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观照下的赣南采茶戏丑角表演艺术
熊灵燕 李萍
【摘 要】赣南采茶戏是客家语言文化的活化石,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三脚成戏,小丑当家”是赣南采茶戏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本文尝试从象征主义流派对“丑”的解读角度出发,赏析赣南采茶戏经典剧目的丑角表演艺术,呈现其“以丑为美,丑中见美”的独特艺术风格。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世界传播;象征主义;丑角表演艺术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6-0023-01
在客家人的迁移进程中,赣南采茶戏被传播到赣、闽、粤、桂、湘、云、贵、川以及港、台、马、泰、印度尼西亚等客家人聚居的区域,成为凝聚客家民系,团结客家乡亲的艺术纽带和研究客家语言、民俗族群生存状态的活化石。2006年5月20日,赣南采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其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了公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传播至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本文试从象征主义的角度出发,解读赣南采茶戏经典剧目的丑角表演艺术,挖掘其“以丑为美,丑中见美”的独特艺术风格。
一、贛南采茶戏的丑角表演特色
赣南采茶戏独特的表演形式是“两旦一丑”三个表演人物并以丑角为中心,俗称“三脚成戏,小丑当家”。赣南采茶戏的丑角有正丑和反丑之分,二者在人物、舞蹈等方面具有特别之处。
(一)丑角的人物特点
“正丑”多为青壮年男子,具有勤劳勇敢、乐观开朗、风趣幽默等美好品质,如《钓拐》中的田七郎、《睄妹子》中的米童、《老少配》中的大宝、《补皮鞋》中的阿祥古等。“反丑”多为土财主、地痞流氓、浪荡公子之流,以幽默诙谐、生动滑稽、插科打诨的语言和动作,自我调侃,相互逗趣,体现丑与美的对照,如《钓拐》的刘二、《茶童戏主》的朝奉、《打卦》的叫花佬等。
(二)丑角的舞蹈特点
赣南采茶舞蹈主要有矮子步、单袖筒和扇子花三大表演技巧。正丑和反丑的共同之处是“矮子步”中双腿的“屈”,不同之处在于“屈”的幅度。正丑的高桩和中桩步主要在中空完成,具有“老虎头、鲤鱼腰,双手蛾眉月,脚底轻飘飘”的体态特征。反丑的矮桩步主要在低空完成,具有“蛤蟆腿、狗牯尾、三节腰、筲箕背、画眉跳架、贼手贼脚、紧走紧跪、矮步相随”的体态特征。这些独特的动作生动鲜明地刻画了丑角猥琐的形象,达到了幽默诙谐的效果。
二、象征主义中“丑”的实际意义
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率先提出“以丑为美,丑中见美”的理论。波德莱尔认为“丑恶经过艺术的表现化而为美,带有韵律和节奏的痛苦使精神充满了一种平静的快乐”。辛尔也说过:“对于有创造力的人,悲观并非颓废,而是救赎人类的一种强烈的热情。”象征主义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可以从丑中提炼并升华美。
三、“以丑为美,丑中见美”的丑角表演艺术
《茶童戏主》讲述了机智勇敢的茶童从善妒的朝奉之妻处取得掌权之宝——象牙大扇,与乡亲们智斗贪财好色的朝奉,最终让朝奉人财两空。开场片段中,茶童边舞边唱:“走哇咿呀咿子走嘞,行呀咿呀咿子行,下渡咿呀咿子头嘞,上山岭。过了多少积水潭,走了几多烂泥坑,可恨脚下路不平呀哪嘿。天天服侍这大朝奉,年年为他跑九龙啊嗬嘿,跑得他,茶行一座接一座,我还是,船头的鹭鸶一身空啊呀嗬嘿。”这段唱词塑造了常年辛劳却一贫如洗的茶童形象,抒发其不堪忍受剥削的心理,更体现了朝奉的刻薄贪婪。茶童的舞蹈以五指花、搭肩袖与中桩步相结合,刻画出充满朝气、乐观利索的劳动青年形象。
《钓拐》中,浪荡子刘二游手好闲,终日寻花问柳,有了两个老婆还想黄四妹做小妾。他出场时,矮子步、蜻蜓点水、滑步等步法显得他急不可耐,色迷心窍。他企图调戏四妹,被三嫂和田七郎拦阻。三嫂提出只要他拿九九八十一对拐子的耳朵做聘礼,就解除四妹与七郎的婚约。刘二跳起捉拐子的舞蹈,其猥琐的丑态惹人发笑。捉到一只拐子后,他找不到拐子的耳朵才猛然间醒悟:原来拐子没有耳朵。他欲追又止,感叹道,“嗨!我只讲有钱能买天边月,谁知道水底捞月是徒劳!”该剧以刘二的丑反衬田七郎的俊,以刘二的蠢笨反衬三嫂的机智。关键是刘二虽然不堪,却尚有自知之明,明白钱不是万能的道理。
四、结语
赣南采茶戏中的“猴子撒尿、猴子洗脸、蜻蜓点水、懒猫抓痒、公鸡啄米、画眉跳架、乌龟扒沙”等舞蹈动作,看似撅臀塌腰、跪地膝行、弯腿扭胯等丑陋造型,正是“以丑为美,丑中见美”的体现。通过丑角生动滑稽、幽默诙谐、自我戏谑的表演,展现出另类的美。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丑”的舞蹈形象,以幽默感、滑稽感和趣味感给人喜剧性的审美体验。运用说唱结合的方式,以幽默、风趣、洒脱及具有地域特色和个性特点的词汇,展现客家人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参考文献:
[1]江西赣州地区戏曲志[M].赣州:赣南人民出版社,1991.
[2]胡丹.赣南采茶戏对客家唢呐曲牌的受容与乐班当代传承[J].中国戏剧,2018,(5):49-51.
[3]熊灵燕,凌证华. 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赣南采茶戏美学翻译研究[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33(4):111-115.
[4]流沙. 在江西赣南形成的客家采茶戏[M].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5]王敏.江西赣南采茶戏歌舞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6]钟俊昆.论赣南采茶戏的审美特质[J].江西社会科学,2008(4):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