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的策略

    王绪东

    摘要:为强化我国初中学生的公民素养,使之养成文明守法的生活习惯,中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应当将法制意识教育设置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与关键性任务,通过充分利用学科教育资源、联系社会发展与多数学生的价值观,开展全面、系统的法制意识培育活动,使缺乏社会经验的中学生接受任课教师的指导与规训,加深中学生对法律知识、法学观念的理解与认识,以此从不同路径入手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与精神面貌的形成。本文简单分析了在初中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际意义,并探究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发展的教育策略,希望可以为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關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制意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道德作为人们开展活动的重要准则,而法律是国家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的硬性准则。为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法制观念塑造效果,降低新时代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保证当代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初中道德与法治指导教师应当利用课上教学时间对学生施加持续的指导,面向多数初中学生详细讲解具备较高生活实践指导价值的法制理念与法律条款。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肩负着国家未来接班人的重任,所以,必须要引起对道德与法治的高度重视。作为教师,也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进而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以及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不足

    (一)教师队伍教学能力较差,无法保证专业性

    多数思政教师的法律素养不足,并未系统性地学习过法律知识,不了解我国新颁行的各项法律、法案以及学科基本原理,难以在法制意识培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初中学生提供有益的指导与帮助。任课教师忽视对法制教育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不重视制定并实施完善的教学计划,习惯于利用课余时间穿插着讲解零散的法律知识,未能面向初中学生深入剖析法制精神的思想内涵与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现实意义,教师所组织的法制教育缺乏实质性内容,育人效果不佳。

    (二)教学方法单一,实际效果不佳

    思政教师所组织的课上法制意识培训活动偏重于讲解基础性的法条知识,所举出的示范性案例与初中学生的个人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距离,无法保证案例的概括性、生动性、直观性。初中学生难以在教学活动中长期保持高度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对法制观念与法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呈逐步递减态势。指导教师未能深入发掘思政课程中与法制理念有关的内容,难以通过改变教学策略、组织实践演练活动培育学生的法制意识,法制教育活动的理论性高于实践性,无法发挥法制教育的行为习惯矫正与思想理念塑造效果。

    三、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仔细选取生活化教学内容

    教师在有限的课程内充分结合教材内容,不断选取出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内容,确保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们都能够充分利用课上的时间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师在讲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主题教学活动。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的观点,营造互动式的教学氛围,让全体学生都能够获得极强的课堂参与感。另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要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根据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感受领悟能力以及每学期不同时间段的教学目标入手,把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热点事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紧跟社会热点、密切贴合实际生活、仔细选取教学内容和不断转变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养。

    (二)初中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渗透德育教育,拓宽学生的法律视野

    许多初中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是枯燥无聊的,难以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这是由于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教性,教育教学内容偏向理论,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导致道德与法治教育效果收获甚微。针对此类情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调整自身教育模式,转变教学策略和方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学生展示直观的教学案例,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学习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可以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还能够阐明更多知识点,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灵活运用网络资源设计教学实施方案。

    (三)营造法制化校园文化氛围

    任课教师必须通过营造体现法制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初中学生法制观念的形成与进一步发展,指导学习成绩优秀、表现积极的学生组织校内普法社团,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公示栏上绘制并张贴详细列举重要法律知识的手抄报、板报,并在教学楼走廊墙壁上张贴具备一定劝诫效果的格言与法律条款,使初中学生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法制精神教育与价值观引导,发挥校园文化的犯罪防治与不良习惯矫正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构建良好文化氛围,能够加强教学活动的实际影响力,使初中学生产生情感层面的共鸣与响应,促进部分初中学生法制观念与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能够在开放性的校园文化环境中逐步改进自身的错误观念与行为方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能够在以培育学生法制意识为基本导向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逐渐养成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公民意识,并深刻地意识到依靠法律维护自身基本权益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此推动法制化社会的建设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春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2020(11):39-43.

    [2]龙玲.守护云端 ?共“课”时艰——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实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0):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