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河北省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实证研究
范文

    杨香合 岳 坤 张 丽

    

    

    [摘 要]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缩小城乡区域在商品经济上的发展差距,成为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河北省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河北省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河北省;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41-0055-0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而要发展生产、生活宽裕,就必须加快建设和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目前落后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已经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强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 河北省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北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做好农村流通工作的安排部署,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开拓农村市场,不断深化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多主体的农村流通体系新格局,整个农村商品流通出现了新的气象。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1 农村商品流通市场体系更加完善

    河北省农村商品流通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农村商品流通更加顺畅。近年来,河北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发展迅猛,一个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以城乡集贸市场为辅的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从而为粮、油、肉、蛋、水产品、水果等农产品构建了顺畅的流通渠道。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兴办起来的产地型批发市场,已成为河北省农产品流通的重要集散地,已建成了安国市东方药城、辛集皮革城、永年南大堡蔬菜批发市场、沧县崔尔庄小枣批发市场等一大批有较大影响的产地型农产品交易市场、批发市场,促进了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贸易的结合,有效推动了商贸流通与特色产业的协调发展。

    与此同时,农村消费品市场也保持快速增长,市场数量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持续增长(见下表)。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农村居民日常生活消费能够基本满足,中档消费在县城能够基本满足。

    1.2 农村商品流通主体多元化

    目前,农村各种流通主体呈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农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大户和农村流通合作组织,是目前农产品流通的核心主体。近几年,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如下图),直接和辐射带动的农户数量也增长迅速。2006年11月15日,河北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成立,这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作,健康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此外,在河北省广大农村,如今已涌现出农村经纪人24万人,年促成交易额580亿元,经纪业务几乎覆盖了所有农产品。这些了解市场信息的农村经纪人正在把封闭分散的农业生产和开放的市场连接起来,带动了农村的市场流、资金流的滚动,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1.3 农村商品流通形式多样化

    随着流通组织的多元化,农村各种流通形式也在迅速发展。河北省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大力推行现代流通方式。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市级、县级商业企业利用货源和管理优势,采取合资、合作、合营、加盟等形式,建立分店、连锁店、批发点,通过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代理制等多种方式,将经营触角向农村市场延伸,提升和带动农村市场管理水平和层次。目前,河北省已初步确定了武安等56个试点县(市)及河北好日子集团等98家试点企业。截至2006年6月底,河北省共建设和改造农家店10200家,预计到2007年年底实现全省累计建设26000个连锁化农家店,覆盖100%的县市、70%的乡镇和50%的行政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进一步实施,使农村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农业产业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2 河北省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市场消费水平偏低

    河北省农民收入水平不高(200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801.8元),农民收入渠道简单,收入不稳定,并且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家庭支出主要用于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很少进行其他消费,且消费能力不够,加之近期受银行加息政策影响,储蓄对部分居民的吸引力增强,很难形成即期消费。此外,农资价格、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过高,对增加农民收入扩大消费存在一定负面影响。过去几年,在城市市场趋于饱和的状态下,许多企业纷纷把投资转向农村,但大部分是将城市过剩或淘汰的产品直接延伸到农村,由于农村居民消费层次、消费偏好、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不同于城市居民,导致流通到农村的产品不能顺利出售,而农民也买不到称心如意的产品。

    2.2 新型农村流通业态发展滞后、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缓慢

    从流通业态来看,河北省农村市场主要以小型商店、农贸市场为主。农村消费品主要以个体、单体经营为主,规范性差,零散度高,与农民消费水平相适应的新型业态少。即使在县城等地出现一些新的流通业态,还存在着“连而不锁”,“平价不平”,“超市不超”的问题,与城市相比处于落后状态。从流通方式来看,仍以传统流通方式为主。全省主要承担农产品集散功能的各种专业批发市场,还未摆脱传统农贸市场和各种集市的购销形式,变化的只是批量的增长和运销距离的拉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比重较小,经营方式落后。现金交易、实物交易仍是农村市场主要的支付方式。

    2.3 农村商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目前,构成河北省农村流通体系成员的流通组织,以主体性质分,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一直被当做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的供销合作社系统;二是大量个体商户、运销大户。目前,河北省有些供销社已经“社有民营”、“租壳卖瓤”,名为实行责任制,实则动摇了供销社集体所有制的基础,变成了挂供销社招牌的“个体户”。这些规模小、实力弱、素质不高的个体商户,组成了农村流通体系的最主要的部分。河北省目前单体经营的个体商户数量占全部流通主体比重高达90%以上。这种非正规经济,不能形成规模采购能力和销售能力,流通成本很高,调节市场供求能力弱,不能满足农民现代生产、生活所需商品及劳务需求,更不能有效开拓农村市场。

