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上海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
范文

    袁胜军 曾藓雅

    [摘要]上海拥有丰富的顾客资源和农业旅游资源,但2006年上海农业旅游收入只有10亿,占全年旅游总收入的不足2%。而发达国家的农业旅游收入已经达到其总收入的25%,因此。上海的农业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文章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上海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上海厦中国农业旅游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农业旅游;市场调查;休闲旅游;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lI 2009)07-0056-04

    一、引言

    农业旅游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和旅游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习俗)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和发达国家相比,尽管我国早前也有研究,但多是理论或概念性介绍,我国对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还远远不够。据新华社的消息,仅在2001年,法国农业旅游收入就达到140亿欧元,2005年增至700亿法郎,占法国旅游总收入的1/4;2003年,英国达102亿英镑;仅2004年夏季,意大利的农业旅游收入就达到12亿欧元;而2004年的奥地利,其农村旅游收入也占到了该国旅游总收入的25%。但拥有近1,800万固定人口、超过500万流动人口的上海市,2006年的农村旅游收入只有10亿元。因此,根据世界农业旅游发展的经验,拥有丰富农业旅游资源和顾客资源的上海。有着广阔的农业旅游市场前景。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刚刚兴起的农业生产或旅游形式,上海的农业旅游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组对上海周边农业旅游的调查与研究,试图发现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上海及中国农业旅游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上海农业旅游优势

    1资源优势

    首先,上海农业旅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一是上海西南郊区河湖密布,水域广阔。水乡文化资源丰富。颇具江南水乡风情风貌,适宜发展以“水”为旅游主题的系列农业旅游产品。二是崇明、长兴、横沙三岛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崇明岛大生态农业可开发成为上海农业旅游一大特色产品。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一批生态示范村是可贵的农业旅游资源。横沙岛拥有上海稀有的岛屿原生态乡村资源,是发展高品质岛屿自然生态乡村度假休闲的理想地。

    其次,上海拥有丰富的都市现代农业与农业科技资源优势。一是多种都市现代农业生产资源和形态资源。二是现代农业科技资源。郊区有多家国内一流的农业科研、教学机构和农业科技实验与孵化基地,有12家初具规模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三是长江入海口独特渔业资源和水产捕养业,杭州湾海水虾类养殖区也是上海“十一五”水虾类养殖重点规划地域。四是有丰富的生态片林资源。

    

    最后,上海拥有丰富的综合资源优势。上海郊区古镇古庙历史人文景观已有一定开发,沿海地区开发了崇明东滩、横沙海岛、奉贤海湾、南汇滨海、浦东华夏等五大滨海旅游区。未来上海农业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可考虑组合这些旅游资源进行区域综合开发。另外,上海市规划中的绿地及林带也为上海的农业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2市场优势

    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旅游高度活跃地区。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仅市区外环线以内就有近1,300万常住人口。常年生活在喧嚣中的市民更加向往远离尘嚣的乡村自然生态休闲度假地,向往距离近、时间短,别于城市周边的农业景象、乡村风景。因此,双休日、节假日郊游正在成为上海市民经常性短途旅游越来越多的选择并成为一种时尚。

    3区位优势

    上海农业旅游业地处国际大都市郊区。除崇明三岛外,郊区交通网络建设日趋完善,郊区短途休闲旅游越来越方便,便捷的交通易于激发城市居民的旅游欲望。另外,随着上海8个新城建设和郊区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新城镇人口的不断集聚和相关产业城的发展,郊区区县内的农业旅游市场需求也在日趋扩大。

    4政策优势

    为了充分开发上海农业旅游资源。上海市政府及相关郊县已经制定了多项政策。2005年11月,上海市旅委和农委等部门共同拟定了《上海农业旅游发展的政策意见》,认为今后一个时期,上海农业旅游发展重点首先为加快发展“农家乐”,争取到20lO年,上海郊区“农家乐”旅游村将达到50个,从事“农家乐”旅游接待的农户2,000户,床位2万至3万张,年接待能力预计达到600万人次,“农家乐”旅馆还将成为20lO年上海世博会富有特色的“民间宾馆”。“十一五”期间,农业旅游将成为全市休闲度假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头戏。国家旅游局更是把2006年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

