等;企业对存货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可以从存货验收、出库、入库、管理等环节的规范性入手,还要评估存货周转效率、货物运输效率等内容。此外,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避免资产价值流失、确保资产运营增值是资产管理环节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设置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权重时,应当着重考虑资产管理环节。
4.资金管理
现阶段,金融政策频繁变动给国有企业的融资活动带来了影响,尤其对于一些融资渠道相对狭窄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应当围绕融资决策科学性、资本结构合理性、债务利息偿还率、融资方式适配性、现金流动速率等内容展开;投资活动主要是对资金运营环节的控制,指标设计如下:投资决策可行性分析是否全面、投资风险是否在可控范围之内、投资成本与收益回报是否均衡、资金预算计划是否贯彻落实、重大投资项目审批过程是否规范等;资金管理活动则是针对国有企业资金收支活动的控制,涉及到支出审批、成本核算、财务报销、报表编制等环节,不仅要考核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还要注意对支出关口进行严格控制,避免企业内部存在徇私舞弊现象;红利分配环节主要考核资金留存率,在设置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时,要考虑到企业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以股东满意率、投资稳定性、内部资金充足性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四)信息沟通
企业内部信息对流互通效率、以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因此,信息沟通环节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主要是对企业信息采集、信息传输渠道、信息传输时效、信息传达与反馈以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情况等内容进行考核。
(五)内部监督
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一般包括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全面反映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其中,监督主体独立性、缺陷认定及时性、信息披露合规性是影响企业内部监督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内部控制评价指标设计时,可以将这三项內容作为二级指标。
三、国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一)完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
顶层设计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方向,而企业管理层人员也是为企业制定经营目标、部署发展战略的核心主体。因此,只有在管理层推动、上行下效的管理体系下,才能贯彻落实内部控制的各项措施。在这一过程中,为了确保国有资产运营的安全性,管理层人员应当发挥带头作用,在当前决策机制的基础上设置“三重一大”管理制度,提升各项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其中,“三重一大”制度应当涉及到议事方式、决策机构、控制流程等,尤其要注意,企业一切重大经济事项,都必须要在监事会监督和联签制度下进行,避免“一言堂”现象。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工作的运行,必然涉及到权力与责任界定。在组织架构设置方面,国有企业应当以独立的内部控制管理部门作为责任部门,在财务管理部门、监督审计部门、物资采购部门、信息技术维护部门以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实现对企业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的多方面控制。此外,采取有效的强制和激励措施,将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果与归口部门的绩效考核直接联系,通过严格的激励手段和奖惩制度,规范下属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工作行为,确保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
(二)实现内外部共同监督
一方面,国有企业需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该部门隶属于监事会,主要承担着内部稽查和内控监督职能。审计部门不仅要参与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定期编制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反馈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并对出现问题的部门提出整改意见;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还需要对预算管理、成本控制、风险评估等业务流程进行监管,加强对关键环节的全过程控制。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还可以发挥外部审计作用,定期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运行进行审计和评价,及时识别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与漏洞,并依据审计报告整改内部管理流程,实现内部控制闭环管理。
四、结语
总的来说,国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是企业适应宏观政策和微观经济环境的必然选择。在评价过程中,应当联系COSO模型,从内部控制的五个基本维度出发,分别设置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对内部控制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价与打分,并针对评价反馈信息,做好后续的整改工作,有效提升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成效。
(作者单位: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广安市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