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软政绩”评价体系下农村社会救助及配套资源效率评估 |
范文 | 王增文+Antoinette+Hetzler [摘 要]从制度的层面分析了财政对社会救助制度的转移支付政策目标与效率评估的内在有机联系;利用DEA二次相对效益模型对社会救助转移支付绩效做了评估;从社会救助基金配置和财政社会救助基金支出效率提升等方面,构建了财政对社会救助转移支付绩效评估指标结构体系;结合中国29省份的社会救助相关指标样本的经验分析结果,认为随着中国政府职能的逐渐转变,应摒弃部分旧的评估指标,并建立新的绩效评估体系来完善和提高财政对社会救助转移支付效率。 [关键词]社会救助转移支付;资源配置;二次相对效益;绩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C9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4)12-0065-07 收稿日期:2014-03-21 网络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253/j.cnki.ddjjgl.2014.12.011.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4-10-30 16:32:5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3052);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王增文(1980-),男,山东临沂人,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养老保障与最低生活保障研究;Antoinette Hetzler,女,瑞典隆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主要从事福利经济学和社会保障研究。 一、引言及研究综述 财政对社会救助转移支付的目的是针对低收入群体收入再分配的这一特定民生目标,促进社会救助及与其相配套项目的均等化。由于自1994年落实“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在事权没有减少的状况下,财权极具萎缩。而作为非生产性的公共产品项目——社会救助,被生产性的项目逐渐挤占。在这种情况下,中央财政不得不加大支出力度。从2000年开始,中央财政开始对社会救助转移支付模式进行改革,每年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开始补贴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支出,在社会救助管理的行政费用开支方面,财政将社会救助管理及运行费用纳入预算。2000~2010年期间,除2003年、2005年、2006年等个别年份外,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障的转移支付的增长都远远大于同年中央财政总支出的增长率。进一步表明,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与投入力度在逐年上升。虽说中央财政在社会保障尤其是社会救助支出方面,加大了支出力度但是地方财政仍然是以建设性支出为主。笔者从部分省份的实际调研中了解到,这些接受中央财政社会救助转移支付的县市,其社会救助及其配套项目支出水平与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合理性,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这暗含了中央财政的社会救助转移支付是否能够实现关于改善民生的制度目标和政策效力问题。 关于这一问题,本文搜集了国内外学者的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文献。在财政对社会救助的转移支付方面,针对中央财政对社会救助转移支付绩效评估的研究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学者涉及较少的领域,而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再分配领域绩效评估的研究涉及较早。20世纪初,美国首次建立了评价政府运作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之上,又产生了投入产出二次相对效益模型。用于模型的扩展,现已被许多不同的研究领域所应用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冯英浚等(1995)提出投入产出二次相对效益评估模型[1],并将其运用到工业企业的评估体系中;Andrew (2004)[2]采用二次相对效益评估模型对澳大利亚地方政府基金系统有效性研究;毕克新(2000)[3]将二次相对效益模型运用到高等教育机构的人力资源综合实力的评估之中;徐一心(2005)[4]把财政支出绩效评估分成总体绩效评估、项目绩效评估和分类绩效评估三个层次。Behn and Robert(2003)[5]认为公共领域绩效评估由评估的目标决定,预算和分配决策需要的是效率评估。 毛定祥(2005)[6]将DEA二次相对效益模型运用于中国20家通信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商业银行经营实力的评估。Afonso&Tanzi(2005)[7]对23个国家的行政管理、教育、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效率进行了评估;伏润民、常斌(2008)[8]构建了省对县(市)一般性转移支付绩效评价体系;以云南省的县(市)为样本,对一般性转移支付绩效进行实证模拟评价。王晓军(2009)[9]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中国社会保障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评估,试图比较各省之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使用效率的差异,并找出使用无效率的潜在原因,提出优化的建议。 但综合上述研究来看,笔者认为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共政策领域方面的绩效评价,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但上述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研究仅仅是根据生产有效性测算得到相对效益,没有从管理有效性的方法去评估财政的性转移支付绩效。从结果来看,并不能完全反映财政转移支付效率水平状况。②所采用的方法有AHP-模糊综合判别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层次分析法、DEA分析法等。只有伏润民、常斌利用了DEA二次相对效益评估的方法来分析财政的转移支付问题,其余研究均未涉及,这些方法在准确性方面也是不足的。③针对的财政的转移支付而不是财政对社会救助的这种体现收入再分配的民生支出的绩效评估。