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陈学红

    摘要:长久以来,毛泽东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谋幸福、重塑大国尊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止。它来自于青年毛泽东的远大志向,也就是改变原本任人宰割、一盘散沙的局面,为全天下的中国人民谋求幸福。毛泽东精神不仅仅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在民族精神之中注入了新的内容,融入了每一个渴望民族复兴中国人的心间,从而不断激励每一位中国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关键词:毛泽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2-0022-03

    DOI:10.16654/j.cnki.cn23-1464/d.2016.12.008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从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最伟大的梦想。在这一个梦想的探索与奋斗的过程中,毛泽东成为领导中国人民改变自己命运,改变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所以,本文将毛泽东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希望可以通过研究,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一、毛泽东推动民族解放,开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鸦片战争让西方强国打开中国的大门,同时也让中国看到世界,明白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带来的冲击,从而让中国人都形成了一个共识——学习西方,走上西方的工业化之路。

    中国最早的工业化是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成立作为其标志,也标志洋务运动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但是内忧外患的影响,使得洋务运动的实际内容变成为各地督府本地军事工业发展的条件,不断壮大自身的军事实力。当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才让中国人认识到,想要将中国的工业化实现,就必须先将清政府推翻,然后建立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

    但是在面对被瓜分的旧中国时,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如果缺少自我牺牲的精神,不将全国人民都团结在一起,想要实现民族的真正独立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将资产阶级作为主导的辛亥革命没有带来民族的解放。

    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引导下,彻底摆脱了共产国际的控制,坚持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利用土地改革,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在经过十四年抗战与三年解放战争之后,在1949年正式成立了新中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开启伟大民族复兴之路,这无疑成为毛泽东最为重要的贡献。

    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奠定核心的领导力量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就利用马列主义理论来支持党的建设。但是因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人数偏少,而农民和其余的小资产阶级的人数偏多。在面对着一个特殊国度的时候,想要建立出广泛的群众性马克思主义政党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经过不懈的努力之后,才真正解决了中国应该建设一个怎样的党,怎么去解决党建设的问题。

    第一,从思想上建设党,不断加强党性教育以及思想理论教育,这需要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支持。在面对中国特殊国情时,因为城市区域中的反动统治力量较强,所以,革命工作的中心转向了农村,依靠农民与其余的革命力量。这也就决定了党需要从农民以及小资产阶级中吸收大量的党员先进份子。为了保持党先锋队的性质,从古田会议开始,毛泽东就强调了党员应该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克服。这主要是依靠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帮助党员提升其理论和政策水平;同时,强化党性方面的教育,可以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中汲取营养,通过先进的文化教育理念来让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毛泽东将共产党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放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不脱离群众”上,将最高标准定格在“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与行动都应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上。就如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毛泽东的建党路线是先要从政治与思想上进行建设,然后再考虑组织上的建设。就算是工人所占据的部分不多,但是依旧可以建立一个工人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倡导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互结合。毛泽东说过:一个政党想要引导革命胜利,就应该依靠正确的政治路线以及组织上的全方位巩固。实现这一点,思想路线的正确性是强大的保证。对于思想方面的建设,第一条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虽然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形成了该思想路线,但是从全党来说,是在延安整风运动总结当时的胜利与失败之后才确立起来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报告当中,不仅仅是对实事求是什么,怎样才可以做到实事求是进行全方位的界定与解释,同时也论述了创造性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观与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之间的对立,从而号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的七大中,就实现了组织上、思想上以及政治上全党的高度团结,在思想政治路线的引领下,通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获取了胜利,也证明实事求是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

    第三,强调党风建设,三大作风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其余政党人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标志。党的作风更注重党的性质、路线以及宗旨的体现,同时将党的任务完成作为重要的保障。人民群众会根据党的作风来对党作出评价,然后采取相应的态度。党的作风建设直接關系到能否得到人民拥护、保持先进性以及取得胜利的问题。所以,毛泽东在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候,作风建设一直都是核心。党的七大针对党的生命与性质作出了最精辟的论述: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会产生一种新的工作作风,也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的联系起来,与人民群众紧紧依靠在一起,同时开展自我批评。只要能够坚持这三个方面,就能够让中国共产党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强调民主路线以及两个务必,是防治腐败,保持执政清廉的根本。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在回答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周期律”这一个问题的时候提出:我们已经找到了新的出路,完全可以跳出去。而这一条路就是民主。只有通过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有任何的松懈。只有人人都起来负责,才不会有人亡政息的问题发生。在成立新中国前夕,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要保持谨慎、谦虚、不骄不躁的作风,同时也应该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的作用。希望利用这一些话语,能够勉励中国共产党人。当党政府迁往北京之后,他依旧念着:今天是进京赶考,希望自己可以取得一个好成绩,但是不能学习李自成,不然就会失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取得良好的开端,民主路线与两个务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党的建设之中,还有很多内容,但是上述的内容却对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坚持并发展毛泽东上述的建党理论,并且通过创新改革来全面推进党的新工厂建设,确保党能够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所以,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其正确的党建理论就奠定了领导力量的历史基础。

