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学生为主体的责任意识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探析 |
范文 | 朱玮+潘伟伦+袁一帅 [摘要]当前“95后”学生为高校的核心群体,未来几年内“95后”将走入职场,逐步成为社会的中坚,承担主要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因此,提升“95后”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质量,已成为当下各大院校学生工作的主要议题。文章探讨了高校育人团队通过责任意识教育实践活动的整体设计,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的责任素养在大学期间能够得以养成。 [关键词]学生主体;责任意识教育;实践活动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290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与此同时,生态污染、资源浪费、诚信缺失等诸多问题不断涌现,从这些凸显的矛盾来看,笔者认为与人的责任素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是人的责任素养缺失的重要表现,构建在破坏生态、损害他人利益基础上的进步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从高校走出的各领域人才,不仅有扎实的专业学识,还应具备相应的责任素养。技术技能可以通过课堂学习来获取,而责任意识的培养需要育人团队通过日常实践活动来实现,卓有成效地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起来,使得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得以提高,这对于我们中华民族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意义重大。 1责任意识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11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责任”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词语,他曾在参观《复兴之路》博物馆展览时,首提“中国梦”并深情阐述,在此之后,习总书记无论是在国内发表重要讲话,还是出访时面对外国友人,他总爱谈及“中国梦”,据统计,至今多达200次以上。“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有责任和担当的人,而“95后”群体是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体,正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后备力量,对“95后”学生加强责任意识教育,提高这部分学生的整体责任素养,是响应习总书记弘扬“责任”精神的积极行动,是为实现“中国梦”培养造就各方面人才的重要使命。 12個人事业成功的基石 责任,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不同时代的人对其内涵及本质有不同的理解。什么是责任?《现代汉语词典》里的基本释义为“应尽的义务,指一个人分内应做的事情”和“未完成事情后应承担的后果”,因此,从“责任”的字面来看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人分内应该做的事;另一方面是没有做好的事,唐渊在《责任决定一切》一书中曾阐述:“责任含五层意思:责任意识,是‘想干事;责任能力,是‘能干事;责任行为,是‘真干事;责任制度,是‘可干事;责任成果,是‘干成事。”五方面内涵逐层递进,责任意识是基础,最终目标是要把事情做好做成。列夫·托尔斯泰则认为“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责任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石。 2“95后”学生责任素养的现状概况 “95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习惯了被动接受来自周围亲人的关心与爱护,主动感恩意识缺乏。伴随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价值观在中西方文化冲击下,更加以“我”为中心,渴望走出校门后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有所作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注重自我发展以及个人价值的提升,在与人交往中功利心较强,有时会忽视国家、社会、他人利益,淡化了责任,更不能很好地践行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受方方面面的因素影响,社会各界正关切着“95后”大学生的责任素养现状。 3明确目的和任务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是内因,学生自觉主动的主体行为是内因在起作用,但依据当前形势,更多人需要外因的推动,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外因,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自由与制度的斗争,通过学生内部矛盾斗争,外部因素转为学生内部的因素,从而提高责任意识,学生点点滴滴滴的提升,都是自己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精心策划、巧妙设置各种实践活动,以期达到教育效果。 31责任教育的目标 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与搭建,将高尚的责任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有责任担当的行为习惯成为“95后”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对自己、对社会肩负起责任,是我们开展责任意识教育想要达成的目标。提升“95后”大学生的责任素养,使他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做出正确的、负责任的抉择,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传递更多的正能量,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32责任教育的任务 教育者通过“认知、锻炼、养成”等三个维度对“95后”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实现意识的唤醒、巩固和形成,实现学生责任素养的提升。 第一,对“95后”大学生进行责任认知的教育。了解和认识“95后”大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成长背景和文化结构,开展有效的责任认知教育,使他们对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使命有充分认识,并意识到这对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 第二,锻炼“95后”大学生的责任意志。育人团队要教育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如遇挫折困扰,能够坦然应对。育人团队要为“95后”大学生责任意志的锻炼提供各种机会、搭建各种平台,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责任意识得到有效锻炼。 