    三、上海农业旅游现状

    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农业旅游市场也得到了充分发展。2008年,上海旅游产业取得了快速稳步的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全面增长,全年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958.5亿元,比2007年增长7.1%。上海旅游总收入在全国的比重从2000年的20.11%上升至20.87%(数据来源:《2008年-2010年上海旅游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另据课题组调查结果与相关研究,本文把当前上海农业旅游资源分为三类,即观光农业型、度假村型和农家乐型。观光农业型: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人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享尽田园乐趣。同时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开发。度假村型:以度假为主要服务形式,住在宾馆或别墅,吃在饭店,娱乐配套设施高档齐全,服务周到,以休闲娱乐为主,并辅以有特色的农家乐休闲娱乐项目。有些地方可以让游客选择是吃住在农家还是吃住在招待所。农家乐型:以农民家庭接待为单位,结合当地特点,开展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根据课题组调查与统计,目前上海已经开始接待游客和在建的农业旅游景点约42家,年接待能力近800万。已经形成规模的景点分布情况(见表1)。

    四、上海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上海农业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对丰富城乡居民生活、拓展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贡献。但是,从总体上看,现阶段的上海农业旅游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面临诸多问题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的管理体制

    一方面表现为景点过于分散。由于以往郊区农业旅游基本处于随意自发状态,因而造成郊区农业旅游总体发展目标模糊,区域间缺乏协调发展意识,造成农业旅游景点布局的自由化,缺少组团式、集群式的有序发展,这就为游客想在短时间游览多个景点带来了不便,客观上降低了顾

    客的旅游质量。另一方面表现为顾客过于集中,根据调查,周末和节假日占到了全年游客的近90%,其中“五一”和“十一”两个黄金周又占到了其中的46%强,这就直接造成了旅游资源和设施的浪费,并间接降低了服务质量。这种顾客过度集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假期的客观愿意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管理不科学,市场做的不好,没有把部分顾客进行分流。

    2缺乏底蕴和知名品牌

    目前郊区部分农业旅游景点景区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不够鲜明,内容和形式相互模仿;另外,尽管现在上海的农业旅游景点已经不少,但缺乏名牌,行不成自身的特色文化,难以吸引国内外其他游客,比如广西桂林的阳朔,已经世界闻名。再者,各区县近年都较偏重于园艺场、生态林等景区景点建设,对开发利用农村原生态自然景观重视不够,旅游环境总体上不尽如人意。

    3旅游产品四季不均

    上海农业旅游存在季节性的冷热不均,旅游产品多集中在春季和秋季,冬季和夏季较为清冷。例如上海桃花节景点景区的旅游消费活动主要集中在春天桃花花期的短短20天内、以及秋天的桃子收获时节内,其他时节一些封闭式的景点因缺乏旅游主题,很少有人光顾。桃园内的设施基本闲置。

    4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

    一些景区景点休闲、度假、购物等必须设施与服务配套跟不上,某些景点景区与旅游公交和相关旅行服务单位沟通不够。既不便游客,又使旅游直接相关的娱乐、餐饮、购物等营业收入降低,使农业旅游休闲产品处于低品质、低收入的经营状态之中。一些景点景区又因交通的不便,影响客流量。根据我们调查,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20%的游客是自家车前往,但其中有63.7%的游客认为如果有更方便的旅游专线和公交,他们并不会开私家车。

    5营销力度不够

    相当多农业旅游景点在市民中知晓度较低,绝大多数景点景区以散客为主。调查显示。在参加农业旅游的游客中,46.4%的游客是朋友介绍来的。28.3%的游客是通过媒体广告获知的,另有11.3%的游客是通过网上获取的。数据进一步显示,在营销和宣传力度上,上海旅游从业单位及相关部门做的还远远不够。