由于社会救助财政转移支付属于专项转移支付,由于目标的特定性,财政对社会救助的转移支付支出必须实行专款专用,这是与财力性转移支付所体现的政策目标的最大差异。 因此,本文尝试将投入产出二次相对效益模型运用于财政对社会救助转移支付的绩效进行评估,从财政对社会救助资金配置和提升效率方面结合DEA分析中的C2R模型来确定指数状态来对财政对社会救助转移支付绩效评估。 二、DEA评估模型的方法及原理 数据包络分析是由著名运筹学家查尼斯(A. Charnes)等人于1978年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该方法可用来评价部门间的相对有效性①。1984年,Charnes和Cooper提出了一个被称为BCC(或BC2)的模型,这一模型是用来研究具有多个输入、特别是具有多个输出的“生产部门”同时为“规模有效”与“技术有效”的方法。这种DEA方法利用线性规划模型的比较决策单元间的相对效率大小,对决策单元绩效作出的评价。现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医院、学校、政府等单位)的绩效评估。本文利用DEA方法中的BCC(或BC2)模型来评价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相对效率的有效性。其基本原理如下所示: 1 2 … n 投入1 → 2 → ┇ m →x11 x12 … x1n x21 x22 … x2n ┇ ┇ ? ┇ xm1 xm2 … xmn y11 y12 … y1n y21 y22 … y2n ┇ ┇ ? ┇ ys1 ys2 … ysn→1 →2 ┇ →m产出 若用vi表示第i项的投入的权重值,ur第r项产出的权重值,则第j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比hj的表达式为: hj=(j=1,2,…n) maxhjα= s.t ≤1(j=1,2,…,n) vi≥0(i=1,2,…,m),ur≥0(r=1,2,…,s) 研究BCC(或BC2)模型有效性是以生产函数y=f(x)为基础。若生产状态(x,y)满足y=f(x),则称生产状态(x,y)是“技术有效”的(或称产出相对投入达到最大),此时,点(x,y)位于生产函数的曲面上。当xE时,微观经济学中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生产函数的一阶导数先增后减的规律(或先凸,后凹)。所谓“规模有效”,是指投入量x既不过大,也不过小,其介于规模收益由递增到递减间的一种状态(“规模收益不变”的最佳状态)。如果生产可能集定义为:所有满足所给定条件的最小者②,则得到DEA模型BC2。接下来,笔者引入三个取值为0或1的参数α1,α2,α3,则生产可能T集形式如下: T=x,y | x λ≤ x, y λ≥y,α ( λ+α (-1) λ)=α , λ≥0,j=1,2,…,n,n+1 故DEA模型BCC(或BC2)可以用如下形式表达: (P)minθ x λ≤θx y λ≥y δ ( λ+α (-1)λ )=δ λ≥0,j=1,2,…,n,n+1,θ∈E 它的对偶规划为: DmaxμTy0 - αμ ωTxj-μTyj+α μ≥0,j=1,2,…,n ωTx0=1 ω≥0,μ≥0,α α(-1) μ≥0 三、决策单元的划分及指标体系的确定 利用DEA方法中的BCC(或BC2)模型评价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相对效率的有效性,首先要选定模型的决策单元(DMU),或者称为样本。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效率的评价中,DMU的选定必须满足具有相同的目标和相同的投入和产出指标。本文采用了29省市的DMU作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绩效评价项目决策单元。 BCC(或BC2)模型是利用DMU投入和产出指标数据对其相对有效性进行评价,故需科学合理的确定指标体系。在确定各个指标时,必须从决策单元间的一致性出发,投入和产出的指标数量要达到一定规模,防止指标体系之间交叉、重复和冲突等矛盾。指标的确定还要考虑指标的可获得性和可操作性。每个决策单元都有m种类型的“投入”,及n种类型的“产出”,分别对应该决策单元的“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效益”。用(Xj,Yj) 表示j个决策单元DMUj,其中,Yj = [y1j,y2j,… ,ymj] ,Xj=[x1j,x2j,…,xmj](j=1,2,…,n)。 在应用BCC(或BC2)模型评价各地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相对绩效时,笔者选取中国29个省市的与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有关的“投入”和“产出”指标。基于BCC(或BC2)模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相对绩效作为该模型的决策单元来评价。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就是相对应的DMU1,DMU2,DMU3,…,DMU29。 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Y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Y2)、农村民政部门医疗救助人次数(Y3)、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人次数(Y4)作为输出指标,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X1)、农村医疗救助支出(X2)、资助参加合作医疗支出(X3)作为输入指标(见表1)。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数据均来自民政部网站③。 四、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相对效率BCC(或BC2)实证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纯技术效率的均值为0.919,所以总体上这29个省份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投入—产出”的相对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大多数省份的纯技术效率在90%以上,其中,北京、天津等20省市⑤是纯技术有效的,即与其它省份相比这29个省份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整体“投入—产出”的相对效率是较高的。而在这20个省市中,有17个省份⑥同时为规模效率有效和纯技术有效的,其余的3个省市中,宁夏、青海和海南省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投入—产出”的规模效率是递增的。在这29个省市中,只有陕西省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投入—产出”的规模效率是递减的。