    三、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多方面准备

    (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在曲折中前进,尽管出现一部分错误,受到一些磨难,但是为后续的建设却奠定了经验基础。在198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现阶段,我们所拥有的路线、方针与政策,之所以能够制定成功,主要是因为以往的成功借鉴和失败调整。这一部分不但包含了实践之中的成功,同时也包含失败与错误。但是,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不可或缺的资源,并且所能够提供的引导力非常强。

    首先,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拥有极多的经验与教训,但是还是需要弄清楚这一个建设的问题。当抛弃空想论后,将社会主义建设作为发展生产力的首要目标,就可以从实践去推动发展,才能迈上社会主义之路。其次,理论必定联系实践。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是马列主义以及别国经验的照搬与复制,也不是成功经验的一味推崇,而要按照国家的具体情况,让主观的认识与客观的实际相互配合,这样才可以避免决策方面出现巨大的失误。再次,加强党的建设。一直以来,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与全局。要完善民主集中制,在树立领导人威信的同时,还要确保领导人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受到监督,才能够真正完善社会主义建设。摸索社会主义之路是复杂的、艰巨的,如果没有全体党员的共同参与,集中智慧,就无法完成这一壮举。最后,维护社会政治生活的稳定有序。社会环境不稳定,一切都是空谈。运动式的社会经济只会让其更加的混乱,无法解决社会生活之中面临的矛盾,只有在有序稳定的社会环境之下,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够顺利的推进。

    (二)理论创新成果提供了理论准备

    社会主义建设,党已经形成认识的正确成果,而毛泽东同志在这一环节作出巨大贡献,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这里所指的成果,就是经验的总结,就是理论基础的核心支撑。

    对于这一部分的清楚认识,有实事求是的长期坚持,有党的长久坚持,也有群众路线的长久坚持;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中国国情以及历史地位的认识;在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发展商品经济,遵守价值规律,做好相互之间彼此的平衡;针对农业方面,需要充分认识到工业的主导作用,能够妥善处理重工业、轻工业以及农业之间的关系;懂得一切有利因素的调动,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针对上述这一部分,有的是已经取得成果,已经在发展中不断的壮大,也有的是因为各个方面的原因,无法长期的坚持下去,当然,也有的是因为在实践环节出现了偏差。但是无论是坚持,是放弃,还是出现了差错,都是值得我们重视并认可的成果,因为它所拥有的价值是无量的,对于理论的引导也能够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建立独立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在历史的进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但是依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而建立起独立的,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以及国民经济体系。就如莫里斯·迈斯纳说过的:中国经济发展并非西方记者告诉读者的那样,是蜗牛式的发展速度。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失误与挫折,但是人们依旧会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毛泽东时代,就是现代工业革命时代。

    在工业建设方面,全国固定资产呈现出成倍增长的趋势,发电量、原煤、棉纱等工业产品得到大幅度的增长,实现了原油的自给,并逐步建立航天、原子能、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交通运输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教育事业同样也取得了明显的发展;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在国防科技这一个方面。在1964年,我国成功引爆第一颗原子弹,这是国防科技标志性的时间。邓小平同志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还没有原子弹和氢弹,没有成功更多发射卫星,那么中国就不能够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国,也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一部分东西是一个民族能力的反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发达的标志之一。在这一个时期之中,我們培养出了大批专业人才以及党政方面的领导干部,逐渐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的骨干力量。

    四、“中国梦”对毛泽东“中国梦”思想的弘扬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在经过拨乱反正之后,坚持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说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提出了实现民主复兴的战略构想,那么邓小平所开启的新时期就是民族复兴科学发展战略目标真正制定的时期。

    如果不局限于概念的约束,就思想的实质来说,邓小平的中国梦贯穿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也对民族复兴的宏伟愿景加以描绘,也就是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20世纪80年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倍;第二步,20世纪末期,人们正式步入小康社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上一倍,成为小康社会;第三步,21世纪用30到50年的实践,希望将中国提升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上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就是中国发展进步的一个大概时间表,也是中国梦基本路线图的体现。之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对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将小康社会划分成为总体和全面两个部分,然后提出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提出了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概念,并且将中国梦这一个主题锁定。以胡锦涛为领导的中央领导,提出科学发展观,并且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并且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强化,明确党应该担负的责任,带领人民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民众伟大复兴梦,而“中国梦”在这一个过程中也呼之欲出。

    正是有了这些思想基础的支持,以及“五位一体”建设中物质基础的支持,在十八大闭幕之后,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思想。毛泽东曾提出:中国本身就属于一个大国,占据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但是对于人类做出的贡献,却无法满足人口比重的要求。面对这一个情况,就需要进行改善,从而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是对人类最大的一份礼物,也是对追求中国梦的老一辈革命家最深的纪念。

    五、结语

    历史,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今天,我们一直前进在170多年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追寻的大道上,而毛泽东为我们的前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阶段,我们应该将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了的,但是还没有做的事情开展起来,将还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也需要发展,并且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发展。今天的发展,是对毛泽东最好的纪念,是进一步推进其开创的伟大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