    2.4 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目前我国农村流通设施建设未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安排,造成对其投入不足、建设滞后等问题。在软件基础设施缺乏的同时,河北省农村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也严重滞后。如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陈旧,通信网络、仓储、冷藏等设备设施不完善,服务功能单一,大部分批发市场缺乏信息服务、质量检测、交易结算、安全监控、垃圾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据调查,目前河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建有配套冷库的市场还很少,一般只能当天上市当天售完,否则就失去原有的新鲜度,商品品质难以保持,造成大量损失和浪费。此外,农村消费品市场商业设施建设滞后,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与老百姓期待的方便消费、安全消费的需求相差甚远,导致大量农村购买力流向城镇。据测算,农村人均商业面积不足0.1平方米,仅约为城市的1/10。

    3 加快河北省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的对策建议

    3.1 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增强其消费信心

    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居民消费能力的升降,居民收入的增长与消费支出的增长呈明显的正比例关系。据专家测算,农村居民收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品市场大体增长1.18个百分点。因此,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必须考虑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在分配政策上要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着眼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可支配收入。其次,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解决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扩大社会保障范围,稳定人们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心理与支出预期。最后,积极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创新适合不同人群的消费信贷产品,改革农村消费信贷政策,健全配套的金融服务,促使居民借贷消费,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3.2 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新型流通业态

    传统的百货商店以及个体的便利店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的消费需求。未来农村商品流通将出现更多的新型流通业态,主要形式是农村超市和连锁经营等形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型流通业态往往需要有一定的经济环境及条件相适应,所以,河北省各地市在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时,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流通业态。

    3.2.1 农村超市

    农村超市是设在小集镇上或农村流动人口较多的交通便利地带,根据农村区域经济水平的不同,主要经营日常生活用品、副食品及其他商品的自选商店。随着农村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心理的成熟和消费需求的提高,人们更注重商品质量、服务态度及购物环境的和谐、方便。农村超市这一新颖经营业态和销售模式的出现,正顺应了新时期农村消费求真、求廉、求便、求全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目前,河北省已涌现出了一大批发展较好的农村超市。例如河北好日子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创立至今八年来,始终以建设中小城市、县镇和农村商业零售网络为发展主题。总公司店铺遍布河北沧州、唐山、邢台、石家庄等地区。截至2005 年12月,公司开设店铺600个,其中400多个开设在乡镇或自然村,占店铺总数60%以上;就业人数4000人,其中农村就业人数2000人。

    3.2.2 连锁经营

    连锁经营是一种把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管理与商业相结合的新的零售企业组织形式,它把众多小规模、分散的商品流通主体组织起来,使之整体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连锁经营是实现农村流通现代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城市大型流通企业通过连锁方式向城乡结合部或农村延伸将是未来农村流通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如上海联华、华联等。在农村发展连锁经营要从河北省农村的实际出发,逐步推进。目前,根据河北省状况,首先要鼓励城市大中型商业企业或有实力的连锁经营企业,通过各种连锁经营方式进军农村市场,重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此外,在发展农村商业连锁经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作用,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的网点和对农村商品流通的组织管理经验,促进现代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的快速建立和发展。

    3.3 发展多层次的流通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首先,积极发展农村供销社主渠道作用。要继续深化供销社体制改革,彻底转变观念、转变机制,以新的经营体制和运转机制,实现向农民的回归,担当起构建新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的重任;要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推进农村经营服务网点的建设与改造。其次,积极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建立多种多样的中介组织,提高竞争效益,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优良品种、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加工、储藏、运输等多种服务,在供给与需求之间牵线搭桥。采取农工商、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和各种中介组织把分散的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起来。最后,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鼓励农民从事商品流通,为农民进入市场创造良好环境。要发展运销大户,培育和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组建经纪人协会,提高经纪人素质。必须对农民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使农民根据市场的价格来组织生产。

    3.4 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货畅其流

    首先,加强财政政策支持,发展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采取各种措施,调动各方力量,特别是加强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以促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构建,其中主要包括农村道路交通状况、农村电网的建设和完善、农村电信设施的建立和升级等。其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先进物流基础设施和现代流通技术,把农产品生产、采摘、分类、包装、加工、储藏、运输、销售、配送等环节快速有效地整合起来,从而减少农产品流通中的价值损失,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最终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着力整合和优化配置全省物流资源,造就富有实力、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构建四通八达的农资、农产品市场网络,建立以区域为中心、富有特色的大物流,形成大生产、大公司、大流通、大市场、大贸易一体化的运行格局。最后,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高交易效率,提升市场层次。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检验检测系统及物流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华芹.农村商品流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5(6):50-52.

    [2]李芬儒,等.河北农村商品流通产业创新的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4(6):5-7.

    [3]程漱兰,等.关于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1998(7):2-9.

    [4]贾登龙.关于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甘肃农业,2001(1):23-25.

    [5]文启湘.加快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J].湘潭大学学报,2007(1):66-68.

    [收稿日期]2009-08-05

    [作者简介]杨香合(1979—),河北灵寿人,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