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探析
范文

    袁微

    [摘要]面对我国严峻的养老形势,文章基于最新统计数据,系统阐述了我国老龄化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對策建议,以期推进我国养老福利事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特点;养老服务产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163

    1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

    按照国际惯例,如果一个国家或者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一标准,我国早在2000年就已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这一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首次超过了7%。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接近119亿,占比887%,2014年达到138亿,占比101%,首次突破10%的大关。然而,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如下特点。

    11老龄人口基数大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数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22亿,占比161%,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为14386万,占比105%。根据《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6年)》的预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8亿,占比202%,2055年达到4亿峰值,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12老龄化速度快

    由于低生育率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人口年龄金字塔受到了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的“夹击”,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从“少年中国”到“银发中国”,我们仅用了18年(1981—1999年)时间,而西方国家的“变老之路”一般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来势之猛,速度之快着实惊人。

    13老龄化发展不平衡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人口分布不均。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梯次分布,中东部发达地区,其人口老龄化程度要高于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份。除此之外,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倒置现象严重。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农村大量青壮年流入城市,在减缓城市老龄化的同时,也加剧了农村实际老龄化程度。

    14高龄、失能、空巢老人规模庞大

    2015年,全国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约为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3%,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比139%。除此之外,“空巢老人”规模持续扩大,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我国“空巢老人”占比接近50%,农村的空巢、留守老人规模更为庞大。

    15“未富先老”,经济压力大

    综观世界其他人口老龄化国家,基本都是在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是“先富后老”,而我国是“未富先老”。2000年我国步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仅为856美元,物质财富积累相对不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国家并没有足够的财力来应对老年人口迅速扩增带来的诸多问题。

    16“未备先老”,保障水平不足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来势猛,所以,无论是从养老和医疗保障水平来看,还是从老龄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来看,我们都尚未做好妥善的应对之策。目前,我国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水平较低,也尚未形成体系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产业格局。

    2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

    21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必然会带来有效劳动力供给的减少,而有效劳动力供给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2012年我国适龄劳动人口(15~59)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2014年又迎来了“三连缩”,其371万人的减量更是创下历史新高。有效劳动力供给的不断减少,一方面意味着我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另一方面也使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断弱化。

    2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

    由于我国老龄人口基数大、发展快,城镇离退休职工的迅速扩增和不断提升的养老保障水平,使得我国社保基金收支平衡的压力前所未有。除此之外,老龄人口身体欠佳且慢性疾病较多,需要消耗更多的医疗、卫生、保健资源,这也无疑加重了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负担。因此,国家将投入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支付规模日渐庞大的老龄人口的社保需求,这对于我国经济快速高效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23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模式的影响

    计划生育带来的低生育率和少子化使得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所谓的“421家庭”模式开始呈现出主流倾向。由于家庭规模的缩小、生活压力的加大,特别是工作流动性的增强,使得子女与父母在供养、照料起居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将逐步弱化。伴随着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不断增多,老人的赡养问题变得更为突出,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成为大家的必然选择,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4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随着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除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外,更多的医疗、保健、护理、心理咨询、休闲旅游等老年消费品需求越来越大。然而,我国针对老龄社会提供的适老性住房、医疗保健、护理服务以及其他各种老年商品都存在明显的供给不足,无法满足老龄人口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3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

    31大力倡导“积极老龄化”

    “白发浪潮”来势凶猛,老龄问题已不再是个人和家庭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着眼未来,提前规划。大力提倡发展“积极老龄化”,确保老年人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要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经验优势和潜能,让其继续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力所能及地为国家、社会做贡献。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帮助老年人的良好氛围,为老年人提供完备的照料和保障,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32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

    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充分发挥老年人人力資源优势,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男性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为50岁,这是依据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42岁的人均预期寿命确定的。然而,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预期寿命获得了显著提升,2015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已提高到7634岁,健康寿命的延长意味着工作年限的延长将成为可能。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的逐步老化,未来我们应加大对大龄劳动力,特别是专业技能人员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以此来缓解我国劳动力供给短缺带来的不利影响。

    33加快完善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面对不断扩大的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提升的养老待遇水平,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平衡的压力更大。因此,我们应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改革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积极推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充养老保险增收范畴,积极稳妥推进养老基金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投资运营,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加快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完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推动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严重,当前农村养老问题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更多关注,国家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切实稳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

    34加快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农村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而我国尚未建立起与之匹配的养老供给体系。因此,国家应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通过实施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35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加快发展老龄产业

    养老服务业既是关系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同时也是制约我国养老服务水平提高的关键所在。因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提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对此,各地政府要紧紧围绕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降低准入门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繁荣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与此同时,加快发展老龄产业,国家要加大推进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技能素质提升培训计划,提高养老服务水平,通过税收减免等优惠,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老年产业中来;支持研制、生产适合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产品,加快推动我国养老福利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玉娟,赵丽琴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市场,2016 (11)

    [2]吴孟闱,张馨怡人口老龄化形势下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5 (2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3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