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新型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管理 |
范文 | 吴江 朱文涛 沈南星 摘 ?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新型研发机构发挥其显著资源优势、促进科研创新及技术成果转化的关键载体。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是做好平台资源共享和技术服务的根本、推动当地生物医药行业迅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该文旨在探讨生物医药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团队平台和人才培养等建设内容,并阐述共享平台的信息化管理及安全管理机制。 关键词:新型研发机构 ?生物医药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建设 ?管理 中图分类号:F124.3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2(a)-0234-03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Public Technical Service Platform in New ? ? ? ? ? ? ? ? ? ? ? ? ? ? ? ? ? ? ?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ions WU Jiang* ?ZHU Wentao ?SHEN Nanxing (East China Industri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Life Science, Peking University, Qidong, Jiangsu Province,226200 China) Abstract:As a carrier to make full use of its advantages in resources and promote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public technology service platfor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ew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ions. Perfect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s beneficial to resource sharing and technical service, and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his article aims to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team platform and talent training in the field of biological medicine, and to elaborate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the mechanism of security management for public technology service platform. Key Words:New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ion; Biological medicine; Public technology servi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生物医药行业的科研投入稳步提升,各地新型研发机构的科研资源也日益增多。积极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能够有效地贯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孵化”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技术进步和人才引进培养,降低创新创业成本,缩短研发和产业化周期,建设集仪器公益化使用和适用技术培训于一体、面向产业和科研的专业化开放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现代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石[1]。科学的管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高效利用优势实验资源、完善共享服务机制的重要保障。因此,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一种新兴的科研组织[2],建立多层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必要的,是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的。 1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 1.1 基础建设 合理配置设备资源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基础建设的前提。作为新型研发机构这种特殊背景下的研发平台,可通过市场调研和入孵项目需求,充分利用高等院校资源进行仪器采购的专家论证,避免盲目购置而导致设备利用率低下[3]。 良好的实验室装修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基础建设的重要保障。为保证实验室科研条件,邀请专业性并具备相应资质的装修团队,经过实地考察后,结合采购仪器设备资源的类型及功能,确定整体方案。构建完善的实验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1.1 安全原则 (1)对于实验室电路系统排布前,要计算好最高负载荷量。(2)对于实验室电路建议采用双回路模式,以免因局部电路问题而影响整个实验室的设备正常运行,并且根据需要添加相应数量的UPS不间断电源。(3)实验室应合理的排布消防栓点以及紧急淋浴。(4)实验室应适量设有监控点,保证人身及财产安全。(5)预留气瓶室,设置不锈钢气路管道,用气瓶柜放置钢瓶,易爆气体應配备气体泄露警报器。(6)地漏是容易被忽略的,可以有效防止实验室中的意外漏水、渗水[4-5]。 1.1.2 效率原则 (1)对于商用空调外机应尽量放置于室外,若因楼层结构而避免不了放置室内,可在外机顶部接导流罩直接排出热量于室外。若为高层建筑,可安置于楼顶或其他合适室外楼层平台,设计管道井传送。(2)对于整个暖通,管路布置要合理,空调回风一定要控制好。(3)对于排风系统出风量要达标,预留好万向抽风罩,为将来做CMA、CNAS标准实验室认证资质提供基础条件。(4)家具排布、房间分隔充分利用空间,适当预留未来发展空间,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如380 V预留电源、防爆排风试剂柜等。 1.1.3 环保原则 废弃物处理回收、污水处理设备等净化环境,减少对外界环境的污染。大楼应预先设计排布实验室污水管道井,污水处理装置应尽量放在实验室楼外,保证其通风。 1.1.4 人性化原则 (1)实验室的选址应合理,层高3.6~4.2m,选灰尘少、震动小的地方。(2)房屋结构应考虑防震、防尘、防潮,且隔音、隔热良好,光线充足,这些都是保证仪器设备实验环境的基本条件。 1.2 团队建设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配备专业的实验技术小组和安全管理专员小组,以保证对外提供技术服务的专业水平及实验室安全性。生物技术领域方向的多样性决定了新型研发机构团队人员建设的成本之高,而与不同技术方向的初创团队建立联合实验室成为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通过对各团队综合实力水平的评估,平台分配相应的实验室面积、配套仪器资源,并制定相应团队的考核标准。各团队会为配套的资源形成良性竞争,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及科研的创新性[6]。联合实验室模式不仅能够丰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外提供服务的多样性,而且能够高效地提高仪器资源使用率[7]。与此同时,初创团队能够减少前期仪器设备成本的投入,从而降低创业成本。 1.3 人才建设 国内大多高等院校的仪器资源和师资力量相对紧缺,新型研发机构与其签署人才培育协议,为当地培养生物医药技术相关的高层次紧缺人才[8-9]。