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
范文

    王萍+范晶莹

    

    

    

    [摘要]文章选用灰关联分析法,對长三角地区区域物流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得出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对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影响最大,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影响最小。根据分析结果对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区域物流;灰关联分析;区域经济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132

    1引言

    现代物流业是地区发展的重要产业。这块曾经的“黑暗大陆”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在逐渐地被人们所认识,其战略地位逐渐形成。区域之间在经济上的交流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区域间的物流活动也变得日益频繁。对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解决区域物流体系构建等相关问题,实现区域经济快速有效发展。

    20世纪末,由于上海浦东的开发,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大多数研究基于长三角的实际情况,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等。21世纪初,长三角两省一市在区域间出台了一系列联动措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可持续发展、体制改革与产业结构转型,此时的相关研究多关注经济环境、区域发展现状和产业布局情况。

    刘明菲、李兰(2007)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建立数量模型对区域物流与经济的互动作用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探讨了物流产值的增加速度与GDP 关联度。何国华(2008)从区域物流需求预测内容、指标选择和预测方法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全面综合地提出了区域物流需求预测的内容及其对应的评价指标。郭湖斌(2008)和张红波、彭焱(2009)先后运用了Logistic模型分析了区域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前者采取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法,对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提出了长三角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的重要性。而后两位学者则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物流与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用系统动力学建立相关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得到GDP 的增长和现代物流之间的关系,进而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通过运用两个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强有力地证明,现代物流的发展的确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有促进作用。文培娜、张志勇、冯怡(2009)和李维国、王耀球、王静(2010)先后运用了能很好处理对相互关系不太明确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区域物流需求与区域经济的关联程度;李全喜、金凤花、孙磐石(2010)从物流基础设施、物流经济产出、物流产业规模等方面的指标体系入手,构建区域经济指标体系,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以上学者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度相关。

    长三角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简称,包含多种划分方式:从自然地理意义来讲,是指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形成的三角洲,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大致包括苏南、浙北及上海市,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从现实的区域经济发展来看,则包括工业经济概念的大长三角——以上海为龙头的苏中南、浙东北工业经济带,以及本文所指的长江三角都市圈——包括上海市、浙江省7市(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和江苏省8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泰州、扬州、南通)共计16个城市(不含2010年新加入的淮安、盐城、金华、衢州、合肥和马鞍山)。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和经济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从经济规模、人口的素质和质量、市场化和国际化等体制因素上来说,该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长三角的物流发展同样渐入佳境,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目前,全球前10大物流企业和50家船运公司已经全部进入长三角。中远、中海、中外运、中储和中集等物流集团都已经在长三角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联合包裹(UPS)、马士基、联邦快递、日本通用株式会社、佐川急便和荷兰天地快运(TNT)等国际巨头也先后进驻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和宁波等城市,积极促进了该地区物流业的发展。长三角已经意识到:发展物流产业前景远大;物流产业的发展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各地区在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规划时都不约而同地对物流发展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区域物流需求市场,促进区域物流的发展,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的子系统也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长三角区域物流也在朝着一体化方向前进,物流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也将日益凸显出来。研究长三角地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区域物流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简介

    由于物流系统本身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又因为所收集的数据为2008—2012年长三角地区16市的数据,反映的信息并不全面。因此,适合采用灰关联分析方法比较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所谓灰关联分析方法,即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一种定量的分析方法,最早由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提出。这种方法是将研究对象及影响其变化的各种因素的因子视为一条线上的点,与待识别对象及其影响因素的因子值所绘制的曲线进行比较,根据各因素变化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判断因素之间关联程度的方法。它通过比较各关联度的大小来判断待识别对象对研究对象的影响程度,具有对数据的依赖程度不高,可以利用一些贫信息、灰信息进行预测,使用限制少,中短期结果比较精准等特点,适宜在物流需求预测中广泛采用。

