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新媒体环境下政府网络公关问题研究
范文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人们越来越多的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对于政府公关问题来说,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几乎直接决定了其工作开展效果。本文从政府网络公关的产生背景出发,结合当前网络公关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供相关研究进行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政府;网络公关

    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新媒体行业也在逐渐走向成熟,并且具有传播快、范围广、形式灵活的特点,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技术一旦被运用到政府工作中,不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而且也可以为公民提供参与民主政治的良好平台,更能是政府和民众的联系更为直接,更为密切。由此可见,合理的运用新媒体,可以让政府在公关过程中收到良好效果。

    1 政府网络公关的产生背景

    首先,政府网络公关是政府网上政务工作的要求。从互联网技术进入中国以来,各地相继开展了政府网上工程,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平台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渐走向成熟,为改进政府组织,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了有效手段。互聯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政府公关的进步创造了条件,使政府能够更直接地与公众沟通,更便捷的解决问题。

    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推动政府网络公关的形成。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同时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网民总数较2016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这就使政府可以通过网站、微博等多种渠道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布消息,同时,网络环境中极强的互动性亦可以形成互动的政府网络公关[1]。

    最后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对政府公关提出了新的要求。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行业在中国飞速发展,形形色色的网络媒体也应运而生,时至今日,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在合理运用的情况下可以提升政府办事效率,促进政务公开以及各种调研工作,有利于公民参政议政。但市场经济下,高度商业化的网络媒体由于受利益驱使,常会使用断章取义,甚至丑化等与事实不符的报道方式,给政府公关活动增加困难,因此针对网络媒体给政府公关活动带来的阻碍,熟练运用网络媒体手段进行相应的公关活动也是当前政府公关的必然要求。

    2 当前政府网络公关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专业人才供应不足

    政府公关的主体在通常情况下基本是相关岗位的公务人员。但在互联网这种相对开放的环境下,几乎任何公务人员都能够在互联网上代表政府的形象。由于个别公务人员对互联网的认识不足,对网络公关还没有树立起清醒的认识,网络公关意识比较模糊,加上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不理想,致使很难有效处理网民意见和诉求。此外,政府既对公务人员缺乏系统的网络公关的培训,又没有设立相应的部门对网络公关的相关工作进行系统管理。由于以上原因,最终导致了互联网的发展起来同相关专业人才的产出不成比例,使政府网络公关发展缓慢。

    2.2 公众缺乏参与度

    政府的网络公关活动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在我国,网络公关参与度低的现状体现在网络公民的缺失。网络公民是指在网络的基础上,能够持续关注政府动态、及相关政策法规,并给出合理化建议,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疑问,运用合理的手段与政府进行有效的沟通。当前我国虽未有着7.51亿网民,并且分布在各个年龄段和不同的职业领域,但网民素质普遍偏低,以娱乐消遣为目的的网民占据绝大部分比例,很多有网民会去主动关注政府动向和相关消息,利用互联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更是少之又少。

    2.3 网络资源利用率不高

    网络公关以网络为载体,可以利用不同的渠道对政府进行问政。在执行或过程中由于操作便捷,中间环节少,往往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政府只需要将信息进行整合,便可以很容易的找到规律性信息,从而判断出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问题,为下一步工作以供参考。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特征显著,原本畅通的问政渠道中充斥着大量的无关信息,如以消遣为目的谈论无关信息的“咸鱼”和言论大多不真实且极端的“水军”,这就给政府在进行网络公关时增添了很大的工作量,同时也使真实性难以保证,种种现象直接导致了虽然网络资源颇为丰富,但是资源利用率却低得多。

    2.4 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

    目前,政府网络公关制度规范尚不健全,虽然近几年政府相继颁布了各类法规来指导网络公关服务工作,然而由于其权威性相对于法律较弱,使之在执行过程中受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同时我国网络大环境这一客观因素也不容忽视,要想使得网络公关服务能够真正的开展到实处,除了制定完整的法律法规,利用法律的权威性规范以外,整顿网络环境,让公众有序参与到网络问政当中也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3 提升政府网络公关能力的方法

    3.1 转变思想,提升政府公信力。

    我们的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所以在工作中,要做到心系人民群众,做好人民的公仆。政府相关公务人员应树立良好的公关意识,学会通过网络渠道进行政府公关。在具体事件的处理上,掩饰或沉默只会让公众对政府失望。政府应该利用网络积极主动地与公众进行对话,并及时做好公开信息,只有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地做好以上工作,才更有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公众混乱的认知,也可以避免有损公平性的事件发生,更好的维持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信任关系[2]。

    3.2 培养和引进公关人才,提高网络服务质量

    习近平同志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指出,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目前的公务员队伍中相关专业的公务人员并不在多数,专业理论和技术的缺乏阻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公务人员的专业性培训,使之树立新媒体思维,对各种网络媒介拥有更清醒的认识,能够掌握并运用新媒体的特点、规律为工作创造便利条件。

    3.3 提高公众参与度

    电子政务工程是公民有序参与网络问政的基础,因此,提升公众参与度的首要前提是建设好国家基础信息系统,充分开发信息的资源。与此同时加大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宣传力度,让公众充分了解并且能够运用电子政务系统参与到政府等额网络服务当中,让网民与政府的沟通畅通无阻,同时对于公众提出疑问、意见或建议及时予以反馈,不仅直接提高了公众的参与热情,更能够拉近与群众的關系。

    3.4 营造和谐的网络公关环境

    首先,健全有关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通过网络立法为政府网络公关提供法 律标准,不仅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也对规范网络环境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其次,注重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管理,使政府的网络公关环境更为和谐。

    3.5 建立网络舆论反应的责任机制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网民自身受教育程度或情绪原因,难免会根据自己主观判断传播各种或好或坏的信息,因而导致舆论良莠不齐[3]。同时,匿名的网络环境,也给了一些网民创造了宣泄情绪的理想场所,由此可能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甚至误导大众舆论走向。因此,在处理舆论问题上,首先应对持有中立态度的大多数网民进行引导。处于中立态度的第三方言论往往是更具有社会协调功能的公共话语,公众话语是社会民间诉求的集体表达,集成了诸多私人话语的共同点,因此对其加以引导可在网络公关中获得更多的民意支持。其次,寻找舆论领袖,非官方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通过有影响力的社会公众人物撰写博客、对公共事件发布评论,以此来对广大民众进行正确的引导。

    4 结语

    运用网路手段进行政府公关不仅是更好的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有关部门既要充分树立新媒体意识,认识到网络公关的积极作用,又要对网路媒体中存在的诸多挑战采取合理的方式加以应对,使网络公关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郭萍萍.新媒体影响下基层政府危机公关能力的提升[J].经济师,2017(11):36-37.

    [2]王莉莉,崔凯翔.新媒体环境下政府网络公关问题探析[J].视听,2017(3):108-109.

    [3]汪晓梅.试析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危机公关的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1):329.

    [作者简介]陈舒,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工商管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