具体人才培育方式如下:(1)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联合实验室共同、定期开展多批次的生物医药技术培训课程。(2)各联合实验室的技术方向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定期组织学术交流,发展交叉学术方向创新项目的人才培养。(3)新型研发机构的共建院校单位具备国内顶尖专家资源,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邀请专家组进行专题讲座。 2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管理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正常运行有赖于规范的管理机制。根据平台建设内容及运行现状,制定和不断更新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是做好平台管理的关键所在。一是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预约使用程序和权限分配能够改善设备使用的充分性和合理性;二是建立安全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人员值班制度、实验室安全与紧急事故处理方法、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等[10-11]。 2.1 信息化管理 搭建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网站并与省大仪器平台进行资源共享,促使设备与本地或不同地区用户之间形成一个信息共享的桥梁,有效地提高仪器综合利用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行预约开放制度,用户通过网上预约申请使用仪器以及各实验室门禁,可按规定使用操作仪器。管理系统主要分为常规预约、培训教学和维修维护3种模式。常规预约使用则需要通过3个环节:申请及审核、操作或委托测试、评价仪器使用情况。培训教学模式主要应用于实验技术教学或培训。维修维护模式只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仪器管理专员才可拥此权限进入使用。通过系统的管理,促使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及实验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12-13]。整个管理体系严格体现效率优先,最终提高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共享服务[14]。 2.2 安全管理 随着实验室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安全问题也会越来越复杂,完善和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及紧急预案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日常的用电用气及危化品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关系到所有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15]。(1)加强实验室建设规划,保证标准规范的实验条件,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防护及实验三废的合规处理。(2)平台设立安全管理专家小组,具体落实到各责任人。平台指定具体人员负责大型仪器及实验室水电气的日常管理,并做好相应的定期自检,将该人员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做成标牌上墙。(3)对于危险化学品必须严格执行双人双锁制,做好出入库的详细记录。(4)平台与各联合实验室团队负责人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明确其是该团队安全责任人。(5)平台邀请专家举办实验室安全讲座的方式,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尤其是各联合实验室团队新入职人员。(6)联合所在园区安全部门组织消防演习实践活动,请专业人员讲解消防知识和各类灭火器的应用场合和使用方法,提升紧急危险的处理能力。 3 ?结语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作为新型研发机构产学研的关键载体,承载着基础研究、技术培训及应用、产业孵化的重任。围绕区域特色的产业布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各联合实验室團队开展多方位的技术服务与研究应用协作,以及技术咨询与技术培训,能够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做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科学管理,是未来新型研发机构构建完善技术产业生态链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林亮,庄芹芹.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产学研基地建设模式探析——以华侨大学为例[J].黑龙江科学,2020,11(5):134-136. [2] 刘贻新,冯秀山,罗嘉文,等.SNM视角下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质量提升路径与策略[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20,37(4):105-110. [3] 李孟华,高健,冉龙姣.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共性问题的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7):134-135,158. [4] 谢思芸,钟瑞敏,廖彩虎,等.“五双”管理制度结合自建危险化学品管理系统在高等院校实验课程危化品管理中的实践[J].轻工科技,2020,36(8):111-112,121. [5] 贾新刚,徐礼正,张叶,等.高校化学实验室风险源四要素辨识及安全[J].广东化工,2020,47(1):138. [6] 闻星火,武晓峰,杨树国.创新机制建设公共科研条件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0):1-4. [7] 洪玮,高咪,付欣,等.初步探索高校实验室公共科研平台的建设[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2): ? 69-70. [8] 罗嘉文,张建岗.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路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2):112-116. [9] 加强与大院大所大学合作助推转型提速高质量发展[N].淮南日报,2019-12-09(3). [10] 彭华勇,陈斌,全慧芳,等.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20,48(5): ? ? 200-202. [11] 冯超华,朱岸东,黄晓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化工管理,2020(22):116-118. [12] 孙洪伟,邹晶晶.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平台建设初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4):196-197. [13] 苗苗,贺晓阳,沈岚,等.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科技视界,2020(21):38-39. [14] 胡欢,汪新宇,王倩,等.科研创新下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改革[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8):140-142. [15] 黄瑾.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J].现代科学仪器,2009(5):137-138,141. [16] 管志利.新型研发机构可持续生长的创新路径[N].学习时报,2020-04-08(6). [17] 高占彪.新型研发机构在新时代要有新作为[N].定西日报,2020-06-28(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