    21灰色关联分析计算步骤

    22衡量指标的选取

    本文从现有数据的可得性、数据的合理性和代表性等角度出发,参考现有文献,选取收集长三角地区16市(上海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泰州、扬州、南通)2008—2012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亿元,x1)、进出口总额(亿美元,x2)、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x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x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x5)等区域经济指标,进行简单加总后,获得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衡量指标。

    衡量区域物流水平的指标不外乎全社会货运量、货物周转量、物流企业数量、物流业从业人员等,本文从现有数据的可得性、数据的合理性和代表性等角度出发,并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选取其中较易获得的全社会货运量(万吨,x0)进行分析。建立比较序列,如下表所示。

    3长三角地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分析

    根据收集到的六个指标,利用灰关联分析对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进行研究。

    31求每一序列的初值像

    因此,影响长三角物流货运量的经济因素依次为: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增加值。

    4长三角地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分析

    由灰关联度模型得出的计算结果可知,对长三角区域物流需求影响因素最大的指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而影响最小的是进出口总额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现在分别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

    41进出口总额与区域物流需求的关系最密切

    进出口总额排位第一,说明这一指标对长三角区域物流的影响最大。长三角地区经济繁荣,进出口贸易繁忙,主要由于该地区港口物流基础相对较好,腹地资源丰富,同时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尽管长三角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水平在全国尚佳,但仍有巨大发展空间。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正是国家推进长三角地区贸易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是新时期国家对外全面开放的重要抓手,而长三角地区正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长三角地区进出口贸易额必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而提升。这就要求长三角地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应对未来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区域物流需求关系较密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一定时期内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情况,反映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以及零售市场的规模状况,是衡量地区消费能力的重要经济指标。该指标排在第二位,说明长三角区域物流服务在消费和流通领域的社会化程度较高。长三角地区在推动外贸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做好内贸经济,以内贸经济带动物流业的发展,同时以物流业的发展促进内贸经济。

    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区域物流需求关系较不密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排位靠后,说明该指标对长三角区域物流的影响较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该指标偏低,说明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率较低或回报较慢,因此对区域物流产生的短期影响较小。因此,长三角地区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应遵循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应追求一蹴而就。

    44第三产业增加值与区域物流需求关系不密切

    第三产业增加值排名最末,表明长三角的第三产业发展对物流业影响不如其他指标明显。物流业有相当大部分属于第三产业的范围,如运输、仓储、信息系统、第三方物流服务等,因此该指标与物流业关系密切。政府应加大力度扶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大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建立和谐有序的竞争环境,以此促进物流业的不断发展。

    5结论

    从上述实例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区域经济的增长推动着区域物流的发展,区域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对物流服务的需求量就越大,该区域的物流行业发展速度也就越快。长三角地区的物流需求与进出口贸易关系密切,主要是因为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及相应的政策支持。但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并不合理,仍然以粗放型经济增长为主,第三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依靠外向型规模经济的产业模式,对风险的抗打击能力较差。长三角地区城市间应密切合作,建立联盟,优势互补,积极参与国家战略,打造大物流区域、大经济带。

    参考文献:

    [1]吴爽,赵达,刘殿国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研究——以海南省为例[J].物流技术,2015(7)

    [2]刘春梅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探讨[J].物流技术,2012(21)

    [3]王俊中国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

    [4]周君区域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经济纵横,2006(2)

    [5]张红波,彭焱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1)

    [6]樊敏中国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基于产业运作及联动发展视角[J].软科学,2010(5):11-16

    [7]文培娜,張志勇,冯怡区域物流需求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性分析[J].物流技术,2009(12):21-22

    [8]郭湖斌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经济计量分析[Z].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2008—2009

    [9]何国华区域物流需求预测及灰色预测模型的应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3-37

    [10]刘明菲,李兰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互动作用机理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3):40-42

    [基金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HNSK14-33)。

    [作者简介]王萍(1981—),女,广东汕头人,硕士,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研究,市场分析,农产品产业发展。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