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讨
张伟
摘要:在高职院校之中开办艺术设计专业的初衷是为社会输送专业型艺术应用人才,但伴随着服装设计、园林设计、装饰设计以及建筑设计等行业的快速崛起,当前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满足现有社会发展的需求,“工作室”制度的教育模式由此而生。本文主要针对在高职院校中选用的“工作室”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并从中寻找最适合其模式开展的手段,有效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9-0086-02
如今我国的教育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整个社会与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有了大幅提高,学生是否具备优秀的动手实践能力将直接影响其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在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之中运用“工作室”制的教育模式可以将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二者有效融合,可以充分增强学生的就业实力与专业能力。
1 “工作室”制教育模式概述
“工作室”制是对某种专业进行针对性开设的模式,是以传授学生专业动手能力与理论知识为主的一种新兴教育模式[1]。此种教育模式的出现可以有效改善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改变课堂之中仅仅传授理论知识的情况,并且提高了师生对实践能力的注重程度。在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之中应用“工作室”制模式可以将日后工作之中所需要具备的技能在艺术设计课堂之中具体呈现,可以将真实工作作为教学案例,以此对高职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在此教育模式之下,学生接受到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会明显减少,很多知识的讲述往往会围绕着具体工作开展。因此,“工作室”制模式完全符合当今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在高职院校之中开展此类教育策略可以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品质的技术型人才。
2 “工作室”制教育模式特征
2.1 师资结构更加合理
在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开展“工作室”制模式教学时,学校将会聘请设计公司之中的专业人员作为课堂教学的兼职教师,可以将其按照初级、中级以及高级设计师的标准进行划分[2]。课堂兼职教师具备专业的设计水平及开阔的设计视野,而将设计公司的兼职教师与学校内的专职教师进行混合教学,可以保证师资结构的合理化,大幅增强课堂教学质量。
2.2 施行开放式教学
工作室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一个小型的公司,在此教育模式下,其中CEO领导团队可以与成员一同合作完成校内设计项目或者任务。在“工作室”中学生会具备极强的好胜心,既可以培养学生协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其日后就业专业水平。
2.3 将就业作为中心导向
当高职院校开展“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后,设计专业的教师与企业设计师之间可以共同签订设计项目与业务,学生可以在“工作室”之中共同完成教师手下的设计项目与业务,从而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基础。
3 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开展“工作室”制教育模式现状
3.1 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偏低
在应用“工作室”制教育模式时,教师是学生在动手实践与理论学习中的辅导者与指引者,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高低与教学水平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效。从近期开展的“工作室”制模式教学成效而言,很多高职学校内部仍然存在着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自身能力素养偏低的现象,高职教师往往注重于传授给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这种现象的出现本质上还是因为教师自身实践能力较低,仅仅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却无法将理论知识点应用于实践过程中[3]。
3.2 教学手段僵硬陈旧
在艺术设计课堂之中高职教师往往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选择将会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成效。但当前在艺术设计课堂之中应用的“工作室”制模式仍然存在教学手段僵化的现象,并没有依据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调整教学策略,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满堂灌”与“填鸭式”形式极其普遍,在“工作室”制教育模式的应用下仍旧未突破传统教学的弊端,学生仍然没有占据学习课堂的主体地位,无法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堂氛围十分凝重。另一方面,在课堂之中,“工作室”制教育模式并没有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工具,教学内容相对而言比较片面且局限,课堂缺少趣味性与创新性,无法保证教学效果。
4 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开展“工作室”制的策略
4.1 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
高职学校应有效意识到教师在增强课堂教学质量中的重要功效,打造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首先,高职学校应对原有的“工作室”制教师开展定期系统化培训。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具有长期性与复杂性的特征,学校无法采取在短时间之内将工作室教师全部替换的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且此种操作也缺少可实践性[4]。因此,学校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从而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保证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的有效融合,增强学生实践水平。
其次,学校可以将部分“工作室”教师派遣进企业之中进行工作,以此提升教师实践水平,丰富教师实践经历,且学校应鼓励教师在工作之中积极总结经验,并将实践经验传授给“工作室”之中的学生。
最后,学校应积极为艺术设计“工作室”引入优秀教师,充分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带来新的教学理念,保证学生的设计思维跟上时代的潮流。在引入优秀教师时,学校应注意不仅需要教师具备高水平的学历,还应具备较高的实践经验与能力,从而营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增强“工作室”学生的实践能力。
4.2 转变“工作室”制教学策略
首先,“工作室”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与时间让其自由表达,让学生勇于质疑教学环节中的问题,师生之间应融洽和谐交流,教师需要在学生的意见中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策略。
其次,“工作室”教师应利用现代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为教学过程带来创新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探究欲。
最后,对其他学校“工作室”制模式教育的先进理念与经验进行吸收与借鉴,但应注意,学校应充分分析自身教学特点与规律,不能对其他学校的经验盲目进行接受。
4.3 以实践为中心进行考核
开展“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时,教师应转变以往注重学生作业或理论成绩的考核形式,不能仅仅依据成果对学生进行考核,应将整个学习过程都作为考核依据。因此,教师在考核中,应注重“工作室”中的学生在艺术设计之中制作方法、构思以及灵感的付出;注重学生在“工作室”中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水平;注重在实践中应用学生的作品;注重学生是否获得各项奖项。通过多个角度的综合评价最终评定学生课业成绩,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4.4 增强“双教师”的团队建设
“双教师”策略是当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育模式开展的重点与特色,学校对校内专业教师开展能力培训,积极鼓励教师在企业之中进行顶岗实践,增强教师设计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学校应聘请行业专家或企业设计师担任“工作室”之中的辅助教师,达成优势互补,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日后工作打下基础。
5 结语
在高职院校之中进行“工作室”制教育模式完全符合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此种教育模式可以为社会输送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开展新局面,保证高职院校之中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就业率。
参考文献
[1]王坤.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讨[J].才智,2019(22):115.
[2]刘瑞斌.河北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J].环球市场,2018(32):178-179.
[3]陆娴.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资讯,2015,13(28):229-230.
[4]李宏.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制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4):96-97.
(责编: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