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IDI的装配式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的风险研究
范文

    田卓宇 刘卓凡 赵玉洁 任航谊 李嘉诚

    

    

    

    摘 要:为了改善装配式住宅工程的整体工程质量,基于IDI制度对装配式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进行风险研究。首先论证IDI制度引入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之后通过结合扎根理论的研究思路和数次的实地调研,进行了风险识别,探索并构建出一套风险评价体系,再依据该体系提出进行风险控制的思路。

    关键词:IDI;装配式住宅工程;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9.070

    0 引言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与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nherent Defect Insurance,IDI)制度相继被各国采用,装配式住宅工程的问题与缺陷逐渐被人们重视。从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运输、存贮和安装四个环节进行分析,问题大致有构件的设计规范不完善、运输方式不合理、贮存场地缺乏管理和安装人员素质和操作水平低等。而这些问题均有可能导致工程的质量潜在缺陷,将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制度引入我国可以降低业主维权成本、提升工程保修期内服务水平同时释放资金成本压力。同时IDI制度可以给工程质量潜在缺陷的风险评估研究提供风险点范围,方便风险点的收集与定义。

    1 装配式住宅工程与IDI制度

    1.1 装配式建筑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一线劳动力成本也在明显上涨。同时,劳动力整体随着产业结构变化向第三产业转移,建筑行业劳动力量整体也因此大大减少,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成本高将是我国建筑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和挑战。而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生产流程、高度机械化、需要劳动力少的优点便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装配式建筑也可以帮助改善城市施工环境、缓解资源供求的矛盾,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因此装配式建筑便成了国家推行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方式,研究装配式建筑并推动其发展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1.2 装配式住宅工程生产流程

    作为建筑行业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与每一个体密切相关的部分,住宅工程在建筑业中有很大的重要性并且占据较高的生产比例,将装配式建筑应用于住宅工程便成了研究装配式建筑必不可少的一环。

    与传统现浇式住宅工程相比,装配式住宅工程最为特殊的部分便是引入了“预先生产构件”的概念,而这一概念的引入使得工程的每一部分与整体生产流程都有了改变。按照时间顺序,可大致将装配式住宅工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项目决策;(2)勘察设计;(3)构件生产与运输;(4)构件现场吊装、拼接;(5)竣工验收;(6)运营与使用。其中构件的生产运输和现场的吊装拼装为新加入的部分,同时,勘察设计与传统住宅工程相比具有需要统一模数的模块化设计和深化设计的特点。这些特点与不同使得原有的传统生产流程框架与制度需要做出适配化的改变。

    1.3 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制度

    为了完善装配式住宅工程生产的相关制度,优化装配式住宅工程的生产流程框架和整体的工程质量,实现对其生产全过程严格的监督与检查,可以选择借鉴西方国家工程实践中常用的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进行改革。ID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相对成熟的体系与实际案例,将其引入我国的工程实际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其中,“工程质量潜在缺陷”是指工程在设计与施工中未能及时解决和发现、在竣工验收时也未被检查出,但会影响工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正常使用甚至引发质量问题的一类工程质量缺陷,具有难发现、难弥补的特点。而IDI便为合理处理这些质量缺陷而产生。

    IDI由建设单位投保,投保后保险公司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委托技术检查服务(Technical Inspection Service,TIS)机构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的检查与监督,尽可能减少工程进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质量潜在缺陷。若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十年内的使用时间里发现影响正常使用的质量问题,便会由TIS机构进行问题的判定,并由保险公司进行理赔,保证质量问题有明确的责任方,并且有充足的资金来解决这些质量问题。TIS机构的质量检查与监督从工程的设计阶段便可开始,直到工程的竣工验收方可结束,而TIS机构进行检查的重点问题便是工程质量潜在缺陷。

    1.4 装配式住宅工程与传统住宅工程问题对比

    装配式住宅工程与传统的住宅工程相比具有不同的、额外的质量潜在缺陷风险点。

    在设计阶段,与传统现浇式住宅工程相比,装配式住宅工程需要进行方便构件安装的统一化模数设计,要求设计思路从构思阶段便产生改变,而不是在设计工作后为了引入装配式建筑而去随意对结构进行拆分。这一转变过程便可能引发质量潜在缺陷。

    与现浇式住宅工程的生产相比,构件的生产与运输目前对我国而言仍是新兴产业,相关法律制度、生产工艺、配套设施都不够合理与完善,需要生产单位和TIS机构结合国际案例与我国工程实际进行工作与检查,进行质量检查的场景则应拓展到构件生产车间与构件的运输过程中。而现场的吊装拼接过程也作为新的概念,需要进行额外的检查与监督。

