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似性理论影响下英汉名词性领属结构的对比研究

    【摘要】近年来,领属关系的句法表现形式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作为语法范畴的领属在具体语言中的表现并不一定相同,不同语言在表达领属关系的结构上有很大差异。本文拟从象似性理论中的距离象似性出发,对比研究英汉修饰性领属结构的异同。经探究发现,汉语中“的”的隐现,部分符合认知语言学中的距离象似性原则。而英语领属结构中既有属格s又有of结构表达,反映了英语国家人民既習惯顺序又习惯逆序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名词性领属结构;象似性理论;距离象似性

    【作者简介】王莹莹(1994.06.09-),女,汉族,河南人,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外语教学。

    一、象似性概述

    1.国外研究。美国哲学家皮尔斯对符号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首先提出了象似性原则。根据他的理论,符号可分成象似符、标志符和象征符三种。Haiman(1985)将象似现象分为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话题象似性、句式象似性等六种主要类别。其中距离象似性所代表的含义是在人类认知思维上比较相似的词汇,会在语言结构的时间和空间上更接近,即概念距离相近,在表达时语符间的距离也往往靠得很近,其典型表现即为领属结构。

    2.国内研究。国内有许多学者进行了象似性研究。沈家煊(1993)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句法的象似性、象似原则与其他原则的关系、象似性的认知原因、汉语句法的象似性这五个方面深入探讨了象似性。王寅(1999)总结了当前语言学家在象似性方面所作的研究,同时重点讨论了距离、数量、顺序和标记象似性。他提出如果语言学家想要搞清楚思维与语言的关系,象似性理论可以提供重大的线索。赵艳芳(2001)提出,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是指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即语言结构直接映照经验结构,是从认知方面探究语言形成的又一种方法。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象似性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了解人们的认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二、领属结构概述

    领属关系的句法表现形式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课题。杜丹(2016)总结汉语修饰性领属结构的主要句法表现形式是“N1(领有者)的N2(被领有物)”,英语主要句法表现形式是“N1(领有者)s N2(被领有物)”和“N2(被领有物)of N1(领有者)”。以下是国内外对领属结构的研究。

    1.国外相关研究。国外三个主要语言流派对领属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它们分别是传统语法、生成语法和认知语言学流派。传统语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是Jespersen,他认为“my,his,our”这类物主代词显示的是所有关系。他还提出应该把它们看成是表示所有关系的形容词词类,而不是所谓的发生曲折变化的物主代词。转化生成语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他认为“sincerity,refusal”这种词汇是基础生成的而不是转换生成的。他指出了另外三种形式转换生成方式:可让渡,比如Toms book;不可让渡,比如Toms foot;名词性短语,比如Toms arrival。认知语言学学派以Langacker(1991)为代表,他认为有很多种方式可以表达所属关系。英语中领属结构有明显的标记,像“s”或者“of”。

    2.国内相关研究。王君(2006)以领有者、领有物和表另有的语素为切入点,采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原型理论与距离象似性理论分析了汉语中领有语素“的”的隐现问题并解释了代词可以作定语的情况。戴玉珊(2010)从认知参照点模型出发,对比分析了英汉名词性领属结构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上研究中,大部分学者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做得还不够充分。本文将基于象似性理论,对英汉所属结构的语法意义进行对比研究,揭示英汉领属结构的异同点。

    三、英汉领属结构对比

    1.相同点。距离象似性在汉语修饰性领属结构中有两方面的体现:第一,领有者(下文用NP1代指)必须是表示人称的代词,同时包含了双向的领属关系,如例(1)b;第二,NP1必须指代明确,并表示某单个实体,如例(2),这时“的”可以隐现。

    (1)a.我的手/自行车。

    b.我(的)爸爸/我(的)老师。

    (1)a 中,“的”不可隐现,因为“我”与“手/自行车”并未包含双向领属关系,“我”可以领有“手/自行车”,而“手/自行车”不能领有“我”。而(1)b 例句中的NP1却包含了双向的领属关系,“我(的)爸爸/老师”即意味着“我是孩子/学生”。在这种情况下,“的”可隐现。以距离象似性理论为基础,从以上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具备双向领属关系的两个实体,一般情况下二者之间的距离会比只有单向关系的实体间的距离更接近。