⑦处于规模收益递减状态的陕西省,其规模效率为0.996,所以应放慢对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投入力度;天津、黑龙江等10个省市⑧的规模效益是递增的,说明在这些省市中应当加大对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资金支持力度,以获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收益。从技术效率的数字来看,江苏、浙江和江西的技术效率分别为:0.635、0.450和0.601,说明这三个省份的“投入”没有应出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所以,这三个省份应该要适当加大调整转移支付的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以使其达到技术有效。图1展示了2008年各个省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非技术效率(或者非规模效率)的横向比较趋势。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各个省市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投入—产出”效率,笔者分各个省份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 如表2所示,四产出中,均没有产出冗余值状况(因为其投入冗余值和产出不足值均为零)。第一个投入要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X1),有投入冗余12 316.966;第二投入要素——农村医疗救助支出(X2)有投入冗余13 533.415=4 638.630+8 894.785。也就是说黑龙江省2008年的产出冗余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X1)可以减少12 316.966,第二个投入要素可以减少13 533.415,并不影响制度的救助效果。⑨ 表3中,四个产出中,第一产出值(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Y1))和第四产出值(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人次数(Y4))存在产出不足现象。第一产出不足值为148 546.258;第四产出不足值为202 670.552;三个投入要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X1)、农村医疗救助支出(X2)和资助参加合作医疗支出(X3))均有冗余;第一、二要素投入有投入冗余分别39 517.067和2 998.087。而第三要素投入的投入冗余为两部分的和,即为873.69=795.541+78.149。也就是说江苏省2008年的产出冗余,在第三要素投入项(资助参加合作医疗支出(X3))又存在投入冗余的状况,其合理的有效目标值应该为:1 305.810=2 179.500-795.541-78.14。故江苏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X1)可以减少39 517.067,农村医疗救助支出(X2)可以减少2 998.087,资助参加合作医疗支出(X3) 减少873.69,可以看出江苏省在农村社会救助项目支出中,投入量很大,但存在“产出”不足的状况,也就是下一步如减少一定救助资金的投入并不会影响制度的救助效果;如果想消除产出不足的现象就必须提高农村社会救助资源的利用效率。 表4中浙江省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投入产出状况与表3类似,唯一不同的是浙江省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产出只有第一要素投入有投入冗余,没有第三投入要素冗余。表5中,安徽省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投入产出状况与表4几乎一致,不同的就只是数值,其分析结果是一样的,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表6中,第一产出值(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Y1))和第三产出值(农村民政部门医疗救助人次数(Y3))存在产出不足状况。第一产出不足值为144 038.811;第三产出不足值为65 529.152;三个投入要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X1)、农村医疗救助支出(X2)和资助参加合作医疗支出(X3))均有冗余现象;第一要素投入有投入冗余,为37 245.532。而第二、三要素投入的投入冗余均为两部分的和分别为:28 780.029(=15 800.292+12 979.737)、2 413.113(=1 900.313+512.800)。也就是说江西省2008年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三个投入指标均存在冗余状况。故该省的合理的有效投入产出目标值应分别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Y1)= 1 644 104.811、农村民政部门医疗救助人次数(Y3)= 488 852.15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X1)= 56 082.268、农村医疗救助支出(X2)= 10 811.471和资助参加合作医疗支出(X3)= 2 348.587。 如表7所示,湖北省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产出指标方面除了第四产出指标——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人次数(Y4)外,其余三个产出指标,均存在产出不足的状况;而在社会救助资金的投入方面,三项要素投入均存在投入冗余状况,其合理的投入产出DEA有效的目标值如表7所示。 表8中的三项投入指标中,所有的投入值均存在不足的现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X1),农村医疗救助支出(X2),资助参加合作医疗支出(X3)的投入不足值分别为:27 051.292、3 658.360、548.759,而产出指标值中仅有一项,即第四产出值(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人次数(Y4))存在产出不足状况。其不足产出值为300 929.274。其产出的DEA有效的目标值应为1 117 460.274。这说明陕西省在农村社会救助及配套项目的资金投入方面存在严重缺乏的状况。其DEA有效的目标值如表8所示。也就是陕西省下一步要加大对农村社会救助及其配套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来消除投入不足的现象。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投入产出状况如表9所示,可以看出,该自治区产出的四项指标中,仅第四项即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人次数(Y4),存在产出不足的现象,其余产出都是有效的。