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培养路径的创新研究
范文

    李娜+李娟+杨金云

    

    [摘要]文章以徐州高校为例,分析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构建就业能力,分析其特征,探究其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培养路径,分别从毕业生自身、高校、政府及社会三大方面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就业能力;工商管理类;培养路径

    1就业能力构建

    钱允丽[1]认为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在校学习、实践获得,用以实习就业、满足社会需要、具有可持续动力的能力集合;张苹[2]在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实证研究中重点评估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马玉萍[3]将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聚焦于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钱的研究基于对用人组织和已入职毕业生的调查,张重点评估大学生个性特质、企业要求、社会需求三方面指标,马侧重针对工科院校。本文根据徐州高校实际情况,结合对教育工作者和毕业生的访谈资料,对研究进行了具体化,把就业能力细分到就业知识和就业素质两个方面,就业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专业前沿知识,专业技能,人文社科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就业素质包括:事业心、责任心,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组织管理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

    2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2.1现状以及特征

    从就业知识来看,按掌握程度最强的进行排名,被调查者在各种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表现不尽相同;从就业素质表现情况来看,对事业心、责任心等6个不同维度按表现优良的顺序也进行了排名,结果见下表。

    在就业知识六个维度下,排名前三的分别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这三个维度,工商管理类大学生掌握程度比较高。相反,在专业前沿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上存在劣势,需改善加强;在就业素质六个维度下,位于前三的分别是:吃苦耐劳精神,事业心、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这三个具有主观意识的维度上,被调查者表现都超乎预期,体现了很好的意志品质,但是在创业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上的表现却乏善可陈,垫底后三名,这反映出工商管理类本科大学生,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缺少实际能力的锻炼。

    访谈调查还发现,被调查者在就业能力上表现出以下特征:一是就业能力结构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在实践能力上没有付出相应时间与精力;二是生涯规划设计意识薄弱:通过访谈发现,工商管理类本科大学生对大学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薄弱,对职业生涯的认识、定位不足;三是学分制为本位,忽视自身个性化发展:大学生在校以学分论英雄,自身个性化发展缺少平台。

    2.2影响因素

    影响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缘由有很多方面,主要有三大方面:其一是大学生自身因素;其二是高校教学因素;其三是政府及社会因素,这些方面都是需要进一步深层次的分析。总结工商管理类本科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分别反映为以下三个因素。

    2.2.1大学生自身因素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不够科学合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两个方面。大学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在校大学生对自身能力进行准确定位,科学合理制订专业知识的学习计划,夯实基础,从而尽早形成合理的职业观、就业观,帮助其顺利过渡到下一步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将来的择业、就业早做打算。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学生却忽视对这两方面的科学合理规划,导致对求职流程不了解、求职信息搜索不到位、简历制作不新颖、面试技巧不达标,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顺利就业。

    第二,社会实践意识薄弱。工商管理类学科具有极强的应用型,但是,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在校期间过多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社会实践,对于学校设置的校外实践和顶岗实习重视不够,实习报告也大多敷衍交差,且自觉性不足,寒暑期也浪费了实践机会。

    第三,求职意向不明确。正是由于生涯规划不合理,就业指导匮乏,导致绝大多数求职者在毕业季就业压力下,盲目就业,不能充分考虑就职匹配,片面追求热门单位、热门地区、高薪职业,没有明确的求职意向指导,“海投”简历,缺少针对性。

    第四,就业准备不充分。就业准备不充分,表现在就业成本预测、就业风险预判 、就业前景考量等方面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比如,外出参加大型招聘会时的费用支出超出可承受范围,甚至由于就业准备、社会经验不足,误入传销组织,造成生命财产安全。

    2.2.2高校教学因素

    第一,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承担着本校学生的就业大计,但是由于其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导致对政策解读不够透彻,对就业市场的走向和变化研究不够,在向社会上宣传和发布毕业生的信息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对接,难以吸引更多优质的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无法起到构筑“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

