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师角色的定位

    内容摘要:核心素养目标提出后,基础教育对核心素养目标的研究实施进程先于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校教师对核心素养目标还存在不知道、一知半解的情况,这也影响了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的认知。本文对核心素养目标下大学语文教师角色定位进行分析,探讨当下大学语文教师角色定位的现状及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核心素养 角色定位 大学语文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个框架,2017年起教育部开始修订高中新课程的标准。

    一.核心素养与大学语文教师角色定位

    我国核心素养目标的确定尽管与教育的改革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其更明确了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向的是“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目标进一步细化和明晰化的实施指标,是真正指向素质的衡量体系,是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变革。2016年,教育部就已经完成了义务教育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教材的部编本编写和推广工作,而且这一工作还在其他学科继续推进。基础教育已经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生素养方面积极推进,反观高等教育对核心素养的关注和重视却略显滞后。核心素养为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目标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也是具有积极和深远意义的,基础教育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实施必然对大学语文的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育管理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教师角色是教师在教育情境中所表现的、符合社会对教师职能和地位期望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一个角色,当人才培养目标从学科中心转向核心素养目标时,当教育对象指向基于基础语文教育核心素养目标一体化改革中的学生时,大学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了。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发生根本转变的背景下,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还需做进一步的转变。

    二.大学语文教师角色定位的现状及问题

    了解大学语文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和认识,是引导教师致力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伴随着核心素养目标的提出,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探讨和实践也暴露出大学语文教师在角色定位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大学语文教师对核心素养及教师角色的认知程度低

    尽管核心素养目标发布已经近3年了,但对大学语文教师而言,大多数人并不关注核心素养目标是什么,在学科中心的专业化、科学化逻辑指导下,大学语文教师认为核心素养目标是基础教育的事情。从各种核心素养目标的研讨、教育教学的研究中也可以看到,基础教育和高职教育更关注核心素养目标在教育改革中的实施,而大学语文教师在这个问题上普遍无感甚至没有任何发声。教师们更多关注的是自身的专业成长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学语文教师普遍认可教学和科研是教师角色缺一不可的方面,但并不认为教研对自身发展和角度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依然是教师普遍认可的角色定位

    大多数大学语文教师依然认可传统的授课模式,尽管各种教育改革,启发式教学法、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等在高校课堂中不断尝试,但教师对学科中心目标的认识根深蒂固,对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还存在理论和实践认识的不足,使得大多数教师还仅是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还不能打破语文学科专业界限,不能从个性化和综合性的角度去培育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师们更关注自己学科内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能力转化,教学的主要方式依然是讲授和练习,学习水平的高低必须通过考试来检验。

    (三)研究者的角色定位更多体现于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中

    大学语文教师普遍认可教学是可以给自身的职业带来幸福感的,科研是可以反映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学生培养质量的,是教师专业评价的重要指标。但大多数大学语文教师还是处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还是认为只要上了课、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虽然有教学评价,但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教学不是最重要的,科研是最重要的,科研是和自己的评职、待遇等紧密联系的,和自己的教学并一定要有联系,因此“教学成了良心活,科研才是硬杠杠”。大多数大学语文教师并不在意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否可以融入教学之中,甚至很多教师不会关心自己如何成为大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者,但却强调自己一定要有中文专业的研究方向。

    三.大学语文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向

    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本科教育要回归本分,“教育者的本分是教学,要回归教学本分”。怎样回归,怎样提高教学水平,这不仅是教学方法、内容、途径的问题,其根本应是教育理念的改变,是教师对自身角色认知的问题。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以提升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成效,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应完成对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只有教师的角色定位清晰了,教师的本分才能明晰。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发展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终身学习者和社区合作的交流者。教师角色定位所发生相应的转变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新课程变革的重要方面。面对核心素养目标的实施,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是更好地研究教学、从而倾心教学、进而热爱教学的先决条件。

    (一)在教和学的关系上,成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核心素养目标的实施,大数据、媒介融合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多元和易得,知识传授的意义不单纯地限于传承其价值,更在于对其运用、迁移和构建,知识传授的目的是学生素养形成的工具,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主导的,而是在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中转化、建构起自我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

    大学语文教师要把课堂从知识传授的“蓄电池”转化为学生學习知识、养成素养的“发电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的促进者。从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布鲁纳提倡采取发现学习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帮助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核心素养背景下,尤其要求大学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探索这样的情境,教师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重视教和学的关系,行不教之教,“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语文学科素养的要求落实在学生会学、乐学、善学的动态过程中,在知识的积累与传递、迁移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

    (二)在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上,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

    大学语文教师要想站好讲台,不仅仅是介绍和讲授书本上已有的东西,还应将研究贯穿其中,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大学语文教师不能没有科研,但同时也要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形成自己的规律性认识和对教学问题的独特见解,形成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

    从终身学习理论分析,教育是个连续的过程,高等教育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一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四个学会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助力,而教师的语文核心素养形成亦如此。从教师自身成长而言,不只是专业发展中强调终身学习,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上也要不断地学习,与学生的学科素养目标相一致,及时更新自己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要关注教育理论素养的提升,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面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的变化、教育教学情境的变化,教师要终身学习。

    (三)在教学合作上,成为学会合作的开放型教师

    核心素养是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应有的关键素养,是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精神意志在内的综合素养。核心素养目标下,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仅是基础教育各学科的任务,也是高等教育如何接续好、如何在学生的不同阶段完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任务,要求大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特点,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和自我成长。随着学校教育的社区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语文教师的角色不再仅仅限于学校和课堂,还有校外的实习实践场所、学术交流培训等社会环境,教师与教师、专业同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技术人员等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密切,教师不再是在课堂内对人文素养、阅读写作能力的简单讲解,更多地是与各方力量合力完成学生鉴赏交流沟通技能的内化积累,这也要求大学语文教师应成为具有合作精神的开放型教师。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目标下,大学语文教师更应注重在教学情境中与学生的合作者的角色,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注重交流合作,大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不只在课堂上,还在课堂外的沟通交流上,尤其是在高校推行的本科生导师制的执行中,教师更应该借助自身的学科知识在学业、职业、人生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专业学习中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1.9

    2.邵朝友,徐立蒙.回应跨学科素养的教师教育:欧盟经验与启示,当代教育科学,2018.4

    3.李磊,安桂清.核心素养下欧盟的教师教育,教师教育论坛,2018.8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研究(编号GH170262)

    (作者介绍:秦志爽,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大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