而从投入要素项来看,效果就很不理想了,三个投入要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X1)、农村医疗救助支出(X2)和资助参加合作医疗支出(X3))均有冗余状况;第一、三要素投入有投入冗余分别为4 065.835、80.382。而第二要素投入的投入冗余为两部分,其和为:1 714.553=962.846+751.707,其DEA投入的有效目标值分别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Y1) =17 866.16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Y2)=3 479.247,农村民政部门医疗救助人次数(Y3)=353.218。所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社会救助状况与陕西省类似,该自治区下一步也应加大对农村社会救助及其配套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来消除投入不足的状况。 五、结论与政策含义 本文从制度层面阐述社会救助转移支付政策目标与效率评估的内在有机联系,利用投入产出二次相对效益模型对社会救助转移支付进行了绩效评价;从社会救助资金配置和中央财政社会救助资金支出提升效率这两个方面,构建了中央财政对社会救助转移支付绩效评估指标结构体系;根据生产有效性测算得到相对效益,从管理有效性的方法去评估财政的转移支付绩效。从结果来看,能够较好地反映财政转移支付效率水平状况。研究针对财政对社会救助的这种体现收入再分配的民生支出的绩效评估。 由于社会救助财政转移支付属于专项转移支付,这就决定了其目标的特定性,鉴于此,本文从财政对社会救助资金配置和提升效率方面结合DEA分析中的C2R模型来确定指数状态对财政对社会救助转移支付绩效评估。利用29个省市的社会救助投入与产出样本,对财政社会救助资金转移支付绩效进行DEA评估;从29个省市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投入—产出”状况来看,绝大多数省份是DEA有效的,部分省市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和极少数富裕省市存在投入冗余状况。存在最普遍的问题还是农村社会救助及配套资金存在的“投入—产出”非技术效率和非规模效率是否有效的问题。 目前评价社会救助支出效率往往停留在单一指标的角度,对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评估往往局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投入的资金规模;另一个是制度覆盖率。仅采用一个指标会产生两个严重的负面效应,一个是财政往往会重视投入力度,轻视资金的流向状况;另一个是,制度覆盖率并不能代替水平覆盖率来说明制度的实施状况。所以,这样单一的评估指标会使得财政对社会救助转移支付资金大量流失。鉴于本文的分析认为,摒弃部分旧的评估指标,建立新的绩效评估机制特别是能够反映资金流向和水平覆盖的指标体系,这是完善中央财政对社会救助转移支付效率的关键。 [注 释] ① 因此被称为DEA有效。 ② Charnes 对生产可能集T,引入了如下的一些公理:公理1:(xj,yj)T,j=1,2,…,n(平凡公理);公理2:集合T为凸集(凸性公理);公理3:若(x,y)T,x≥x,y≤y,则(x,y)T,(无效性公理)。 ③ 民政部: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tjsj/2009/02/01。 ④ 1~29表示29个省市,按顺序(DMU1、DMU2、DMU3 ……DMU29)依次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⑤ 这20个省市分别是: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福建、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 ⑥ 这17个省份是: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福建、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⑦ 如果样本单元的纯技术效率为1,而规模效率小于1时,这说明对样本单元本身的技术效率而言没有投入需要减少、没有产出需要增加;样本单元的综合效率没有达到有效(即为1),是因为其规模和投入、产出不相匹配,需要增加规模或减少规模。 ⑧ 这10个省市分别是:天津、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广西、甘肃、青海。 ⑨ 如果投入因素是决策单元可以决定的,而产出因素是不能决定的时,我们分析就可以考虑投入是否能减少,不管产出是否能增加(因为产出是决策单元不可控的因素);如果产出因素是决策单元可以决定的,而投入因素是不能决定的时,我们分析就可以考虑产出是否能增加,不管投入是否能减少(因为投入是决策单元不可控的因素)。 ⑩ 这里产出和投入分别为四个和三个指标,按照数字大小顺序,产出:1代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Y1),2代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Y2),3代表农村民政部门医疗救助人次数(Y3),4代表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人次数(Y4);投入:1代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X1),2代表农村医疗救助支出(X2),3代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支出(X3),下同。 [参考文献] [1] 冯英浚,李成红.二次相对效益[J].中国软科学.1995(7):45-53. [2] Andrew, C.W. Frontier Efficiency Measurement in Healthcare [J].Medical Care Research and Review, 2004(61):135-170. [3] 毕克新,吴勃英,等.测算高校综合实力的二次相对评价方法[J].管理科学报,2000(4):36-44. [4] 徐一心,曾俊林,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证研究[J].中国统计,2005(3):40-41. [5] Behn and Robert. Why Measure Performance? Different Purposes Require Different Measures [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3(63):586-606. [6] 毛定祥.