    (2)a.我(的)妈妈很漂亮

    b.我妈妈都很漂亮

    c.我的妈妈都很漂亮

    (2)中,“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是直接指代的,因此它与领有者的距离也是最近的。Croft(1990)提出这样一个蕴含性语言普遍特征:如果某种语言有两个语义相近的构造,其结构在语言距离上有所区别,则它们在概念距离上也有平行的语义区别。

    在英语中,表示修饰性领属的结构主要有两种:领属者前置和后置。领有者在句中的位置不同,那么该结构的合格程度也因此发生变化。例如,前置形式的合格性在以下例词中是逐渐减弱的:my foot/the dogs foot/his honors nature,后置形式的合格性在以下例词中则依次递增:the foot of me/the nature of the honor。从这两点观察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当领有者在自然界生命等级排序中越靠前时,其前置形式就越可接受;第二,前置形式往往表确定指称,后置形式却通常表示确定指称。

    2.不同点。虽然英汉领属结构形式距离受到象似性理论的制约,但其领属结构仍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英语修饰性领属结构中,当领格定语处于限定语的位置时,那么冠词、指示词理论上是不可以出现的,如例(3)。不仅如此,冠词与表示领属结构的“s”同样也是不能同时出现的,如例(4)。但是有一种情况是例外的,冠词与指示词可以与表示领属结构的“of”同时出现,比如例(5)。

    (3)a. my a pen

    b. a my car

    (4)a. the Marys book

    b. Marys the book

    (5)a. the fastener of my cloth

    b. a friend of mine

    在汉语中,表示定语的标记词只有一个,那就是“的”。它的功能比较强大,可以用于领属定语、属性定语、形容词定语、动词及关系从句充当的定语等结构中。与汉语不同的是,英语具有多个表示定语的标记词,如领属标记“s”“of”,形容词构词后缀-al、分词形态-ing和-ed以及关系代词that、who等。

    另外,汉语会有“尽前省略”的情况,即位置比较靠前的定语,最容易省略“的”。相反,紧挨着核心名词的领属语不能省“的”,如例(6)a。而那些可以省略“的”的领属定语假如单独直接修饰核心名词,必须带“的”,如例(6)b与例(6)c。

    (6)a.学校的(的)王校长(的)学生(的)老公的孩子

    b.学校王校长的学生

    c.学生的老公

    但是不论英语领属定语有多少,“s”和“of”都不能省略。例如:

    (7)She is the grandmother of the only son of my friends first wife.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汉语不受形态上的限制。汉语中所有的领属结构均为参照点在前,中心语在后。而英语则不同,英语要遵循其形态上的结构。刘宓庆(2006)认为,英语既有顺序思维,也习惯于逆序、混合式思维。所以在英语中,人们习惯于使用所有格“s”,又能够接受of结构来表示领属结构的用法。

    四、结论

    本文探究了英汉名词领属结构的异同点。在英汉领属结构的探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其表示领属关系的语言形式既存在共同点又有显著差异。例如,在语言形式上,汉语只有“的”这一种形式来表示领属关系。同时表示领属关系词语的位置遵循所有者在前,被所有者在后的顺序。而英语则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s”,另外一种是“of”。同时所有者与被所有者的位置因选择形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充分说明了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认知上存在差异。对于汉民族来说,他们更偏向遵从某一事件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而英语民族在多数情况下,则更多地注重认知对象的空间结构形式。

    References:

    [1]Haiman, J. Natural Syntax: Iconicity and Eros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2]Langacker, R.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Ⅱ: Descriptive application[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3]Croft, W. ?Typology and Universal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4]杜丹.英汉修饰性领属范畴的类型学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

    [5]戴玉珊.英汉名词性领属结构对比的认知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7]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8]沈家煊.句法象似性問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2-8.

    [9]王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5):4-7.

    [10]王君.英汉名词性领属结构对比的认知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2006.

    [1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