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初中生问题行为的现状调查与教育对策

    何桂华

    

    〔摘要〕采用青少年问题行为自评问卷考察留守初中生和非留守初中生问题行为的状况,侧重分析留守初中生存在的问题行为及其差异。结果发现:与非留守初中生相比,留守初中生出现问题行为的程度较高;不同年级留守初中生问题行为量表总均分存在显著差异,即初二留守学生最高,初三和初二留守学生的得分间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高于初一留守学生。建议家庭重视育人功能,监护人增强教育和管理留守初中生的责任意识;学校重视和加强对初二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留守初中生;问题行为;调查报告;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36-0018-04

    一、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就业,由于无法解决孩子就学问题或者生活上的困境,这些外出的父母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家乡。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年龄在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1]。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基础信息动态管理,民政部组织开发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并于2017年10月10日上线运行。截至2018年8月31日,民政部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余人。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失父母的关爱和监管,部分儿童在行为上表现出程度各异的失范和越轨现象。

    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中,留守初中生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阶段理论指出,初中生正处于“自我认同感及角色混乱”的冲突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生理飞速发展,而心理发展相对缓慢,这种不一致性使初中生处于不稳定状态,心理发展上容易出现矛盾,进而出现一些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指儿童和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妨碍品格和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2],这些不良行为主要是由心因性和外因性引起(神经生理性)的,会影响个体的学业、社交等,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3]。

    留守初中生由于父母经常不在身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主要由祖父母代为监护。祖辈文化水平不高,年龄较大,因此,日常生活中留守初中生不愿与隔代监护人交流,而且隔代监护人也不懂得与孙辈沟通,造成留守个体遇到问题时不会妥善解决。初中阶段又是问题行为多发时期,许多问题行为(如吸烟、饮酒等)第一次都是出现在初中阶段。综上,本研究选取留守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角度探讨留守个体存在的问题行为,以期在现实环境中相对准确地掌握留守初中生的行为特点,为学校对留守初中生开展身心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二、研究对象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增强样本的代表性,本研究采用两种方式选取调查对象,一是采用整群取样的方法,从河南省某3所初中的一、二、三年级各随机抽取一个班;二是由本校省内心理学专业学生从家庭所在地随机选取留守初中生,共选取被试660人。将填写不完整或者不认真的问卷剔除,最终获得有效问卷625份。有效问卷被试的情况:男生318人(50.9%),女生307人(49.1%);初一学生188人(30.1%),初二学生255人(40.8%),初三学生182人(29.1%);双亲外出的留守初中生279人(44.6%),单亲外出的留守初中生201人(32.2%),非留守初中生145人(23.2%)。

    (二)研究工具

    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中学生常见的行为问题,采用崔丽霞、郑日昌[4]编制的青少年问题行为自评问卷。该问卷共有60道题,描述中学生群体中发生频率较高、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行为,共六类,分别是学习适应不良(9道题)、攻击行为(9道题)、违纪行为(14道题)、退缩行为(13道题)、神经质(10道题)和考试焦虑(5道题)。每个问题有四个选项,分别是“一点儿也不符合”“很少符合”“有点符合”“基本符合”,对应计为“1分”“2 分”“3分”和“4分”,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近半年的情况如实回答。每类问题行为的评定及总量表的评定都以理论平均值2.5分为临界值,如果每类问题行为项目分均高于2.5,表明学生存在某种问题行为,如果低于2.5分,表明学生存在较少的问题行为;平均值越高说明问题行为越严重,反之,问题行为就越轻。

    (三)研究程序

    整群随机取样的被试由班主任统一告知指导语,另一部分被试由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一对一告知指导语,试卷完成后当场收回。

    采用软件SPSS 19.0对研究变量进行描述统计和差异分析。

    三、研究結果

    (一)不同类型初中生问题行为差异比较

    不同类型初中生每类问题行为的均分及量表总均分如表1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类型初中生每类问题行为的得分及量表总均分都低于平均值2.5。这表明从总体上看,不同类型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并不突出。但是数据显示,双亲外出的留守初中生、单亲外出的留守初中生和非留守初中生量表总均分存在如下趋势:双亲外出的留守初中生量表总均分最高,非留守初中生最低。以留守类型为分组变量,以问题行为量表总均分为结果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留守类型主效应显著(F=8.37,p<0.01)。事后多重比较显示,双亲外出的留守初中生和单亲外出的留守初中生问题行为总均分间差异不显著,但是两者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初中生,这一结果表明留守初中生问题行为程度相对严重。