通信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二次相对评价[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74-81. [7] Afonso, A., Schuknecht, Land Tanzi,V. Public Sector Efficiency: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J]. Public Choice, 2005(123): 321-347. [8] 伏润民,常斌.我国省对县(市)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绩效评价[J].经济研究,2008(11):19-25. [9] 王晓军.中国财政社会救助支出效率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31-39. The Evaluation to Resources Efficiency of Rural Social Assistance and Supporting System at Soft Achievement Wang Zengwen1, Antoinette Hetzler2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Institute of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Nanjing 210046, China; 2. Department of Sociology,Lund University,Lund 221 00,Sweden )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ural social assistance and supporting resources,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immanent relation of finance on social assistance system and the transfer payment policy target and efficiency assessment from the system level;the authors use DEA two relative efficiency model to evaluate social assistance payment transfer performance;And we constructed evaluation index about financial transfer payment performance of system of social assistance from the social rescue fund allocation and financial assistance fund expenditure efficiency promotion. Combining the experience analysis results which are from the social assistance related index sample in 29 provinces of China,the authors argued that the sector of evaluation should abandon the old evaluation index and set up a new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to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social salvage efficiency of transfer payment with the transforms of China's government function. Key words: social assistance transfer payment;resource allocation;two relative efficiency;performance evaluation (责任编辑:李 萌) 目前评价社会救助支出效率往往停留在单一指标的角度,对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评估往往局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投入的资金规模;另一个是制度覆盖率。仅采用一个指标会产生两个严重的负面效应,一个是财政往往会重视投入力度,轻视资金的流向状况;另一个是,制度覆盖率并不能代替水平覆盖率来说明制度的实施状况。所以,这样单一的评估指标会使得财政对社会救助转移支付资金大量流失。鉴于本文的分析认为,摒弃部分旧的评估指标,建立新的绩效评估机制特别是能够反映资金流向和水平覆盖的指标体系,这是完善中央财政对社会救助转移支付效率的关键。 [注 释] ① 因此被称为DEA有效。 ② Charnes 对生产可能集T,引入了如下的一些公理:公理1:(xj,yj)T,j=1,2,…,n(平凡公理);公理2:集合T为凸集(凸性公理);公理3:若(x,y)T,x≥x,y≤y,则(x,y)T,(无效性公理)。 ③ 民政部: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tjsj/2009/02/01。 ④ 1~29表示29个省市,按顺序(DMU1、DMU2、DMU3 ……DMU29)依次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⑤ 这20个省市分别是: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福建、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 ⑥ 这17个省份是: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福建、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⑦ 如果样本单元的纯技术效率为1,而规模效率小于1时,这说明对样本单元本身的技术效率而言没有投入需要减少、没有产出需要增加;样本单元的综合效率没有达到有效(即为1),是因为其规模和投入、产出不相匹配,需要增加规模或减少规模。 ⑧ 这10个省市分别是:天津、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广西、甘肃、青海。 ⑨ 如果投入因素是决策单元可以决定的,而产出因素是不能决定的时,我们分析就可以考虑投入是否能减少,不管产出是否能增加(因为产出是决策单元不可控的因素);如果产出因素是决策单元可以决定的,而投入因素是不能决定的时,我们分析就可以考虑产出是否能增加,不管投入是否能减少(因为投入是决策单元不可控的因素)。 ⑩ 这里产出和投入分别为四个和三个指标,按照数字大小顺序,产出:1代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Y1),2代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Y2),3代表农村民政部门医疗救助人次数(Y3),4代表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人次数(Y4);投入:1代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X1),2代表农村医疗救助支出(X2),3代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支出(X3),下同。 [参考文献] [1] 冯英浚,李成红.二次相对效益[J].中国软科学.1995(7):45-53. [2] Andrew, C.W. Frontier Efficiency Measurement in Healthcare [J].Medical Care Research and Review, 2004(61):135-170. [3] 毕克新,吴勃英,等.测算高校综合实力的二次相对评价方法[J].管理科学报,2000(4):36-44. [4] 徐一心,曾俊林,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证研究[J].中国统计,2005(3):40-41. [5] Behn and Robert. Why Measure Performance? Different Purposes Require Different Measures [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3(63):586-606. [6] 毛定祥.通信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二次相对评价[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74-81. [7] Afonso, A., Schuknecht, Land Tanzi,V. Public Sector Efficiency: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J]. Public Choice, 2005(123): 321-347. [8] 伏润民,常斌.我国省对县(市)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绩效评价[J].经济研究,2008(11):19-25. [9] 王晓军.中国财政社会救助支出效率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31-39. The Evaluation to Resources Efficiency of Rural Social Assistance and Supporting System at Soft Achievement Wang Zengwen1, Antoinette Hetzler2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Institute of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Nanjing 210046, China; 2. Department of Sociology,Lund University,Lund 221 00,Sweden )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ural social assistance and supporting resources,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immanent relation of finance on social assistance system and the transfer payment policy target and efficiency assessment from the system level;the authors use DEA two relative efficiency model to evaluate social assistance payment transfer performance;And we constructed evaluation index about financial transfer payment performance of system of social assistance from the social rescue fund allocation and financial assistance fund expenditure efficiency promotion. Combining the experience analysis results which are from the social assistance related index sample in 29 provinces of China,the authors argued that the sector of evaluation should abandon the old evaluation index and set up a new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to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social salvage efficiency of transfer payment with the transforms of China's government function. Key words: social assistance transfer payment;resource allocation;two relative efficiency;performance evaluation (责任编辑:李 萌) 目前评价社会救助支出效率往往停留在单一指标的角度,对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评估往往局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投入的资金规模;另一个是制度覆盖率。仅采用一个指标会产生两个严重的负面效应,一个是财政往往会重视投入力度,轻视资金的流向状况;另一个是,制度覆盖率并不能代替水平覆盖率来说明制度的实施状况。所以,这样单一的评估指标会使得财政对社会救助转移支付资金大量流失。鉴于本文的分析认为,摒弃部分旧的评估指标,建立新的绩效评估机制特别是能够反映资金流向和水平覆盖的指标体系,这是完善中央财政对社会救助转移支付效率的关键。 [注 释] ① 因此被称为DEA有效。 ② Charnes 对生产可能集T,引入了如下的一些公理:公理1:(xj,yj)T,j=1,2,…,n(平凡公理);公理2:集合T为凸集(凸性公理);公理3:若(x,y)T,x≥x,y≤y,则(x,y)T,(无效性公理)。 ③ 民政部: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tjsj/2009/02/01。 ④ 1~29表示29个省市,按顺序(DMU1、DMU2、DMU3 ……DMU29)依次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⑤ 这20个省市分别是: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福建、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 ⑥ 这17个省份是: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福建、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⑦ 如果样本单元的纯技术效率为1,而规模效率小于1时,这说明对样本单元本身的技术效率而言没有投入需要减少、没有产出需要增加;样本单元的综合效率没有达到有效(即为1),是因为其规模和投入、产出不相匹配,需要增加规模或减少规模。 ⑧ 这10个省市分别是:天津、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广西、甘肃、青海。 ⑨ 如果投入因素是决策单元可以决定的,而产出因素是不能决定的时,我们分析就可以考虑投入是否能减少,不管产出是否能增加(因为产出是决策单元不可控的因素);如果产出因素是决策单元可以决定的,而投入因素是不能决定的时,我们分析就可以考虑产出是否能增加,不管投入是否能减少(因为投入是决策单元不可控的因素)。 ⑩ 这里产出和投入分别为四个和三个指标,按照数字大小顺序,产出:1代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Y1),2代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Y2),3代表农村民政部门医疗救助人次数(Y3),4代表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人次数(Y4);投入:1代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X1),2代表农村医疗救助支出(X2),3代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支出(X3),下同。 [参考文献] [1] 冯英浚,李成红.二次相对效益[J].中国软科学.1995(7):45-53. [2] Andrew, C.W. Frontier Efficiency Measurement in Healthcare [J].Medical Care Research and Review, 2004(61):135-170. [3] 毕克新,吴勃英,等.测算高校综合实力的二次相对评价方法[J].管理科学报,2000(4):36-44. [4] 徐一心,曾俊林,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证研究[J].中国统计,2005(3):40-41. [5] Behn and Robert. Why Measure Performance? Different Purposes Require Different Measures [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3(63):586-606. [6] 毛定祥.通信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二次相对评价[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74-81. [7] Afonso, A., Schuknecht, Land Tanzi,V. Public Sector Efficiency: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J]. Public Choice, 2005(123): 321-347. [8] 伏润民,常斌.我国省对县(市)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绩效评价[J].经济研究,2008(11):19-25. [9] 王晓军.中国财政社会救助支出效率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31-39. The Evaluation to Resources Efficiency of Rural Social Assistance and Supporting System at Soft Achievement Wang Zengwen1, Antoinette Hetzler2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Institute of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Nanjing 210046, China; 2. Department of Sociology,Lund University,Lund 221 00,Sweden )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ural social assistance and supporting resources,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immanent relation of finance on social assistance system and the transfer payment policy target and efficiency assessment from the system level;the authors use DEA two relative efficiency model to evaluate social assistance payment transfer performance;And we constructed evaluation index about financial transfer payment performance of system of social assistance from the social rescue fund allocation and financial assistance fund expenditure efficiency promotion. Combining the experience analysis results which are from the social assistance related index sample in 29 provinces of China,the authors argued that the sector of evaluation should abandon the old evaluation index and set up a new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to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social salvage efficiency of transfer payment with the transforms of China's government function. Key words: social assistance transfer payment;resource allocation;two relative efficiency;performance evaluation (责任编辑:李 萌)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