    综上所述,需要构建出一套合适的风险识别方法与风险评价体系以帮助TIS机构对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进行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同时也可供政府单位与工程参与各方参考,推动我国装配式住宅工程与IDI制度的发展,也可以提升实际工程的工程质量。

    2 风险识别

    2.1 扎根理论

    在通过对可用来进行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对比后,选择使用扎根理论结合对各利益相关方代表企业的调研采访来进行对装配式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的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

    2.2 检索词确定

    在工程实际中“质量”一词往往伴随“漏洞”“问题”等词汇出现,含义与缺陷相近,因此選择“质量”作为检索词。同时,为了保证能充分概括原始材料,补充另一出现较多的词汇“问题”也作为检索词。

    2.3 开放式编码

    通过关键词对原始采访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筛选并提取出概括性概念,经过开放式编码将概念归结到相应的操作问题上,形成开放式编码表1,在该表中尽数体现了访谈材料中涉及到的工程质量潜在缺陷的相关问题。

    2.4 核心式编码

    将表1副范畴中的每一项归结到相应的工程阶段或者相关部分,形成主范畴列表,并且对每一主范畴进行定义。在这一环节形成了不同风险点发生于不同阶段的时间逻辑与形成的问题之间的并列关系。

    2.5 选择式编码

    将主范畴中的每一项划分到相应的责任方里,给每一阶段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责任方,进行进一步分类,形成选择式编码表3。

    2.6 风险评价体系

    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逐层的编译构建出了装配式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风险的风险评价体系,而该体系可以帮助质检单位和咨询单位层层把控目前大多数工程的风险。风险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具体的风险评估工作可以藉由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

    3 风险控制

    3.1 政府单位

    3.1.1 制度风险

    现行的政府行政管理制度对设计、生产、施工安装分开独立管理,缺乏对设计、生产、运输、安装一体化经营模式的政策体系设计,客观上阻碍绿色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3.1.2 改进思路

    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市场现状,尤其是PC构件生产厂商、材料供应商等各参与主体,国家应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包括设立专门部门负责装配式建筑推广、完善。加强工程造价计价管理,规范经济指标,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3.2 设计单位

    通过调查与分析,设计阶段最可能发生的、应该着重考虑的因素主要有:技术风险、经济风险、 管理风险、人员风险。具体来说是指:构件拆分不合理、设计精度低、构件安装施工困难、设计变更导致成本增加、设计—生产—安装各环节间缺少协同管理平台、缺乏专业设计人才、图纸整体性问题、模数标准化问题等风险因素。

    针对以上提出的设计风险,可以提出一些弥补和防范的措施:

    (1)积极应用 BIM 技术,加强标准化设计;

    (2)推进审查机制,提高设计质量;

    (3)建立协同管理平台,实现一体化设计;

    (4)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5)在进行对装配式住宅过程专门化设计中,要提高专门化程度。

    3.3 承包商

    3.3.1 材料风险

    在实际施工中有些企业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会在建筑工程上偷工减料,使用劣质的材料进行施工,极易出现质量问题,无法满足施工质量要求。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质检将是对该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法。

    3.3.2 施工风险

    施工中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实际施工问题、基础工程问题、保温工程问题、防水共工程问题、构件连接问题、装饰工程问题、二次工程问题以及其他特殊问题如特殊地基处理等。以上问题多由于相应的施工环节被忽略而产生,需要在施工中注意严格按照已经制定好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且及时与相关各方协调、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最大可能地减少施工中可能产生的质量潜在缺陷。

    3.4 咨询单位

    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往往含有一些非定量因素,这给评估过程带来一定困难。要做到风险评估工作的高效性和客观性,需要咨询单位做到以下几点:(1)组织架构简单化;(2)咨询服务承包商集成化程度高;

    (3)咨询服务承包商资源投入集中;(4)咨询服务商权责明晰。

    4 结论

    通過对装配式住宅工程、IDI等概念的介绍和对目前我国国情以及工程现状的分析,论证了将IDI制度引入我国工程领域的必要性。并且通过分析得出了IDI制度中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有效进行工程质量潜在缺陷风险点的识别。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思路,结合数次实地调研与访谈,成功进行了范例性质的风险识别,构建了装配式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的风险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控制思路的建议。对我国IDI制度的推进有着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意义,一定程度上推进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浪,唐伟.PC装配式建筑结构质量问题分析与预防控制[J].工程与建设,2018,32(6):888-890.

    [2]巩剑.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探析——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保险,2018,(10):2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