    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初中生问题行为得分最高的是考试焦虑,其次是学习适应不良、神经质、退缩行为和攻击行为,得分最低的是违纪行为。分别以每类具体问题行为的均分为结果变量,以留守类型为分组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留守类型主效应均显著。事后多重比较显示,在学习适应不良行为方面,不同留守类型初中生的得分间差异均显著,表现为双亲外出的留守初中生得分显著高于单亲外出的留守初中生,单亲外出的留守初中生得分又显著高于非留守初中生。这一结果表明,与非留守学生相比,无论是双亲外出还是单亲外出的留守初中生,在学习方面均表现出较高的不适应。其他五种类型的问题行为得分上,双亲外出的留守初中生和单亲外出的留守初中生得分间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高于非留守初中生。这一结果表明,留守初中生在这五类具体问题行为上的严重程度比非留守初中生高。

    (二)不同年级留守学生问题行为的差异

    针对留守初中生这一群体,比较不同年级的留守学生之间问题行为的发生情况。调查对象中共有留守学生480人,其中双亲外出的留守初中生279人、单亲外出的留守初中生201人。不同年级留守初中生每类问题行为均分及量表总均分如表2所示。

    以年级为分组变量,以问题行为量表总均分为结果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年级主效应显著(F=11.24,p<0.01),即不同年级留守初中生问题行为的总均分间存在显著差异。由表2数据可以看出,初二留守学生的量表总均分最高。事后多重比较显示,初二和初三留守学生问题行为量表的总均分之间差异不显著,两者均显著高于初一留守学生。

    再分別以学习适应不良、攻击行为、违纪行为、退缩行为、神经质和考试焦虑的得分为结果变量,以年级为分组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年级主效应均显著。事后多重比较显示,在学习适应不良方面,初二和初三留守学生的得分差异不显著,两者都显著高于初一留守学生。在攻击行为、退缩行为和神经质这三类具体行为方面,三个年级之间的差异模式相同,都表现为初二留守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一留守学生,其他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考试焦虑问题上,初二留守学生的得分最高,显著高于初一和初三留守学生,后两者的得分差异不显著。在违纪行为方面,年级的主效应不显著,即三个年级留守学生之间的得分没有显著区别。

    四、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1.不同类型初中生问题行为基本情况分析

    结果发现,不管是留守初中生还是非留守初中生,具体问题行为得分最高的都是考试焦虑和学习适应不良,而且留守初中生在这两类问题行为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初中生。这表明,父母是否外出打工对初中生的学习和行为有很大影响。进入初中后,不仅增设了政治、地理、生物等课程,而且每门课程新旧知识联系密切,内容趋向专门化和系统化[5]。与小学阶段相比,面对如此众多的课程和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初中阶段课程增多、难度增大,需要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但是,很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适应不良,如学习时容易分心,缺乏自觉性、计划性,容易泄气等。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非留守初中生的父母能够给予子女及时的帮助,一般会积极配合教师的要求,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双亲都外出的留守初中生,监护人因为年龄、文化、身份等条件限制,无法给予孩子科学的学习指导和有力监督,缺乏与学校的有效沟通,往往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机会;单亲在家的留守初中生,其父或母忙于各种事务,在监管孩子上力不从心。因此,与非留守初中生相比,留守初中生在考试焦虑和学习适应不良方面,程度相对严重。

    在攻击行为和违纪行为这两方面,留守初中生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初中生。初中生的年龄一般是12岁到15岁,这个时期的学生表现出强烈的独立倾向,容易动感情,也容易被激怒,常常会出现一些攻击行为和违纪行为,如骂人、讲脏话或粗话、动手打人,吸烟、饮酒、考试作弊等。冲动性也与个体的生理发育特点有关,这个时期的孩子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强,抑制过程相对弱。因此,需要家长的启发引导和严格、细致、耐心的指导。由于留守初中生与监护人之间关系的特殊性,只要不犯大的错误,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要求都不高。正因为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和管教,留守初中生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进而做出一些攻击行为和违纪行为。