    五、发展对策与建议

    1加强统一规划

    发展农业旅游,应坚持政府规划先行,着眼长远。政府应该作为积极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把当地的农业旅游的开发纳入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经营法规,做好景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和论证,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另外,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强景区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景区设计、建筑设计、道路交通等,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施科学管理

    完善农业旅游的标准化管理。制定行业统一的管理标准,统一各类“农家乐”或“渔家乐”等产品星级服务标准,规范各类农业旅游景点及其相关综合配套服务如交通、餐饮、卫生条件等软硬件标准。定期对“农家乐”或“渔家乐”等各类农业旅游景点服务进行星级评定,加强监督监管,提升服务质量。

    3塑造旅游形象,实施品牌战略

    农业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之一。旅游地形象是游客对旅游地的总体形象的感知,是对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和产品特色的高度概括,能够给游客以遐想,诱发出新的欲望。上海郊区各农业旅游景点和景区应根据各自的地方旅游资源、产品特色、农业旅游历史等多种因素,通过对农业旅游产品差异性分析与产品独特性分析,设计和培育不同的区域农业旅游地形象,增加景区景点农业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从而形成自身品牌,提升竞争能力。

    4加大营销力度,实施资源整合

    农业旅游从业单位及相关服务部门应提高服务质量,吸引回头客,通过游客的口碑,扩大游客群。另外,还应该加强景点广告宣传,通过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方式,加强对郊区农业旅游景区景点的介绍。聚焦两大客源市场,有针对性地拓宽旅游客源市场㈣。农业旅游资源往往蕴涵着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等内容,我们应该以民俗文化为纽带,以人文资源促进自然资源的开发,以自然资源充实人文资源的内涵,合理开发一起可以利用的农业旅游资源。即把当地的一些具有风俗人情的历史文化和以观光农业、农家乐、休闲度假等农业旅游区的开发结合在一起,着力打造旅游精品。

    5加强创新。提升新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

    创新是企业前进的动力,也是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法宝。就农业旅游而言,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目前主要存在的形式就是前文所说的三种形式,即观光农业、农家乐和休闲度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上述三种形式已发展相对成熟,此类产品也已经失去新鲜感,其对顾客的吸引力也大大减弱。因此,借助创新手段,不断推出新产品,是旅游农业进一步发挥经济带动作用重要方式。这也就要求,从事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企业抛弃传统的家庭作坊观念。引进现代服务业的管理理念,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的组织体系并保证新产品能够不断出现。

    提升新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就必须坚持下述理念,①走特色路线:旅游农业发展初期,经营者相互模仿是一种正常现象,如在对上海旅游农业的调查中,农庄类所提供的服务几乎一致。但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经营者必须通过特色化的休闲娱乐形式吸引顾客,并深入挖掘所有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②坚持整体性、自助式的产品设计理念:都市游客对旅游农业越来越显示出整体性自助式的消费趋势,所谓整体性,是指产品在功能和内容上的多样组合,游客希望从中得到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特色餐饮、趣味休闲等多方面的体验;而自助式,是指游客能亲自动手采摘果蔬、捕捞鱼虾、耕田、加工农产品等。根据爱好设计个性化的游憩活动。③坚持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农业的生态理念:旅游农业开发过程往往由于随意性而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了减少这种破坏,旅游农业在新产品开发时必须注意自然资源的保护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否则,旅游农业的繁荣就只能是昙花一现。

    六、展望

    上海2,000多万人口资源和广阔的水域、原始生态资源为上海农业旅游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快速的生活节奏和高强度的生活压力使得人们努力寻求一种释放方式,农业旅游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和旅游方式,上海在农业旅游的开发和建设方面及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即可以进一步促进上海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人群提供了一种休闲场所。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7: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