第三,促进“95后”大学生责任行为的养成。责任意识养成后,最理想的表现形式就是将责任担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个人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举手投足间的一种常态或者习惯,并将其外化。成为“习惯”的责任行为是可持续的,并且是永恒的,不会因为来自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中止或改变。 4实践活动的设计 基于三课堂联动的责任教育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多元立体的德育教育,是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方向,并符合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有益实践。 所谓“三课堂”,即第一课堂是指教学大纲、计划以内的课堂活动(包括理论课、实操课等);第二课堂是指计划外组织开展的学生校内课外活动;第三课堂是指校外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 41落实课堂教学责任制,发挥第一课堂在责任意识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学习习惯不佳、责任意识欠缺是当下学生的普遍现象,第一课堂通过注重课堂教化、加强课堂管理、强化行为表率等手段,有效渗透与融入责任意识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之中。在学校中实施教师课堂教学负责制,全体教师从开学第一课起,立足教学岗位,积极履责,在“授业、解惑”的同时不忘“传道”,课堂上通过讲述和有效的课堂管理注重学生责任素养培养,用彰显“教师责任心”的实际行动感化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任课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服务工作岗位、服务企事业单位和服务社会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42优化校内课外活动设计,发挥第二课堂在责任意识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第一,加强技能精英教育,打造以全员参与的专业技能大赛为基础,以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为引领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训练平台。全员参与本专业的技术技能比赛,使学生在备赛参赛过程中强化专业技能。通过技能竞赛平台选拔技能精英加入兴趣小组、工作室,由专业老师进行专业技能指导和职业素质训练,营造以老带新(即优秀的学长学姐带新成员)、见贤思齐的积极氛围,备战各级各类技能竞赛,通过在竞赛中摘金夺银,为自己、学校及专业争得荣誉,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辱观及责任意识。 第二,实施校园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打造大学生基本素质养成训练平台。通过“日常考勤”强化学生的角色责任和义务责任,在考勤活动中,一方面锻炼班级纪检委员的角色责任;另一方面强化全体学生作为班级一员的角色责任和义务责任。通过文明寝室创建强化学生的义务责任和原因责任,要求学生坚持一天一打扫,要求育人团队一周两检查,让文明寝室创建成为大学生责任意识建设的训练平台。 第三,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平台,为学生搭建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舞台。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校园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党员联系寝室”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正确树立“三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懂得要在敢于担当中成人成才,要以一技之长谋求生存与发展,谋求服务企业与社会,实现专业成才、精神成人的目标。通过召开“心存感恩,承担责任”等主题班会,让责任、担当和奋斗等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影响学生。 43强化社会实践与服务,充分发挥第三课堂在责任意识教育中的主战场作用以“社会服务”为平台推进志愿者建设工程,打造以提升社会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基本素质训练平台。积极倡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志愿服务内容匹配起来,利用专业知识实现服务、回馈社会,使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帮助别人,成就自己”为目的,建立“学生主动、学院推动、多方联动”的志愿服务工作模式。青年志愿者利用周末及节假日时间积极赴社区、火车站、图书馆等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为平台,极大地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化、巩固学生的责任意识。 5结论 当前的“95后”大学生,正是未来中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国梦”得以实现的生力军,他们的责任素养状况不仅关乎到自身的进步,还关系到社会的协调发展,甚至关系到人、动物、环境的和谐共处。重视和加强对“95后”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意义非凡,要充分发挥高校责任意识教育的主导作用,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有效实现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建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转化的路径选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6) [2]陆成成,刘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提升[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6(3) [3]景志明,宋春红中外学校德育综合比较[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3 [4]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日本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51 [5]韦新梅,石林鑫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路径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6) [6]易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机制[N].光明日报,2014-10-2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