    第二。同毕业生的沟通和个别咨询指导不够。就业指导人员责任重大,但人员不足,数量上难以应付庞大的就业大军,就业指导处于“大一统”的状态,指导内容“千篇一律”,仅在毕业前开展几次集中就业指导,缺少同毕业生的个别沟通,咨询指导不足,大学生本身的就业能力无法在就业指导教育中提升起来。

    2.2.3政府及社会因素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仍受现行的户籍、人事及社会保障等制度因素影响,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仍未形成,大学毕业生在两个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流动和转换受到很大限制,工商管理类本科大学生就业同样受此限制。另外,目前“中职中专”“高职高专”“普通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五大专业教育层次改革不深入,“普通本科”处在相对尴尬的地位,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其就业能力。

    3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培养路径研究

    3.1毕业生方面

    3.1.1合理规划大学生生涯设计,明确求职意向

    大学期间,工商管理类大学生要对生涯规划设计有正确认识,加强对所学专业的了解,积极和专业老师进行沟通,向优秀的学长、学姐探讨经验,尽早开始大学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合理安排大学时间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早日明确求职意向,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目标。

    3.1.2加强社会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校期间除了理论学习,还要积极参加院、校组织的志愿服务、社团活动、技能竞赛等各项实践活动;在寒暑假,开展社会调研、进行市场调查、参与课题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创造出实践成果。

    3.1.3做好就业准备,扫清就业障碍

    毕业生应关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网、人才招聘网、企业招聘网等,及时了解就业信息,结合求职目标和自身优劣势,扬长避短,提前做好准备。同时,还应当多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政策,学会辨别市场信息真伪,避免误入歧途,最后,还应当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水平,提高危险防范意识,加强危机处理能力。

    3.2高校方面

    3.2.1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和课程时间,多样化考核体系

    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安排上,要合理分配大学四年专业课程的授课时间,把重要的专业课程分散安排在大一、大二、大三阶段,减轻大四学生的学业压力,把更多时间安排在找工作上。同时,在考核体系上要更加多样化,不能以单一的传统笔试作为唯一标准,应当加入专业素质拓展、实训模拟考核,减少死记硬背的现象。

    3.2.2创新教学方式与内容,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方式要推陈出新,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案例讨论,选取密切联系市场动态的新案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参与热情,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还可以拓宽思路,把教学环节放在校外,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多渠道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3.2.3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创新指导模式

    首先,将就业指导工作列入教学体系中,为教学配备就业指导老师,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引导他们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以及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4]其次,扩充就业指导人员的数量,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把握就业市场前沿动态,及时与毕业生、用人单位做好沟通,大力邀请用人单位来校举行就业洽谈会。最后,在指导模式上进行创新,迎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现实需要,借助“微信”“微博”等平台,对毕业生开展个别咨询指导工作。

    3.2.4优化师资结构,合理安排教学力量

    工商管理类学科跟市场、企业密切相关,在师资结构上,应吸纳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师资力量,聘请企业实战经验丰富的人士定期来校讲学,同时,还可引入企业人士的社会资源,让学生进入企业,走向市场,对书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检验。

    3.3政府及社会方面

    作为工商管理类大学生的坚强后盾,政府及社会方面要付出最大的努力。政府要消除就业市场壁垒,结束地区分割状态,营造良性市场信息机制,出台相关法律政策,保障大学生的自由流动,减少就业成本,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健全市场法规,监管好大学生就业、实习中介机构。通过此次研究,要提高工商管理类本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关键要形成良好的就业能力提升氛围,建设完善的就业能力培养体系,形成一个像生态体系一样的良性循环系统,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生态培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钱允丽.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基于对用人组织与已入职毕业生的调查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2.

    [2]张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证分析及对策建议[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2(1).

    [3]马玉萍.工科院校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3).

    [4]马瑜.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工程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