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期大学生人生观现状研究 |
范文 | 毕杨意 梁丞丞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表明我国发展进入到了新的历史方位。新时期,由于经济发展高速化、社会思潮多元化,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抬头之势,并且进入到高校校园。立足于对上海海洋大学的调研分析,我们看出一部分学生深受影响,人生态度、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的定位与追求出现了偏差。因此,我们应当立足实际,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直面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与挑战,通过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互联网+”平台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来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新时期;大学生;人生态度;人生观 中图法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 A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高校学生在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人生态度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有利于改进和创新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引领更具有针对性。 一、新时期大学生对待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人生态度的认知现状 通过问卷星调研,收集到上海海洋大学学生对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人生态度的基本认知现状。分析调研数据,有利于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参与问卷调研学生的基本情况 针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参与问卷的学生涉及到我校工程类、金融管理类、语言艺术类等多个不同专业,覆盖面较广。其中参与答题的男女生比例各占58.71%、41.29%。汉族和少数民族各占91.61%、8.39%。在宗教信仰方面,有无宗教信仰分别占3.87%和96.13%,政治面貌上以团员和群众参与人数最多,户口所在地一项显示城镇户籍学生高达61.94%。 参与答题的学生年级分布较为不均衡,大一大二共占比90.32%,其中大一学生最多,占比52.26%,大三、大四总共占比仅有9.68%,这也是大一大二学生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的体现。 (二)上海海洋大学学生思想动态调研结果 在调查学生是否了解人生观时,72.9%的学生基本了解,18.71%的同学表示很了解,8.39%的学生表示不了解。相应地,对于自身是否有明确的人生目标,62.58%的同学回答有,34.19%和3.23%的同学分别表示不明确和无。。 在调研学生认为人活着的目的和自身欣赏的人生态度方面,78.71%的学生表示人生目的应当为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发展进步共同付出。15.48%学生认为只应为了个人和家庭,5.81%的学生表示应为人民服务。 大部分学生欣赏的人生态度是乐观进取、求真务实,占比高达74.84%。推崇佛系人生和享乐人生的共占比24.52%,崇尚极端利己主义人生观的仅占比0.65%。 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现状的调研上。大部分学生认为考试分数很重要,能够检验自己平时的学习成效。也有同学认为是因为各种压力所以要取得好成绩。认为60分万岁和无所谓的同学占到了9.03%,这其实是一种佛系、享乐的人生观。(如图1) 在关于利己主义人生观的调查中,我们看到在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者关系的时候,47.1%的同学认为应当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33.55%的同学认为应当尽量寻求平衡;认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占比18.06%;只有1.29%的同学认为要以个人利益为重。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能够有良好的是非观念和集体观念,对利己主义人生态度持反对的态度。 落脚到方法论的调查,对于学校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上,47.1%的学生认为学校需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由此可见,我们学校在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上应当继续努力,不断创新方式方法。 在个人价值归属方面,认为个人价值取决于事业的成功与否、社会贡献大小、生活是否舒适的这三项人数最多,认为权利、财富和名望是个人价值体现的人数占比较少。(如图2) 通过此次调研,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持有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认为应当秉持踏实努力、乐观进取、积极有为、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有少部分同学处于迷茫、模糊的认知状态,甚至存在不合理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崇佛系人生、及时行乐、利己主义等。因此,基于调查,有必要分析大学生形成不同人生观的主要原因,以此探索创新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 二、形成大学生不同人生态度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形成不同人生态度的背后有其深层次原因,其中家庭和学校、市场经济以及大数据的网络环境是造成人生态度差别化和不良人生观传播的主要原因所在。 (一)家庭、学校对大学生人生态度的影响 家庭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家长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思想观念、作风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的重要性,可以说家庭是每个个体生活时间最长的单位。如果家风淳朴,则会形成勤俭节约、追求奉献的人生态度,如果家风奢靡,则很容易形成铺张浪费、享乐主义的人生態度。 学校则是大学生接受人生态度教育的最主要和最具有影响力的渠道。学校的学风、校风、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人生态度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同时,教师的素质和素养、教风、教学活动、课外活动都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有着明显的导向性。教师在课堂上对一些社会现象、社会思潮的评价、解读对大学生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定位和追求有着很大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学生关于人生问题的集中探讨和交流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因此,学校也是影响大学生人生观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人生态度的影响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改革开放以来,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其经济效益至上、等价有偿等原则却被移植于社会道德生活,从而出现了“一切向钱看”“有钱就是幸福”的错误观点,从而给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蔓延提供了丰富养料。 另一方面,西方价值观传播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机会向我国高校进行传播,如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全球化思潮的影响,消费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不断腐蚀着大学生的思想。一部分大学生受到上述各种思想的影响,缺乏是非辨别能力,缺少人生阅历的他们逐渐迷失了成长成才的方向,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缺失和动摇。 (三)大数据时代,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目前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新媒体环境对大众、对当代青年的人生态度、人生观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大数据时代,新媒体所传播的的知识量、信息量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媒体有着其独特的“放大效应”,在微博、微信上对一些正面社会现象、社会人物、事件的宣传和推广,有助于大学生提高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另一方面,新媒体媒介传播内容的海量性、庞杂性、碎片化也对大学生的正确人生观的确立完善提出了挑战。新媒体的即时性、自主性特征为大众提供了更多话语自由,可以说网络是一个各种思想和信息的“大杂烩”。新媒体中各种信 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不良的社会舆论环境对大学生人生态度、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有着不良影响。 三、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路径 大部分学生对待自己的人生有着明确的目标,能够辨别出人生观的是非真伪。但是,一小部分学生对于人生前景产生了困惑和迷茫的心理,更有极少数的学生,他们的人生态度人生观出现了偏差。因此,加强对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帮助他们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尤为重要。 (一)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促进方法创新、注重因材施教。 第一,高校应该积极创新,创造条件改进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创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以满足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明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明确自身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 第二,加强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 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环境。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使大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所处的环境, 在学习、交往和生活上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这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基本前提。 第三,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引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的许多部门,如宣传部、工会、团委、各教研部门等,都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内容的主题活动。活动方式包括沙龙、演讲、辩论赛、知识竞赛等等。 (二)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它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强大力量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对外开放的政策的实施,使得一些西方国家的腐朽价值观念也逐渐渗透到我们国家,尤其在青年人身上,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逐渐取代了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因此,我们必须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新唤起人们内心的真、善、美,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学校内,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等要尽力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龙去脉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传授给学生,结合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思想和利益要求,積极运用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大学生解决自身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 (三)以“互联网+”为契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借助网络大数据、校园云媒体及网络教学平台,抢占互联网阵地。将“互联网+”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方式深度融合,拓宽主渠道,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新空间。 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环境的建设与管理。大数据时代网络环境是影响大学生人生观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重要媒介。网络环境所形成的舆论氛围对大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国家、政府应抓住这一思想传播的主要阵地,使其成为弘扬主流价值观、传递正确人生价值取向的坚强阵地。同时对网络环境进行严格监管,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对传播有害信息、不良思想的组织、个体予以法律惩戒。 另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媒体。高校内部的传媒,如广播、电视、校报、宣传栏和校园网等,也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这些校内传媒上,可以增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内容以及相关的报道。例如上海海洋大学的“海滨精神”宣讲、校史宣讲、品读海大等等。 (四)依托主题教育引领大学生端正人生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目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开展,大学生更是接受这一主题教育的重要群体。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端正人生态度,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以积极主动乐观的人生态度去面对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和历史使命,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经得起风雨、苦乐、成败、荣辱的考验,勇于在艰苦奋斗中磨炼自我、锻炼自我和提升自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造无愧于民族国家、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的精彩人生。 同时,通过先进人物、优秀模范带动,促进大学生互帮互助,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端正人生态度上的主导作用和积极性,体现主人翁地位,更好地实现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目的。 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从深刻把握大学生人生态度现状出发,从深入分析当前理想信念教育现实问题入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以高校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大学生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大学生在奋斗中实现青春梦想、在拼搏中创造人生价值、在砥砺前行中为伟大复兴中国梦中贡献智慧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顾相伟.《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当代发展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3]杨贤金.《高校实践育人的探索与创新》[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4]王莎.《大数据评价:把脉高校学生思想动态的现实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第10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