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周淑芳 周晓雨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方式和价值观念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一线教师自身的课程教学经验,首先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四个部分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现状做了分析,然后从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师资队伍以及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强督导评估五个方面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举措,进一步完善了课程教学体系。

    关键词:课程改革; 内容; 方法;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0? ? ? ? ? ? 文獻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0-135-002

    随着社会科技、经济和教育水平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已然成为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等院校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高校广泛传播的主要渠道,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不仅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基本依据,也是实现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因此,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做到入脑入心,将外化的理论学习内容转变成内化的价值导向,把握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前进方向,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一、思政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对象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00”后的新一代大学生,作为“微时代”下的网络原住民,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与其成长的多元化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面对科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受其影响,新时代大学生的观念也渐渐不同,社会良知和道德观念与过去相比较而言更加趋于成熟和理性,价值取向更加趋于多元化,但由于其生活阅历的局限性,导致认识和思考问题不够全面,在面对一些错误的文化和价值观的时候,辨别和评判能力降低,特别容易在较多的不良诱惑中迷失自我,对学校安排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热情和主动性,使得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现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

    (二)教学内容

    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1],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客体地位,课堂主动发言较少,参与热情不高,参与度较低。教师讲授内容主要依据教材,虽然教材内容不断更新完善,但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传统的师生教学、师生互动给当代大学生所提供的信息量,与其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量相比,如同沧海一粟,部分教学内容的实效性、时效性与学生内心渴望得到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另外,教学内容的选取受制于教材的编写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过于注重教育内容的表面化研究,忽略了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成长和成才的教学实践问题,难以实现学生多层次和个性化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方法

    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应用的依然是单向灌输式和填鸭式的理论教学方法[2],缺乏与学生的日常双向互动和沟通,难以针对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化教育,这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新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这种单一的、单向传递知识的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网络科学和信息新技术的发展趋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应该只是注重知识传授、理论学习,更应该是注重知识背后的价值观引导,注重科学理论与日常生活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产生共鸣,接受正确的思想熏陶,让其终身受益。

    (四)师资队伍

    目前来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教师依然停留在表面化教学的水平上,往往只满足完成基本的教学工作量和学生不给自己“差评”,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全局性和长远性的思考,未能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发挥应用的力量。很多教师忽视持续性学习的动力和冲劲、缺乏创新精神,不能很快跟踪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更不能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带领学生进入较高的知识层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沿用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模式,这就使得许多教学内容难以以多样性、灵活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理论及实际问题上缺乏深入的讲授,未能透彻讲解,因而很难同班级学生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各种资讯瞬息万变,让人应接不暇,思想政治课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担负着理论知识传播以及学生道德品质塑造和引导的全方位育人的重任[3],因此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时刻进行自我检查,不断深入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调查和研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做到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二、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举措

    (一)创新教学理念

    教师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牢固掌握新一代大学生这一特殊而又重要群体的认知能力、学习基础和发展需求。例如,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也在不断更新,沉淀下来的是优秀行为和价值观念,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面发展和延展的理论源泉。而各种文化类型又丰富了大学生的思政课堂教学,拓宽并充实了他们的思想内涵,让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不断进步,基本实现了健康向上的发展目标,是丰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必要路径,因此我院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作为大学第一年的基本素质类必修课,教师负责整理推荐经典阅读书目,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阅读经典书籍分享活动;开设课后网络小课堂,精选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联的资料片和故事片,定期发送到网络与学生分享;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安排组织学生参与学术报告、开展“我的课堂我来讲”等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围绕热点问题开展有意义的社会调查、进行参观访问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课堂和课后的有机结合,以此构建“系统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推进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改革,构建集课堂教学互动、课后专题辅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一体的教学平台。

    (二)优化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第一课堂理论教学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两部分。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内容应该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由任课教师精选、优选案例,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采取讲授、讨论、辩论、演讲、案例分析等形式,指导学生在讨论、辩论中学习消化理论,把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两者相互结合,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等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學习和实践过程中的所得所想,从被动的“要我说”转化为主动的“我要说”,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以及交流沟通的能力。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读书、公益、校园文化主题宣传片拍摄等活动,同时实践教学还可以通过依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利用假期时间,开展参观、考查等调研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自身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定的基础。

    (三)改革教学方法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新型的思想传播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随着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重塑了社会舆论的发展方向,大学生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主力军,在年龄、经历、生活习惯等方面易于接受微平台、视频平台等新型传播方式。因此,作为信息化时代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合理利用媒体平台[5],按照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大学生自身特征的改变,及时调整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与方式,积极探索教学的新形式和新方法,改变传统说教方式,采用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宣传教育模式,以平等交互、启发引导的交流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用合适的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最大可能激起新时代大学生对待学习和生活的兴趣与热情。

    (四)强化师资队伍

    专业的事必须由专业的人去做,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团队必须由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养的专业人员组成。传播理论知识的关键在于老师,传播者,首先要做到自己明道,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弘扬和传承的使命,把握富足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积极学习不断自省,才可以引领并起到示范作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一方面,要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思维,站在政治的角度分析问题,全方位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之魂。另一方面,专职教师以自己的知识、能力、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以达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推行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的集体备课、相互听课、专题研讨和集中命题制度,组织开展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研修,加强大学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培训和师德师风建设[6]。

    (五)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强督导评估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多是以理论考核为主,这种单一的评价考核方式已经无法做到全方位衡量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因此,可以改变以往以单纯理论考核的方式,采取理论考核+社会实践调查+个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加强教学督导,及时了解课程教学情况和学生反馈意见,适时组织评审会议,及时纠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督促教,以察严教。

    高校思想政治课承载着当代大学生“成为某类人”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课要结合自身课堂教学和当代大学生特点,转变教育观念,以思想政治课课程建设为重点,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基金项目:2019年安徽省质量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9SZJY167

    参考文献:

    [1]舒文娟.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青年时代,2018(10):62-63

    [2]郝达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黑河学院学报,2017(1):108-109

    [3]郭巧云.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11):42-44

    [4]韩喜平,王晓阳.论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结合,学科与课程建设,2019(10):68-71

    [5]李林海.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的三个维度,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9):115-117

    [6]黄家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堂教学范式改革的原则和路径探析,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5):16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