    在退缩行为、神经质方面,双亲外出的留守初中生和单亲外出的留守初中生得分间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高于非留守初中生。初中生生理飞速发展,性机能成熟,这也使得他们在心理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部分学生会对自身性发育感到忧虑。非留守初中生的父母双方都在家中,子女身体上的变化会引起家长的注意并给予关注;而且长期和异性父母相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他们与异性相处的焦虑情绪。双亲外出的留守初中生,当身体上出现这些变化时,他们不好意思对父母或者监护人说,尤其是女生,可能会表现出一些退缩行为。单亲外出的留守初中生,由于缺乏与异性父/母的相处经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性交往问题。

    2.留守初中二年级学生问题行为严重

    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留守初中生问题行为总均分之差异显著,初二留守学生问题行为的总均分最高。初中生正处于个体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初二又是少年心理发展的转折期,个体生理飞速发展,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增强,但是认识水平较低,知识经验不足, 使得个体的身心发展之间充满着复杂的矛盾[6]。初二留守学生对于监护人和老师反对的事,自己认为对就去做,有小部分学生在这种独立意识的支配下,我行我素,做出了有损身心健康的事情,如吸烟、喝酒、参加赌博活动等,也有个别学生会误入歧途。因此,教育界通常把初二称之为“危险期”。初二留守学生不论是问题行为量表总均分,还是具体问题行为均分都较高,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在学习适应不良方面,不同年级留守学生得分间的差异均显著,调查所得数据显示,初二留守学生的得分最高,初二和初三留守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一留守学生。初二学生既不像初一新生对中学的一切感到新奇、陌生和胆怯,也不像初三学生有升学的压力,在思想上比较放松[6]。初二的课程是初中阶段比较关键的部分,难点也较为集中,尤其是数学、英语和物理等,思想上的放松和学习任务的日益繁重之间形成了矛盾,因此,初二学生更容易表现出学习适应不良,如学习怕吃苦、有始无终等,提到考试时易紧张,担心考试失败。由此可见,初二学生特别需要教师、家长的关心和指导。

    (二)建议

    1.家庭应高度重视其育人功能

    中学生心理不成熟,使得他们并不能完全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和程度发生了变化,与童年时对父母情感和生活上的依赖不同,他们更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7]。因此,除监护人要增强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的责任意识外,外出打工的父母也要经常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形式与孩子联系,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状况,多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遇到节假日,尽量回家陪陪孩子,尤其是当孩子生日或遇到挫折时。父母还应主动与学校和临时监护人加强联系,形成合力,增强对孩子的监护、管理和教育[8]。当孩子与父母发生争执和矛盾时,临时监护人应尽量做好中间调解人,引导留守初中生有效地与父母沟通,以便赢得父母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2.学校应重视和加强对初二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初二是整个初中阶段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学校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其社会主义道德情感和坚强意志,养成符合道德行为准则的行为习惯。重视和加强对初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友谊赛、趣味文体活动等,让留守学生逐渐融入班集体,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注: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项目批准号SKL-2018-2906)和2017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2017BJY03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凌宇,胡惠南,陆娟芝,等.家庭支持对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希望感与感恩的链式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5):1021-1024,1008.

    [2]车文博.心理学150问[M].大连: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崔丽霞,雷雳.中学生问题行为群体特征的多视角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112-119.

    [4]崔丽霞,郑日昌.中学生问题行为的问卷编制和聚类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5):313-315.

    [5]高云巧.帮助初一新生成为快乐的初中生[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2(5):64.

    [6]陈芝秀.初中二年级是少年心理发展的关键转折期[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4):126-133.

    [7]张潮.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8]陈晓东,吕强.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困境及对策研究——以安徽省QM乡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14):49-56.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郑州,450044)

    编辑/于 洪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