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

    张兰兰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十分重要的内容。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语文知识、逻辑思维、想象力进行提升。同时,也可以实现心灵上成长和净化,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文章提出了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转变,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学生阅读興趣的培养、拓展课外阅读以及加强阅读教学内化多个方面,提出学生阅读教学的策略,以达到深化阅读教学、实现学生心灵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071

    对阅读教学的认识,普遍存在着一种误区:教师将阅读作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将主要的精力用在了阅读与写作上,而非是通过阅读,来实现对学生想象力的提升及心灵的成长。对于这种认识的误区,有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教师的教学理念略有偏颇,无法有效的领悟到阅读对学生以及所有社会公民的精神层面的意义。另外就是当下中学生有较为艰巨的升学考试的任务,在教学中很难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阅读的实践应用即解答应用题及作文上。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中,教师过分的重视学生的阅读的应用能力,而忽视了个人的内化。在大语文的教学理念下,对阅读教学不应该局限于对形式及教学应用的内容上,还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上的升华。

    一、教师要转变阅读教学的理念

    在当下我国学科壁垒森严的情况下,教师以及学生都会把“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内容,对阅读的学习,也单单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这种教学理念,实质上已经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所影响。比如,在数学、物理等学科中,许多学生所表现出的学习困难,很大程度上都是来源于阅读能力的不足,无法对学科知识点实现准确的理解。基于这种问题,在学生的阅读教学中,要能够转变理念,从“学习阅读”向“阅读学习”的理念进行转变,从“语文能力”的培养专向“学习能力”,达到阅读实践能力的体现。[1]为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深入的研究语文教学相关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思想,对于语文学科中较为先进的研究成果进行积极广泛的试验和应用,提高教学的技巧。比如,北大中文系教授、教育部聘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就指出,将哲学、历史、科技等各个领域都放入阅读领域,这种大语文、大阅读,很重要,书读多了,理解就深,语文水平自然就高。在语文课程的日常教学中,除了常规的教材内容之外,还应该更多的引入其他领域的内容。比如科普著作、历史讲义、新闻报道等。

    二、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中学生处在成长发育时期,在此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很难被动来接受阅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能够让学生对阅读产生足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的实际行动中来。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比重要高于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自我长期的实践来逐步提高,而阅读兴趣,需要教师来进行引导,而且若效果良好,可以很快地达到教育目的。只有学生建立足够的兴趣,才能够实现深入的阅读,自发的提高阅读修养和阅读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对于现代文的阅读,教师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由不同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阅读的训练。对于古代诗词及文言文的朗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设置相关的背景画面和音乐,来渲染语境的效果。除了语文课程中常规的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多种主题阅读。比如,在教师节期间,教师可以进行教师节有关的阅读拓展练习,或者是主题诗歌朗诵,使学生都能够参加这种阅读和朗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在阅读或者朗诵活动中,设置相关的奖励机制,为参加活动的学生提供一些物质奖励。

    三、广泛的开展课外阅读

    阅读不应有学科的界限,更不应该有课内课外的界限。针对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内容来说,课内的阅读教学更多的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而课外的阅读才是针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课外阅读要广泛的开展,但是也需要教师来正确的引导。对于中学生来说,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于课外的阅读拓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中学生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对于复杂的信息还缺乏良好的判断和理解力。[2]同时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的普及,各种信息内容良莠不齐。中学生接触到不良的信息增加,这些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不仅没有起到阅读教学的作用,反而还会将学生引入歧途。因此,在开展课外阅读中,不应该完全按照学生的兴趣方向来使学生自主的进行阅读,教师与家长要相互配合,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阅读体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要监督学生的阅读方向和内容。为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著作。在目前的教材中,有一些推荐的著作,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名著来使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是对于教材中所推荐的名著,都是一些较为宏大的长篇著作,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提升,才能够独立的完成这些著作的阅读。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名著导读,来实现学生的阅读拓展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专门的课堂时间,来介绍一些名著内容,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介绍老舍的著作《骆驼祥子》一书中,学生可能会对小说所描述的历史背景不甚了解,因此也很难体会出小说中的一些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很难产生一定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推荐由该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或者话剧,通过影视资料和舞台表演,来向学生直观地展现。通过观影体验,来吸引学生阅读原著作品,来达到更好的阅读体验。同时,除了语文教材涉及的内容之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其他优秀的课外读物,如经典国内外名著、优秀的大众期刊、学科的辅助教材等。对于阅读的形式,应该不限于纸质书籍,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搜索相关的内容,直接在线上进行阅读。为了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展的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如写读后感和读书笔记,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加强学生阅读的内化效果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思维上的提升和思想上的升华,这也是阅读的内化效果。无论是课内的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学习,还是课后的阅读拓展,所达成的效果是一致的。加强学生的内化效果,也是教学的根本。首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思想上的拓展。比如,在学习鲁迅的《故乡》课文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小说内容中词语与语句的掌握。其次,教师要介绍小说所描述的相关历史背景,使学生能够对其中的情节产生良好的理解。在对小说内容和故事情节熟悉掌握之后,教师就可以对文章中某些富有深刻内涵的语句和段落进行重点解读。这样一步一步地使学生认識到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从而实现阅读的内化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对课外的阅读提出具体的指导,指定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文学作品,比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小说,使学生能够逐渐地体会到作者的写作风格。通过这种课堂内外的阅读教学方式,学生对鲁迅的文学作品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进而达到有效的内化效果。另外,在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学习与阅读中,教师更要强调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初中阶段,学生所学习的文言文和古诗词内容较少,却是考试的重点。加大对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学习和掌握,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识。因此,在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学习中,要通过课内阅读和课外拓展,来促进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学习李白的古诗《将进酒》时,要多加朗诵,能够熟读成诵。为了提升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来表达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当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就阅读本身而言,不仅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社会公民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个人能力的主要形式。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应该激发阅读兴趣,通过良好的阅读训练,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建立终身阅读的信念。

    参考文献:

    [1]雷远明.中学阅读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应用研究[J].课外语文,2020(33):110-111.

    [2]余博,郭丰乾.中学小说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10):139-140.

    [3]廖晓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4):103-104.

    [4]岳蓉.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考试周刊,2021(23):27-28.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实验中学,山东 日照27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