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综述

    于鑫宇

    内容摘要:学术界对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研究一直充满了争议,无论是哲学界还是思想,对于亚里士多德的争议从未停止。早期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一个看法是,亚里士多德自始至终都是对柏拉图的思想提出反对的,而且这种反对是强烈的,从未改变过的。然后后期对于这种观点的质疑逐渐出现。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对柏拉图的观点提出这种强烈的反对,是出于这样的观点,即他认为柏拉图的哲学是一个僵化的概念框架。学术界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所有著作是有着统一思想的、系统的作品,其中并没有什么事相互冲突和矛盾的。[1]而这种看法的确立,可以追根溯源到漫步学派。东方传统,西方传统,都继承了这个思路。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哲学思想 漫步学派

    一.亞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对比

    也许学术界对亚里士多德的批评是不公平的,或者说命运本身就对亚里士多德的学术研究道路铺设了太多的障碍。因此和柏拉图相比,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在研究界受到了很多误解,一方面,他的存世作品太多缺少,保存不完整,这直接影响了学术界对其思想的研究。另一方面,学术界对于亚里士多德的作品研究主要从研究其思想的角度出发,因而忽视了其作品的丰富角度,以及创新的形式。

    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研究,主要是聚焦于其美学思想,而且研究的重点角度,也是基于其对于柏拉图作品的批判出发。古希腊美学思想是艺术和哲学发展的结果。在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批判的意义是伟大的,无法忽视的。列宁就曾明确地肯定亚里士多德批判柏拉图的历史功绩,他写道:“当一个唯心主义者批判另一个唯心主义者的唯心主义基础时,常常是有利于唯物主义的。”[2]但是与此同时,黑格尔则与列宁的观点截然不同,他把亚里士多德看成是一个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和柏拉图路线的继承者,而他的这种观点,也遭受到了列宁尖锐的斥责。在我国,学术界学者普遍赞同的是列宁的观点。当时学界对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统一认为其带有强烈的唯物主义倾向,所以与柏拉图的美学观点是针锋相对的。

    在1978年8月,纪念亚里士多德逝世两千三百周年国际大会上,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费多拉科布洛斯作了题为《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关系》的报告。他认为亚里士多德关于存在和认识、关于世界、上帝和灵魂、关于艺术的模仿性等等的基础思想都来源于柏拉图的学说,是柏拉图主义的衍生物。同样,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特别是把概念分为种和属,也是基于柏拉图的辩证法理论才产生的。这种观点与以往学术界认为亚里士多德完全否认柏拉图哲学思想的观点截然相反,因此引发了学术界一系列的激烈的争议。凯西吉就明确的表示不能同意这种观点。但他同时也认可了一个事实,即亚里士多德虽然批判了柏拉图的学说,但并没有超出整个唯心主义的范围。不过,柏拉图的唯心主义趋向于二元论,有时就是二元论。而亚里士多德的唯心主义从物质和形式统一的思想出发,则趋向于一元论和经验论,并在这个基础上得出科学的和唯物主义的概括。可以看出,国内外对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的看法,从未停止过激烈的争议。而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于,其对于柏拉图思想,究竟是继承还是批判,当然,这两种观点都过于极端。然而学术界也有相同的一点,那就是在研讨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问题上,学者们普遍从唯心主义思想观出发,继而研究其思想。

    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政治功能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对于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研究,不单聚焦于其对柏拉图思想的批判与继承视角,开始从比较研究出发。即从政治角度出发,研究中西方中庸思想的异同,即将亚里士多德在伦理、道德、政治方面的思想与我国儒家思想相对比研究。

    我国古代的儒家中庸思想讲究执中原则,它是我国古代君主的治国治民之道和修身之德,具有政治与伦理范畴的特点。中庸是以反映当时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出现的。[3]中庸思想,并非现代人所理解的中立,平庸。中庸之道讲究修养人性。既包括学习之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规范,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兄弟也,朋友之交也。中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至德。

    亚里士多德受到古希腊传统思想的影响,他的政治观点中也有中庸思想。这种中庸政治体现在他对于城邦国的城池建设,规模,以及国体政治,君主思想上。从亚里士多德的对话作品《劝勉》中,学者们通过他写给塞浦路斯王子的一封信,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统治者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当然,这里也能看出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学园整体的政治目标思想是有所继承的。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实现理想政治的捷径就是掌权的政治领袖学习哲学。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中对政治的看法,与我国儒家学说的中庸之道有很大的共同点,因此学术界对于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政治的研究开始兴起。这种中庸政治,不单对于古希腊的城邦国建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多现代的国家建设,也有丰富的现实意义。这种中庸政治,其实和哲学上的适度原则保持一致,即强调适中,平衡,避免极端。而这种温和的境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适合的。

    三.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

    当然,亚里士多德不单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在西方美学和文艺批评史上,也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由于诸多历史原因,现存与世的亚里士多德美学著作只有《诗学》和《修辞学》。但是从内容和影响来说,《诗学》的研究价值远远大于《修辞学》,因此国内外对于亚里士多德的美学研究,一般基于其《诗学》。《诗学》只是亚里士多德在讲学时所写的讲稿,因此具体内容也并不是很全面,可以看出他本身并未打算将该作品公布于世。因此学术界发现其手稿时,手稿保存也并不是很完整,受到很到毁坏。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诗学》是我们今天研究古希腊美学思想的一部经典文献。另一方面,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所表达的美学观点是与柏拉图的美学观点针锋相对的,因此认为《诗学》是为了批评柏拉图的美学理论而写的。当然这一思想是以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批判而非继承观点为基础提出的。而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为艺术的本质下了一个定义,即“摹仿”,因此对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研究的另一重点就集中在“摹仿性”。

    维尔纳·耶格尔打破了以往静态的对亚里士多德研究的方式,运用发生学的研究方法,借助于一些曾经失传并且为现代的研究者忽视的亚里士多德的对话著作残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各个代表性的哲学著作的内在思想和逻辑的深入分析,证明了亚里士多德思想内在的发展历程,即其哲学思想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其早年在雅典柏拉图的学院跟随柏拉图学习的时期。该时期,亚里士多德完全处于柏拉图思想影响下,是个彻底的柏拉图主义者。第二个阶段是在柏拉图去世之后,亚里士多德到小亚细亚的阿索斯以及马其顿游历时期,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但是试图保留柏拉图思想中最本质的东西,那超越的和彼岸的存在。在第三个阶段,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在吕克昂教学,这个时期,亚里士多德完全转向了经验主义的研究方式,成了彻底的传统所认为的亚里士多德。[4]

    四二结论

    目前,我国对于古希腊哲学的研究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这首先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研究所积累的丰厚的成果,因此现在的研究力量强劲,热情澎湃,研究资源丰富。同时,由于学术研究发展和深化的需要,国内研究与西方研究的你追我赶态势,激发了学术界对亚里士多德的研究热情。另一个值得高兴的方面是,我国现在对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不单局限于其美学思想,哲学思想,对柏拉图的继承或批判,更加注重的是,对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与辩证,这种研究角度对我国的建设与发展是有实实在在的现实意义的。我国正在建设法治社会,法治社会的建设,除了对国体建设提出要求,同时对全体国民的思想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而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结合,有助于更好的实施我国的法制建设与整体国民素质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獻

    [1]Werner Jaeger.Aristotle:Fun-damentals of the history of his devel-opment[M].Oxford:Oxford At TheClarendon Press,1935,6

    [2]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313

    [3]罗祖基.试论我国儒家中庸与希腊中庸之异同[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03

    [4]维尔纳·耶格尔.亚里士多德:发展史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